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之声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公司结构厂政工科谢云辉:今年4月,我荣获了公司通讯报道特等奖。这是我从去年开始,连续两年荣获此项荣誉。捧着荣誉证书,我无限感激指导老师——《新闻与写作》。 1994年初,我从车间调到厂政工科,做宣传干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公司电视台,我看到了一本《新闻与写作》,翻阅其栏目,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散文赏析”,“新闻采访系列谈”,“新闻标题写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声     
湖北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宣传部彭建华:我原是一名普通工人,多年来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我有帮助。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写作方法谈”、“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诲人至深,百读不厌。通过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介用稿1000多篇,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标兵通讯员,并被聘为黄石市中心报道组成员。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河南农大图书馆李朝庆来信建议将页码印于书眉。①便于读者向图书馆借书或在书店购书时进行缺页检查;②便于读者阅读。人们阅读的习惯是看页码,再读内容。由于页码在下,读书时要先往下看页码,再仰头从上读内容。如页码在书眉,就可把看页码和读内容融为一体;③同国际出版界将页码印于书眉的惯例相一致。 河北省迁安县县委党校马永春建议新华书店恢复古旧图书收售业务。五六十年代,各县书店均开展古旧图书收售业务,颇受广大读者欢迎。但自“文革”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河南省确山县盘龙镇刘培元: 今年第三期《新闻与写作》中的三篇“记一次难忘的采访”征文文章,各有特色,令人回味深长。其中我最喜欢的,要算是刘声东同志写的《偷访名人》这一篇了。这篇文章,从始至终给人亲近的感觉。文章把整个采访的过程平铺在人们的眼前,随着作者的笔,我们好像也跟着采访了一样。作者在采访中所遇到的一切场面,他心中所进行的思想活动,栩栩如生,有立体感;通过作者的采访文章,能给人以启迪。通过平凡的事,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写出好的稿件,这是作者善于学习和善于分析问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湖南省洞口县邮电局王前哲:我1986年元月从县邮电局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后,县委宣传部的领导要我学习写新闻,反映邮电建设和邮电职工的生活与工作。我文化太低写新闻谈何容易,得找个好老师辅导。于是,我选择了《新闻与写作》并补订了三个季度。那年,4月份的刊物一到手,我就从头到尾的阅读,思考;搞清了新闻还有5个要素等基础知识。特别是通讯员谈体会和《新闻来稿评析》等栏目的文章,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开始学习采访,收集素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事处贺元芳:我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闲来无事给报社前后写了60多篇稿,一篇未被采用,搁笔不写了。去年初,我借到第二期的《新闻与写作》,看了《通讯员要注意学习》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写稿需要具备许多知识。从此,我注意学习《新闻与写作》上刊登的文章。读了《广播经济新闻中数字的妙用》,《传神的动词》、《新闻中的对话》等文章后,我写稿时就参考着使用,改正了以前我盲目用数字,喜欢用形容词,乱用对话的毛病。在《新闻与写作》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写消息、通讯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我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河南永城矿务局葛店煤矿赵士贤:我们矿每年都要更换订阅新闻刊物。但是,6年来,《新闻与写作》从没被更换掉。原因是,《新闻与写作》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所以,我们全矿32名业余通讯员人手一册。学习贵刊后,稿件质量和采用率普遍提高。每年大约有150多篇稿件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年年被评为先进报道集体。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浙江嵊县三溪江水电管理处袁晓东:我自去年4月开始,凭自己的点滴知识和兴趣写新闻稿,写出的稿自己觉得很别扭。今年,我选订了《新闻与写作》。阅后,大有相见恨晚、爱不释手之感。她通俗、实用,针对性强,适合不同层次读者口味。因此,每到一期,我总是仔细读完,碰到绝妙之处,还圈圈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湖北省巴东县残疾人联合会谭正双:我爱读《新闻与写作》,并一年一年收藏,为写作时释疑。我这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残疾人能写出点文章见诸报端,《新闻与写作》给我提供了相当多的养料。有一件难忘的事是,1989年,我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农村残疾青年心声碣石杯”征文三等奖,贵刊还登了我获奖的短讯。作为省级新闻期刊,这样理解支持残疾人,令人肃然起敬。