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型”是散文结构开放性的大美境界,“变型”是散文结构流动性的活泼新姿;而写人寄思、叙事串珠、借景显意、托物遣怀、缘情布线和寓理述义这些散文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最终都受开放自由美和有序凝聚美的制约和调度。  相似文献   

2.
论音乐形式美的技法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秩序、比例、和谐、平衡、对称、对比和多样统一”七个方面对音乐形式美的各种表现形态所包含的创作技法内涵进行了梳理考察,论述了隐含于音乐形式美之中的创作技法内涵在构成音乐整体美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千世界,万般娇容。面对纷繁多姿的美的形态,艺术与文学从人类的生存状态、价值追求、文化积淀和民族传统的共同性等不同角度呈现了美姿,美态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散文文体形式美具有流动美、清新美两大基本特征。流动美首先表现在内在情绪、意蕴的寄寓和抒写上,表现在形象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语言的变化方面;清新美,表现在思想情绪的活跃、新鲜和语言文字的洗练方面,还表现出构思、结构、描写手法以及文体形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5.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因此它具备了一些与其它的美学范畴一样的基本特征:发展过程的变异性;结构系统的多元性;生命意识的基元性。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的散文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表现为政治意识的强化、悲壮与崇高、多彩多姿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苏叶散文论     
苏叶散文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人格美为其“骨”是核心层,情思美为其“气”是中间层,文体美为其“态”是外表层。  相似文献   

8.
论散文结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主体的解放和散艺术空间的拓展,散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单一形式结构演化为情绪结构、意识结构、意象结构和寓言结构。本结合90年代的散创作对这几种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进而探讨了散的显在结构和潜在结构。  相似文献   

9.
内在意蕴、情感和语言三个方面概括了汪曾祺散的美学特色并探讨了人们喜欢他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散文在新的社会政治气候和思想文化土壤的培育下, 已然形成以自由与率直之美、真情与洞见之美和意趣盈溢之美为主要特点的美学品质, 这正是散文写作的文体优势及其赖以征服读者的独特手段和根本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清秀优雅的绘画,还是动人悦耳的音乐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数学和绘画、音乐一样也蕴含着美,本文介绍了《高等数学》的理论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悲壮美。  相似文献   

12.
西北民歌的凄凉美是客观存在的美感现象,具体表现于发音、发声、旋律特征、曲式、唱词结构、乐律、节奏速度,甚至秦腔形态之中,其形成与西北地理、历史文化有密切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甲骨文的美感:1)甲骨文契刻时求美;2)甲骨文用笔、结体与结体类型、甲骨文的形式美、甲骨文的章法;3)甲骨文的象形字是如何展现美的;5)甲骨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悲剧意识的渗入使唐传奇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具体表现为生离与死别。这类悲剧作品不仅具有诗赋的诗境美与语言美,还表现了细腻的人物刻画与细节刻画,呈现出一种立体而多面的独具魅力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发表于1804年的《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赫尔巴特第一篇系统探讨教育的论文。他主要受康德的影响和激发,试图在此文中借助审美提出一种教育影响理论,以解决康德"如何通过强制来培养自由"的教育难题:教育者只有借助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才能通过无强制的强制去培养人的自由。赫尔巴特把这一思想在其两年后的《普通教育学》中加以系统化和深化。从《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到《普通教育学》不仅显示了赫尔巴特教育学思想产生的"秘密"及其发展趋向,同时也体现了赫尔巴特从德国当时强调审美救赎的浪漫传统向西方"知识即道德"的理性主义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三十六体骈文汲取六朝骈文的精粹,同时又融合了唐骈的特点,既保存了骈文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汲取了散文叙事说理的优点,实用性增强,实现了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在典丽精工中展现叙事议论之美。  相似文献   

19.
迁徙自由与市民社会--兼评我国对迁徙自由权立法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长期以来,我国除了在个别历史阶段,法律对迁徙自由基本上采取了限制的态度。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市民社会的缺失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民社会的发育,要求迁徙自由入宪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现实中完全实现迁徙自由是有区别的。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变不是一时就能实现的。迁徙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基于目前的情况,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规定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