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诗歌的情感体验结构模式葛桂录情感体验是诗歌所要传达的根本对象。情感的独特功能在于,它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是诗作意蕴构成的内在生命;是诗歌创作与接受的媒介物.最集中体现着诗人的精神个性特征。作为诗歌作品的内在本质结构,情感结构与诗歌的表现对象及其诗...  相似文献   

2.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3.
纪捷 《语文知识》2008,(1):89-92
陈辉是现代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诗人,诗人善于从美好的事物、人物、景物中挖掘和提炼诗意,他把自然环境、战斗情景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并进行细腻的刻画和由衷的赞美,但诗人的表达又是新鲜而独特的。他用纯真和热情构造自己的诗的世界,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孩子式的纯真和火辣辣的热情。纯真和热情构成了陈辉诗歌的两个元素。在这份纯真和热情之间,表现出的是诗人对生命意识,生命情感和生命价值的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诗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诗。”  相似文献   

4.
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悟、人生幸福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成为传递诗人情感理想的精神寄托。诗集《变奏》无疑成为诗人阿毛个人记忆、文化经验和现实困境的表达体,呈现出社会嬗变过程中个体阵痛的心灵变奏。  相似文献   

5.
在“新月派”诗人中,林徽因诗歌的情感历程是较曲折、复杂的,其情感历程的变化较典型地表现了诗歌创作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本文拟对这种情感历程作一剖析,并从中总结诗歌创作中诗人情感的定位与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6.
想象与情感是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中重要特质.诗人认为想象可以使主观感受的自然呈示人类心灵中的自然,并使自我情感融于人类对自然的普遍情感,达到自我灵魂的净化,对人类、生命与自然作真诚的形而上的沉思,从而产生某种人生的顿悟而升华为客观理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首诗是一个宇宙,一首诗是一片风景,一首诗是一种形式,一首诗是一座宝藏。斯德曼(Stedman)说:“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充满想象的语言。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思想、情感与洞察。”我们要欣赏新诗,首先必须了解新诗的含义和特质。新诗相对于旧诗。就如同现代相对于传统,所以新诗也叫现代诗,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的诗。一切文学的发展,都像长江的后浪推动前浪,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诗的萌芽、茁壮、兴盛。是必然的现象。它是以最精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藉诗人自我内在的体验与感觉。创造新的意象与境界,来表现生命的真理。它是一种精炼的语言,它具有音乐性,它是诗人对生命的观察和体验,它是一种创造,它富有想象力,它表现生命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从1949年到1978年这30年间的抒情诗歌创作的题材、主题、审美情感及艺术形式都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有密切的联系。新中国诞生时期诗人写的诗充满了欢乐高亢,战争和军旅生活成为当时诗歌创作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50年代大规模经济建设吸引着诗人反映时代精神和工农兵生活。边疆牧歌表现了各族人民热情而高尚的爱情,文革动乱之前的诗歌反映了强烈的政治性,动乱期间诗坛基本上一片荒芜,1976年后呈现出空前的诗歌热情。综观30年间抒情诗歌的创作,政治对诗人和诗歌有着无法回避的影响,诗的社会价值得到了重视,诗的宣传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这一时期诗歌不能表现诗的真知灼见和独到感受,回避和排斥了自我,诗歌创作中的教条化和概念化还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色彩》是一首意蕴深广的哲理诗。诗人闻一多在这首诗中别具匠心地运用绘画艺术给生命着色 ,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 ,赋予色彩以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 ,表现了诗人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观照生命的独特视角。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 ,并且这种情感一般都依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我们领悟这种情感 ,必然要借助诗中具体可感符号 ,即意象。我们解读《色彩》这首诗 ,首先要找出这首诗的最主要的意象———“色彩” ,并思考这些意象的特征 ,然后再分层透视它在诗中对表现情感和主旨的作用。对于“色彩” ,一般人总停留在对各种自…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诗歌的原始要素,在创作中,它既有诗人的快感,又赋予读者期待和愉悦。这是因为诗歌的节奏富于变化,它的运动与诗人情感相融合,体现了诗歌的内在生命。而诗歌节奏通常表现在诗人对语言的运用中,其抑扬顿挫、一气流转以及停顿、复沓都使节奏产生美的效果。同时,不同的诗体及其表现也对诗美的表现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每首诗的产生,往往有其特定的背景,是诗人对这一特定背景感受、领悟之后的有感而发。了解一首诗产生的背景,不仅能够明了诗人写作的意图,理解诗的含义,而且往往能够引起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应该把交代诗歌创作的背景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前提下,更深一层地领会诗意。比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  相似文献   

12.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方燕红 《现代语文》2005,(8):105-106
诗人是人类的儿童,他们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他们瞬间情感与感悟定格的诗歌中感受人类生命中的种种美好.就像繁星点缀了夜空一样,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诗歌的点缀而变得更加锦绣灿烂.朱光潜说:"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大量的诗歌实路证明,诗歌是本情和主情的,其根本要求是抒情。本论从诗歌创作的真情和情感个性化处理两个方面阐释了诗歌抒什么情、应怎样抒情的理论认识。笔认为,诗所抒发的情性,不是直接的五官感受和一般的心理情绪,而是能够作为审美对象的高级情性,这种高级情性是以真情实感作为基础的。真情是诗人写作的原动力,是诗歌的生命。诗人只有追求并操守真情,才能在作品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诗歌离不开写“我”,具有真情的“我”是诗歌个性的支柱,也是独特色的诗美所在。诗人应以广阔的现实世界和丰富的生活作情感的根基,表现真实、丰富而有个性 “我”,而不是虚情假意或极端偏狭的“我”。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化发生学,诗歌节奏产生于情感,情感发生于生理,生理发生于自然。《忆秦娥》是诗人对生命之死的考问,惊梦-伤别-望绝-忧死四种情绪相互引发,相互回答,形成独特声情。《蜀道难》的语言仍可见出人类“童言”与诗歌舞的密切关系,其声韵发生于蜀地山水和相互化入化出,激励着读生理的雄性激素和心理的成功俗望,其逻辑,时间层次再现了宇宙的发生发展,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16.
李贺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其诗多秾丽瑰奇的风格和阴郁惨淡的诗境。后人更是将他看作“鬼才”。其实,李贺诗歌在总体内容上有贯穿一致的生命意识,也可看出他对现实生活的热忱。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迟暮的惋惜及对死亡的通脱。这些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又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诗的表象运动与画意结构邢海珍诗歌创作不是抽象的思想、情感、理念的传达,而是通过"具象"的语言意义来建构起艺术空间,这种空间就是由创造主体驱动表象而实现的画意结构。现代诗歌尤其强调意义表现的深度,强调诗意内蕴的充实,这就更需要诗人努力去提炼表象,在创造...  相似文献   

18.
爱情诗作为闻一多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诗人在个人情感上的矛盾.诗人在情感上所表现出的保守性,与诗人头脑中的"中华文化的国家主义"观念有关.闻一多对西方文学艺术的借鉴,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技术的层面上,思想层面则相对较少,正是在这一点上,闻一多显示出自己狭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常绍云 《考试周刊》2009,(24):27-28
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叶燮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艾青说:“诗的情感的真挚是诗人对于读者的尊敬与信任。”“诗与伪善是绝缘的,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可见,情感是诗人进行创作的源头活水。诗人情动于衷,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诗歌的艺术形象上,  相似文献   

20.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