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了学校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应用已久的"计算机+投影+网络教室软件"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如何在信息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已不再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而是"传统+现代"的多形式模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悄然进入化学课堂。本文就信息技术融入中学化学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走入了校园。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渐渐被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越来越多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呈现多媒化、网络化,课堂日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一切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参与,信息技术不仅给英语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动力,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因过于注重认知而致使课堂沉闷的英语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4.
陈清文  周泽玉 《教师》2022,(34):90-92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行业也逐步与互联网相结合,各学科线上教学得到进一步普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也开展了民间舞课程线上教学活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高校民间舞课程提供线上教学平台,其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线上教学+传统课堂”双模式教学。教师运用“线上教学+传统课堂”双模式教学,能有效增强高校民间舞教学效果。文章针对高校民间舞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结合当前教学特点,探讨了“线上教学+传统课堂”双模式教学在高校民间舞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9,(6):90-95
同步课堂是践行信息化扶贫、信息化扶智的重要举措。城乡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变革新形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文章在分析同步课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模式设计原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基于"政府-学校-企业-高校"四方协同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在徐州市城乡15所学校进行了同步课堂试点,并构建徐州市同步课堂技术支撑体系。为推动同步课堂常态化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创造同步课堂价值,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四方协同汇聚优势,创新同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不少学校尝试了将"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引入教学活动中,有成功案例,但也有"水土不服"带来的不适应。本文将结合我院信息技术基础课的现状,就"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引入作一个深入探究,提出了在我院信息技术基础课实施的一种将传统教育与"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浪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信息时代的教育更加值得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产物"迅速席卷了全球,其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当代信息技术与课堂的亲密无间。但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对教师观念相反的是,"翻转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而且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坚定终身学习理念,来转变传统教师角色,以不断应对信息化时代教育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基于信息化的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根据翻转课堂缘起、创新与优势,实施翻转课堂可能面临主要挑战与问题,实施翻转课堂本土化,以期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完美"翻转"。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A5):15-16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电脑、pad、手机等智能终端作为媒介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变革,教学方式更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应具备哪些关键能力,教师应如何革新教学方式?鉴于此,笔者提出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尝试"五合式"教学策略,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关键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教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互联网+环境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来说,做到顺势而为,与时俱进,采取多元教学模式,引入网络化的教学情境与教学互动,借鉴"翻转课堂"教学,创设实践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新理念的提出,使得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信息技术教育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课堂则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战场,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发与实施信息技术课堂便成为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理论在多方面对传统教育观进行了再认识和重新定位,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中小学新近开设的课程,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它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本文将初步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尝试探究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新课堂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发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信息技术作为初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无法有效地满足当前阶段的教育需求,信息技术的课堂改革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为教学改革创新的切入点,为解决相关问题寻求有效的途径,以此来提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堂"的基本理念。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曾作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如何把网络知识融入现代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知识,扩充学生知识面,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计算机多媒体融"形"、"声"、"色"为一体,具有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它将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42):131-132
"SPOC+翻转课堂"是依靠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技术整合了慕课和微课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地和传统的课堂相结合,让学生一方面能够享受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地获得来自老师的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高等教育中,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第一生产力。伴随信息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各领域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同样的,信息技术迅速渗入教育领域,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动力。"信息流通,共赢未来。"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自然对传统数学课堂产生冲击与挑战,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绝对优势超越了传统教学媒体,如,教学情境形象趣味化,教学信息呈现直观动态化,教学容量扩大使得教学效益最大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与推广,基于多媒体信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已渗透在各行各业,时代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趋势,是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的支持下,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将"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翻转课堂作为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和学习教育的新途径,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相比存在诸多创新点。各高校更加重视发展"微党课"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机结合,主张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推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以提升特色教学质量。本文从翻转课堂视域下"微党课"教学设计入手分析"微党课"教学实践,阐述在翻转课堂视域下"微党课"教学的必要性,利用翻转课堂教育理念解决微党课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网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它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促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发生着一定的革新。目前我们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我们将针对利用活动项目翻转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20.
涂文洪 《职业技术》2018,(11):43-47
移动互联网几乎改变了各行各业,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还处于摸索探究之中。目前教育界"云+网+端"的硬件设施格局已初见端倪,在有了硬件和平台支持后,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移动互联网改造传统课堂,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变化,成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课题。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对"移动互联+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对移动互联融入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摸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