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是我国十七世纪唯物论者和反对理学的思想家,他在清初反理学思潮中,旗帜鲜明,讨论彻底。其人性论思想直指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反对静敬的心性修养,在批判程朱理学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主敬"是宋明儒家修养心性的根本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在人的内心确立对道德规范的敬畏,保证修养的有效性和方向性。依照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理论,儒家"主敬"思想对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熹去世300多年后,主敬思想被朝鲜的退溪接受并构筑起了以“敬”为中心内容的理学哲学体系他的《圣学十图》集中体现了“敬”的思想。在研究理学发展史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周敦颐学说中,“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周敦颐主“静”的着眼点在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他将“静”作为人生最高境界。反映在艺术的创造中,多以幽美的自然景物和淳朴的田园风光为审美创造对象,突出表现对象淡雅、洁净、质朴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二程、朱熹“主敬”说的演变脉络的梳理、考察和分析 ,力图呈现出“主敬”作为修养工夫的多层内涵和规定 ,以及通过对程朱在“主敬”工夫的践履力行中所达致的境界的展示 ,来揭示程朱“主敬”说所蕴含的力行精神、求实精神和理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白沙历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向之文化转型期,禀儒释道三家于心性修炼上的进一步交融互摄之时代思潮,在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兼宗儒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心性修养理论,提出了“自然为宗”、“率乎自然”的修养宗旨,阐明了“求之吾心”、“养之以静”的修养方法,体悟出“物我两忘”、“自得无累”的修养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沙心学。  相似文献   

7.
“主静说”是陈白沙为学的宗旨。在白沙看来,人的内省与自我观照的功夫都是从守静开始的。白沙围绕着主静说,提出了不求书册、洗心去欲、虚心无累、忘我不争的修持之法,这些方法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熹的心性哲学是在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佛老思想对朱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佛老对形上本体的运思方式;其二,佛老"克己"、"主静"的心性修养方法.朱熹在吸收佛老思想的同时,又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了佛老"出世"、"无为"的态度,这使得朱熹理学又超越了佛老,成为中国社会后期文化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理学与晚清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朱理学是传统儒学中的重要派别,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官方哲学的显赫地位。清朝初年,程朱理学一度被统治者大力提倡,但很快被考据学所压倒,跌入低谷。嘉道以后,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再度倡导理学,以至在咸同年间出现理学复兴的局面。晚清理学分为理学主敬派和理学经世派,继续受到清王朝的支持。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学风,给晚清理学打上时代的烙印。理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不仅及于政治、学术,而且还及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李退溪是朝鲜李朝时期著名的性理学家,被推为“朝鲜五百年第一儒宗”。他对中国儒家“敬”的修养方法极为推崇,从心学意义上发挥朱熹“居敬穷理”的工夫,建构了以“敬”为核心的道德哲学体系。其道德哲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了韩国儒学史上持续争论五百多年的“四端七情”说,更重要的是在“四端七情”说的基础上构筑了“敬”的心性修养工夫。“敬”在外是“整齐严肃”的言行表现,于内是“主一无适”的精神状态,贯穿他道德哲学的始终。因此,深入剖析李退溪“敬”工夫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内涵,彰显宋明理学在朝鲜李朝时代创新发展的内在生命力,进而揭示李退溪“敬”工夫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静求道:陈献章主静特色的儒家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献章是宋明理学史上一位转变风气的人物,他的"主静"特色修养论,为儒家修养论开辟了新的路径。文章从陈献章思想的本体论出发,展现了陈献章依靠"主静"方法求道的过程,并通过与佛道两家静坐方法的比较,肯定了陈献章"主静"特色儒家修养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闽学三杰     
两宋时期,经学和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称为“宋学”。宋学的特点是不拘经义训沽,凭己意说经。它自称直接继承孔子的道统,凭依孔子的经书,探讨有关自然界与社会的起源及构成的原理,形成自己的哲学系统。宋学中占居统治地位的学说是道学即“理学”。理学包括哲学和伦理纲常暨封建的社会政治学说两大部分。理学家用哲学义理论证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对以后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儒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流派。理学的开山祖是周敦颐,但到程颢、程颐兄弟创立“洛学”时才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他们最主  相似文献   

13.
李存的道德教化与道德修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是元代江西陆学学派“静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心性论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的特色。同时,又把它发展为惟我主义。在心性论的基础上,李存提出了以“孝”,“善”为核心观念的社会道德教化观,并提出了社会教化与社会环境的必然联系,同时他还提出了持志养气,明辨义利;自省体悟,改过迁善;寡欲居敬,克已敬身,至诚不欺,允厥执中;师友开发,相观而善的修养原则。对今天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杨时认为知仁、知心、知性知天是心性修养的基础;意诚心正是心性修养的关键;“未发体中,已发得和”是心性修养的重要法门;顺应天命,以成己成物是心性修养的目标。杨时的心性哲学是宋明理学传承与转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敬"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尤其是在宋明理学中成为心性修养的重要方法,考察其嬗变的历程有助于在坚实的历史根基上把握"敬"的思想,文章以先秦至宋明为探讨范围,通过对不同时期"敬"思想的考察和解读,从而厘清"敬"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许衡是元代的硕学大儒,1242年接受程朱理学后,结合当时的历史境遇把“陆学”引入程朱理学,在天道观、心性论和修养论等范畴对其加以改造,呈现出“尊奉程朱、以陆补朱”的思想特点,推动了其官学化。  相似文献   

18.
颜习斋是明末清初一名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家,学界对其一直持肯定的评价。然而习斋不少地方对理学的认识和批判是错误的。习斋反对理学讲论性命之理,却不知讲论性命之理是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习斋批判朱子主静,而事实上朱子主敬而非主静;习斋抨击朱子只重读书不重习行,而事实上朱子既重读书又重习行。  相似文献   

19.
朱熹理学在发展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道家的心性修养内容,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丰富了我国固有的经学。朱子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四书》的讲授和注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化遗产。朱子理学深密精微,成为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李贽“童心“说反文化强权的战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统治都都要在思想化领域实行化强权,以整齐人心,消弭个性。西汉独尊儒术以后,儒学具有化强权的地位,其要旨是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点为穴理学家继承并得到了更明确充分的阐发。理学至宋末、元、明成为官定学术,也具有化强权的地位。李贽是是明代反化哟权的最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武器是自然人性论。这在《童心说》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主“童心”必反“假人”。李贽对假道学的挟击和揭露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