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得罪显官豪门而被罢官。擅画兰竹,“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题画竹诗与竹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其题画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名句,使郑板桥的题画竹诗更显示出鉴赏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相似文献   

3.
"胸中之竹"与"胸无成竹"绘画理论,是"扬州八怪"的代表郑板桥对古代文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诠释这一理论,发掘其内涵,于今仍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人物。他的“怪”,要而括之可分二方面:一是在生活思想作风方面。他一生贫困,中进士后虽做过几任县令,但仅“七品官耳”,一生大都在扬州靠卖画而过清寒生活。他有奇才而潦倒不得志,加上看不惯封建社会的腐败丑恶和官场的污浊,满肚牢骚,愤世疾俗。但对人民深为同情。郑方坤《郑  相似文献   

5.
画竹     
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  相似文献   

6.
敦煌壁画中的竹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竹是传统国画中重要的画科之一。一般认为 ,画竹起于唐 ,传世作品以宋竹为早。本文从敦煌壁画中找出了北朝、隋、唐、宋、回鹘、西夏直至元所画的竹 ,并从画史上找出了晋人画竹的记载 ,论述了这一批珍贵资料 ,丰富了中国竹画 ,将竹画史提前了几百年。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是最为百姓熟知的一位画家.他为官清正,关心百姓痛痒,且诗、书、画皆擅长,在民间流传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乾隆十八年(1753),他因赈济灾民得罪权贵而被罢官,于是骑着毛驴回到扬州,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公开订出润格,以卖画为生.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卖画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范县期间,为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中国杰出的文人画家郑板桥以其"文里机闲,字里机关"而旷世独立,自成一家.他终其毕生在艺术上反对泥古,并因第一次明确提出画以慰天下劳人的创作目的而闻名画史."画以慰天下劳人"这一伟大艺术观对后世画家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成为画界后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竹是中国绘画中一个特有的专科,而唐代的独立分科和宋代的流行兴盛则是中国画竹发展史的一段重要历史.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题画诗作解析、批评和补充,简单介绍和评述唐至北宋画坛的画竹状态和画竹名家.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咏史诗在文集中有着独特性,故有探讨之意义。现就情感和内容两方面对咏史诗进行分类,随之进一步细分小类。在此基础上,略叙咏史诗的创作动因及艺术特色。希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来关注郑板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一个有“意”参与的“变相”过程。创作在“虚静”的状态中将自然界的竹子纳入眼中,经过“意”的取舍加工,一步步外化为“手中之竹”。而他的“胸无成竹”这个独创性的命题更是他“趣在法外”、突破成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是清代中叶杰出的书画家,扬州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推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主张“师法自然”、不泥古法。其领异标新、自立门户、作主子文章、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新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其书画的方方面面,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曲刚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1):103-107
中国传统美学对情感与艺术创作关系的认识,大致可分两类:儒家美学坚持艺术创作对道德情感的教化主旨,偏重道德人格,认为审美经验只是助成道德目标的附庸.而庄子美学、以嵇康<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魏晋玄学、禅宗美学、王夫之的诗歌美学,甚至于西方康德美学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宣扬情感二分论和美善分离说,强调审美人格的塑造,以确保审美经验的纯粹性.本文试图以后者的视角,从情感与形式的关系人手,对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说"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全面总结,指出了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当代文学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引导文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成了一个异常重要的问题,而毛泽东文艺思想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音乐在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交流和互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歌曲和曲名的翻译仍处于边缘化,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古典音乐文化,曲名英译势在必行。古筝曲名英译应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指导,从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选择出发,通过直译、意译、增补翻译以及音译+增补翻译方法才能获得整合适应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艺意识形态本质论,都强调艺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在具体运作上又有所不同,前注意实践,后“坐而论道”;前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后走与其它非马克思主义艺理论相融合的道路。毛泽东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都强调艺的社会学特征,即强调社会对艺的决定作用和艺对社会的反作用。但在具体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更重视现  相似文献   

18.
郑善夫的为人赤诚率真,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其作品被称为郑诗、郑文,很被时人看重.他在"前七子"之外能独自树立,别开生面,形成了自己质劲悲壮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两者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史学界对注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一部书的个别研究。试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与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放在时代背景下,从注书的背景、方法和所引书目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经之为克服以往文艺研究政治化和美学研究哲学化倾向的弊端,率先倡导建立文艺美学学科,并对这一学科的定位及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准确而充分的论证;他的文艺美学理论视角新颖、构架独特、范畴整合合理。他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适应时代要求与保持学术规范的统一;融会中西传统与追求自我创新的统一;重视理论研究与密切联系实际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