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芹 《考试周刊》2013,(90):170-171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学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学习、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以耳濡目染的方式,通过亲历亲为的实践,在家庭、学校、生活中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生活能力。利用生活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生活教育理念,不仅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私立学校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要求。本文通过对私立高中学生的实地调查,从总体上描述了学生对其学校生活质量的各子因素的满意度。同时,通过检验分析了私立学校存在的问题,如课外活动时间偏少,学校德育满意度低,师资稳定性差,以及现阶段私立学校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等。社会应该为私立教育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面向的教育对象,是在身体或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使之能够逐渐融入社会。具体课程以教授学生认识各种生活常识、培养学生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经过耐心的培养,学校中很多学生都已经走入了社会,成为一个能够自理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6.
社会关注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的基础,构建合理、积极的社会关注策略是推动社会关怀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社会关心是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提升的动力,故应健全社会关心体系,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构建健康的校园信息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发展自我关心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关心氛围。社会关爱则是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提升的保障,学校关爱可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家庭关爱可获得更完善的心理成长,同伴关爱可获得更愉快的生活体验,自我关爱可树立良好的生活形象。  相似文献   

7.
培智学校的生活技能教育是通过实践与体验两种 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使培智学 生充分掌握学习、生活、与人交往和生存的能力。因此,在新的 形势和背景下重视对培智学生生活技能教育,为培智学生平等 参与社会生活、回归融入社会主流及自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悄然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也为今天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提升学校办学的积淀,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提出了"热爱生活,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教育和生活的关联是一个关乎教育观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我们对教育与生活关联的中心理解是:学校教育是生活。以此核心理念为指导,我们进行了系列化的教育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及现状,认为目前我国研究生学习阶段生命教育缺失是导致有些研究生心理素质较差,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重要原因,提出了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拓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重视实践教学等加强研究生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皇甫科杰  王枬 《教育研究》2021,42(2):131-139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式的自我更新过程,教师是教育生活的第一责任人,对教育生活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哲学家曾从"超验"和"经验"中寻求生活的确定性,或偏执"超验"构建起一个无形的美善世界,或偏执"经验"陷入物质至上、人性迷失的危机。反思教师的教育生活,也因偏执"超验"或"经验"而出现诸多缺失,既有性质上的偏差,也有内容上的分离,还有形式上的固化。教师的教育生活应以"生命自觉"为价值信念和根本追求,将"超验"、"经验"因素交汇于人之生命共同影响教育生活的质量,以"成事成人"为教育生活的本原性质,以"生命关怀"为教育生活的核心主题,追求"生命自觉"的教育生活样式。"生命自觉"的教师最终将在共生共长的过程中提升整个教育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精神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成就作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很大的相关性。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活特性、精神生活需求、精神发展程度、精神感受四个衡量精神生活质量的指标讨论教育成就与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此为据,全人的教育是由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构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复杂教育系统。“全人教育”理念的论证。既超越了以往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完满人格教育”的“不全面性”,具有全面性;又超越了以往对人的教育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具有生命性。  相似文献   

15.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项目的调查数据(农村部分),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民生活质量由身心健康因子和生活满意度因子构成,社会资本的各因素对农民生活质量起一定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资本以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关注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关注与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追求。要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就要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教育生活中的独特学习方式,关注幼儿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幼儿教育必须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生命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改革在重视学生生命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生命的发展。教师也是发展中的个体,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成为时代所迫。教师的生命划分为:生理生命、心理生命和社会生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体验与感悟生命,获得生命的自我认同感,寻求生命的自我解脱,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教师为探索教育真谛而不断地追求,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学校学习生活意义的时代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学习生活意义受社会条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制约。我国学校学习生活意义的既有追求表现为在学习生活中强调学习的工具价值、强调学习的知识追求、强调学习的认识旨趣。这些追求是我国特定时期民族生存、政治稳定、科技力量彰显、学校教育制度本性等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生存新挑战的出现、经济形态的转型、我国社会的转型、个人自由度的增加等现代社会历史条件的变换,当前我国学校学习生活的意义,应该突出以形成自主人为终极目的、以价值意识的形成为现实目标、以实践为依归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