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家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直觉,不仅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录和描绘了当时的情况,还从多个层面触摸到了"历史"的蕴意,以"多声部"和"画外音"的方式表现了土改的复杂性。在以丁玲、周立波、赵树理、马加等人创作的反映这场土地改革运动的经典文本,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江山村十日》等小说中,出现了富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空间变化。论文试图以"空间"为视角,从一个侧面对这一时期的土改小说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和牛顿都相信绝对时间。也就是说。他们相信人们可以毫不含糊地测量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只要用好的钟.不管谁去测量,这个时间都是一样的。时间相对于空间是完全分开并独立的。这就是大部分人当作常识的观点。然而,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是从隋唐时期乌蛮部族中分化形成的一个单一民族,自它形成单一民族起,见诸汉文史籍的族称不胜枚举,但自隋唐到清代的"和蛮""和泥""斡泥""窝泥"等族称,均系他称而非自称。通过考察彝族对哈尼族的称谓,并与历史文献中的哈尼族族称作对比,认为历史文献中哈尼族族称是彝族对哈尼族先民的称谓。又通过对哈尼语和彝语语音对应关系的探讨,认为彝语中对哈尼族称谓其实来自于哈尼族自称,即"和泥""窝泥"等族称的本源是哈尼族的自称"哈尼"。汉文文献中从"和蛮""和泥"到"斡泥""窝泥"等哈尼族族称的演变与彝语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服从于精神启蒙、思想革命的创作目的,以《呐喊》《彷徨》为代表的鲁迅小说主要是一种精神叙事。与这种精神叙事相适应,鲁迅小说在大的空间选择上主要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为厚重的乡土中国———他的故乡绍兴为蓝本,在小的空间上则主要选择了最能展现人物灵魂、最能使人物说的封闭的室内空间。在空间的表现上,鲁迅小说采取了遗貌取神的策略,突出了它们的铁屋子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5.
叙述学界关于"空间叙述学"的所有讨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五个问题都已经预设了一个时间维度:(1)文字叙述描写空间事物,空间是叙述的对象;(2)文字叙述结构的"非线性",空间是一个比喻;(3)图像、雕塑等"空间叙述方式",空时有待时间化;(4)戏剧、电影等"时空叙述方式",时间依然是结构主线;(5)任何叙述的"想象空间",空间仍然是一个比喻。任何表意方式,如果没有将时间包含在内,都不可能被视为叙述。因此,叙述的本质在于其时间性,而不在于其空间性。但是空间概念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叙述的对象和手段,而且为叙述的解释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依照巴赫金的观点。日常时间不适合于充当小说的基准时间,但新生代小说却打破了这一艺术禁忌。为了弥补日常时间的固有弱点,新生代小说采用了各种艺术手段:节令和生命特殊时刻的介入,历史时间的参与,传奇时间、生理时间、心理时间的补充,叙事时间的多变,等等,从而实现了对日常时间循环性和沉滞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末,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落体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瓦片破了几块,一遇下雨,家里总是要用几个脸盆接漏。一个星期天,正在同朋友闲聊的时候,孩子插话说:“爸爸,现在趁雨季未到,你应该抽空修补一下房顶,免得雨季一到,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我觉得孩子的话颇在理,于是连声答应“好的,好的”,并进而联想到“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青”的谚语来。趁,就是要求争时间,抢速度,不要错过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去实现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杨义先生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时间是整体性的,体现出一种时间整体观,源于中国之天道观;笔者认为,西方小说的叙事时间是片断性的,体现着一种片断时间观,源于基督宗教的终极观、宇宙论。在基督宗教,一方面,日同年的直接关连被分割了开来,日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另一方面,时间与永恒或天道的直接关连也被分割了开来;最后,基督宗教的时间又是直线的,不可逆地指向一个终极目标的。这一切使得时间的整体性聚合成为不可能,人只拥有时间的碎片,故西方小说只能从具体的人和事写起。中国古代小说的时间观实乃一种循环的、混沌式的时间观,与基督宗教的时间观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以女性敏锐的直觉稿捉到“末世”里的人们对时间超常的恐惧和在时间面前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迷茫与无助,表现为对过去和对未来虚无的恐惧.张爱玲对时间恐惧之情的描写是对人生存本真状态的揭示和对人生存命运的关注,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由此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从而召唤人类进行“自我救赎”和“自我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长于以丰富的意象直观地表达生命感受,总体而言,这些意象大致可归类为时间、空间和声音意象。小说通过这些意象间的有机组合,以压缩时间和扭曲空间,并用声音意象强化个人与时空游离感的美学实践建构出内心世界的基本幻象,即象征虚无的总体意象——旷野,并藉此激发悲怆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古代传奇小说,胡应麟、鲁迅等人都作过准确的概括,但尚未深入传奇内部结构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传奇作为一种小说类型,在情节、时空、人物塑造、意境意象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文本形态与特征,尤其是传奇的时间与空间更是构成传奇叙事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中国小说创作由古典形态向形态转型的过程中,从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到其他作家,流派,团体小说创作,几乎无不受到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正是在这种冲击,吸收,融合,创新的情况下,中国小说创作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走上了它的现代化发展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提到,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花开的声音。可是我们教师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倾听到“花儿”开放的声音呢?下面就两位老师对同一个班上课的情况,谈一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一个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和异数,一生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三十多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散文,另有译作及文学评论等,可以说她是一个创作丰富的作家。她的名字经常与"传奇"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显赫的身世,杰出的才情,还有她的冷艳,她的孤傲,一切都凝聚在她离去瞬间的那个背影中。让我们拿出那些没有被岁月遗忘的文字,感受一下张氏文字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路路通:童路路,近来我越来越发觉时间不够用了。一不小心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就像东西掉了一样。童路路:是啊!别说一个小时就是一天,不也是一溜烟就跑掉了吗?路路通:要是有什么方法可以留住时间就好了!童路路:别发傻了!没听人说“时乎时乎不再来”!大鼻子李教授:哎!有的场合,是可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由土和水合成的泥。不过,此物虽常见,但却经常被人误解。例如“烂醉如泥”一词解释成: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堆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经“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并不是一堆烂泥。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巩芬  韩硕 《辅导员》2014,(2):31-32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各种研究活动。在我校历时三周的《自置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例研究过程中,我很荣幸作为观察者之一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剧情时间深受犹太-基督教神学体系中时机观念的影响.而在历史时间与永恒时间两个层面上,该剧的剧情时间与基督教时间观都是相似的,时间对于<暴风雨>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除此,空间也是表现该剧本主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