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英文网络新词涌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新词很鲜活,极其富有生命力。网络新词的造词亦遵循中英文的造词理据和构词规律,而且能够反映出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文章以2011年—2020年中英文网络新词为语料库,以社会语言学为研究视角,在众多构词法中,选取复合法、词缀法和类比法三种方法对中英文新词加以整理、归类和分析,指出中英文网络新词构词方法的异同。通过对近十年中英文网络新词进行对比研究,为后续新词的研究角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邵天松 《语文知识》2014,(12):10-11
在当代语文生活中,网络渐渐成为新兴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得以迅速流行的重要推手。首先,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出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而作为语言诸要素与社会文化互动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大量的网络新词。其次,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使得这些网络新词能够迅速传播,从网络词语开始陧慢地进入到全民词语中。在考察这些网络新词的来源时,我们发现在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中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即选取一个旧有词语,灌注新的意义,借助网络的传播,使之成为一个网络新词。  相似文献   

3.
网络英语新词词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这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文章对网络中新出现的英语词汇进行了归纳,并从软硬件、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和电子邮件用语等方面入手,对这些新词的词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新词的出现和接受,对网络新词的规范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的变迁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中。笔者收集、分析了2008年来的网络新词,并与往年网络词语作了比较。阐述2008年网络新词传播时间更快,效果更强的特点;根据现代网络发展情况,剖析新词受众范围越来越大的原因;并从这些新词的字词特点出发,发掘其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鼓励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关注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表现在词汇上,就是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以及旧词语的逐渐消亡。本文主要讨论了近来产生的网络新词的一些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何为新词新语;讨论新词新语的意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分类及其特征;网络新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互联网上分享信息时包含了许多模仿的行为,如"XX族"和"XX帝"等这类新词的创造与使用。而模仿又是模因的主要传递方式,它与网络新词的传播方式相似。本文在模因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网络新词特点及翻译现状,总结出四种网络新词翻译策略,为将来译者翻译网络新词时提供翻译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与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铺天盖地地向人们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英语也在潜移默化地向现实世界渐进,影响着人们日常英语的表达。网络英语在吸收其它学科英语用语的同时,形成了大量不同于传统英语模式的英语新词。这些新词在构词、词义、句子结构等方面具有时代特色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田运生 《现代语文》2008,(11):21-21
乡村语文教学面对网络新词显现出的是尴尬和无奈。上网机会少,接触网络新词的机会少,师生之间交流少,运用网络新词的机会少,更主要的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排斥和拒绝网络新词。因此,很多已经被大众接受和运用的网络新词迟迟进不了乡村语文教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汉语中出现了大批的新词新语,这彰显了时代的魅力和色彩,这些新词新语最早出现在网络中,随后人们口耳相传逐渐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会运用、善于运用网络新词新语对于融入时代具有进步意义。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我们能发现汉语的网络新词新语已逐渐融入到部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中,但是如何让更多的维吾尔族人民接受网络新词新语,更好地和汉民族交流,我们就要找出适合的翻译方法。本文通过网络新词新语的概述,对其翻译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词是指"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多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经验与感悟,与人们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被大众所接受。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新词中的认知隐喻现象,旨在阐释隐喻与词语发展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对认知隐喻概念的理解,也加强了对网络新词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徐蕾 《华章》2013,(32)
网络新词是互联网及其对应的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种随着时事更新变化的崭新语言形式,是语言文化的进步。本文试图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形式,借用形态学中英语构词方法,复合法、缩合法、杜撰法及翻译中的意译法来浅析网络新词的翻译,旨在帮助了解网络新词文化的同时,尽量减少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必要的误解或交流障碍,使网络新词既能够在目标语种找到对等的翻译,又不失原语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词新语应运而生。网络新词新语一旦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会很快传播开来。模因论是一种在达尔文自然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角度分类,网络新词新语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类;网络新词新语模因的传播周期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些模因脱颖而出,广泛流传,进而成为强势模因,这便是网络新词新语中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它们的主要来源包括谐音、方言和旧词等.作为网络新词的主要创造者,年轻人使用词汇的特点和方式决定了网络新词的发展趋势:音节单音化、表达讽刺化、运用经济化.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直接最灵活的现实反映,网络新词通过语言使用表征青年文化样态。青年使用网络新词的方式多样,具体有旧词新义、象形可感、谐音巧用、缩略词运用和中英文混搭。网络新词之所以被青年人广泛使用,是因为它们具有形式新颖、传播迅速、时效传播和跨越阶层的现实功能。青年使用的网络新词客观上呈现了青年符号文化、青年审美文化、青年心理文化和青年精神文化。应从正向宣传鼓励青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传播平台的舆论引导与监督、规范网络新词的使用和加强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引导青年合理使用网络新词。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文教资料》2007,(23):122-123
本文分析了一些网络音译新词的构词特点及其语用理据,通过对这些网络音译新词的解读,讨论了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新词,作为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词新语由于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其英译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网络新词英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流的成效。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探讨鉴评目前的网络新词英译,由此来分析研究其翻译策略,以便中华文化在全球更好传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词产生的数量和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以简约、新颖的面貌给我们的语言应用带来新鲜空气。新词新语的出现必然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网络语言的诞生成为社会变迁对新词新语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就网络中的代表词汇进行简单探讨,以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词包括反映新事物的词语、反映新事件的词语和表达既有事物现象的词语.我们发现,词语模是网络新词生成的重要方式;新异、谐趣则是网络新词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网络英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点进行描述,初步分析了网络英语新词流行的原因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