今天,我由一名残疾人,一名农民通讯员被聘到县残联专门搞新闻报道工作,《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湖南省洞口农药厂曾华忠:一九九一年第十一期《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之声”专栏,刊登了我三点意见,其中第二条是:“读者之声”栏目,应每期有读者最新的呼声,密切编辑与读者的联系。第三条是:增设“好稿推荐”栏目,每期刊登二三篇好新闻作品,供通讯员鉴赏。自这些意见刊载后,每期都有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南省新野县棉织厂葛磊同志来信向编辑部报告,在1989年由《中国纺织报》举办的“80年代劳模风采”有奖征文中,由他执笔撰写的报告文学《旋转在广阔的人生舞台》名列榜首,获得这次征文的一等奖。他写道,“饮水思源,总想起我的好老师《新闻与写作》。”他觉得,《新闻与写作》内容丰富,栏目众多,文章通俗易懂,使人越读越爱读,好似“醍醐灌顶”,回味无穷。他采写的稿件由原来每年10多篇,到1989年增至50多篇,并被《中国经营报》等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湖南纸复合罐厂办公室廖良其我是搞行政工作的,业余时间喜欢写写身边的新闻。1986年底,我从商业部门调到现在的纸复合罐厂。我厂系引进设备,属于新产品。为了宣传新产品,厂领导去年5月交给我一个任务,筹拍介绍我厂新产品的资料片。当时我想,写写新闻报道还可以,要搞电视资料片可就难为我了。正一筹莫展之时,看到了当年第6期《新闻与写作》上面的《电视解说词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一文,我高兴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湖南省江永县水电局游康生:明年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开始了,我首先想到的是价廉物美、实用性强的《新闻与写作》,于是便又订下了明年的《新闻与写作》。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业余爱好者,开始写稿时,稿件写了近百篇,均不被采用,心里很苦恼,几乎丧失了信心。1993年6月,我在朋友家偶然看见一本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对图书降价发行应持慎重态度 《图书发行》453期刊登了一则图书市场信息,题目是《读书人的好去处——第九届特价书市随笔》,文中列举特价书市上销售的热门降价书是那些具有保存价值、百看不厌的中外文学名著、古典著作精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安娜卡列尼娜》、《史记》、《太平广记》、《百子全书》等)和目前图书市场十分抢手的少儿读物、字辞典、生活、科普、美术等类的畅销书,文中并提到,名人传记、纪实文学在降价书市上已开始降温。由此可见,读者对降价书的需求也提高了口味,这对图书市场的前景是喜或是忧,就值得出版发行界同仁们深思与关注了。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河北省衡水市统计局刘天贵: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要谈对贵刊的意见,我只想用一句话回答:现在我又自费订了1986年的贵刊,并向我的同行们作了宣传和推荐。△安徽淮北石台煤矿机电科秦冲:我很喜欢贵刊中《当好通讯员浅谈》、《经验交流》、《小说创作谈片》栏目里的文章,特别是《当好通讯员浅谈》,文章语言朴实,给人以启迪。不喜欢那些与新闻采访不着边际的文章. △辽宁鞍山钢铁公司中型综合厂张文和:希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江苏无锡惠山某部政治处王胜: 我觉得贵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适用。如“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里的文章,都是作者在写稿中的切身感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体会。二是通俗。娓娓道来,如同谈心,雅俗共赏,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口味。三是自由。熔新闻、信息、知识于一炉,既是一本写作的好教材,又是一本富有趣味性的读物。“读者之声”栏是读者了解刊物关心刊物的窗口,自由流畅。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上海吴泾化工联合公司办公室陈克勤: 我是公司秘书,又是报社的通讯员。我觉得《新闻与写作》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文字通俗、易看易学;二是实用,有的讲座很适合我的胃口。但由于我们公司是一个大型化工联合企业,每天碰到的大都是经济方面问题,象中外合资、横向联营等等,所以希望《新闻与写作》能开辟一个“经济新闻写作讲座”;再开辟一个“新书信息”专栏,及时向读者提供有关写作知识书刊的信息,以便我  相似文献   

18.
读者之声     
辽宁省《海城市报》卢金广:我对《新闻与写作》中“刊林漫步”专栏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年第一期刊登的《短新闻写作手法》、《用事实‘说话’的几种方法》等文,看后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用事实‘说话’的几种方法》一文,给予我们的指导是很具体的。过去,我们就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编采人员中探讨多次,但在新闻报道中并非都应用得很好。有不少作者不会用事实说话,致使文章空洞无味、言之无物。到现在,我已积累“刊林漫步”栏里刊登的文章200余条,放在案头,成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解放军37161部队政治处赵树文:我是普通的海军舰艇兵,特别喜欢新闻写作,业余时间常偷偷练笔,结果投稿六十多篇都泥牛入海。正当我自悔不是那块料时,上级首长帮我订了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甘肃甘谷新兴镇亮江附中张捷:我在新闻教学上是个“外行”。自从去年我订阅《新闻与写作》后,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将《新闻与写作》中“谈散文写作”、“谈喜剧创作”、“句组语病杂谈”、“新闻标题写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