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方果子 一般的果子都是圆的,他叫方果子,说明他有些与众不同。他喜欢叫爸爸“老方”,他爸爸也让他这样叫。他自己功课很好,却愿意跟一个留了好几级的瓜哥做朋友。他喜欢把国际上发生的大事、怪事跟自己的平凡生活联系起来。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别的孩子会逐渐长大,但方果子和他的同学们在“方果子的快乐伏击”系列故事中却永远都读五年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80后"诗人,三米深可以说已在当代诗坛暂露头角,并且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抒情风格。不过,如果我们仅仅以出生年代为标签来辨识一位诗人,恐怕有某种脸谱化的危险。有鉴于此,笔者更愿意从具体的文本切入,在充分、深入的解读中去发现诗人的艺术个性。三米深的近作《亲爱的骨头》组诗,正为我们了解这位年轻诗人的诗歌写作打开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苇月的话】 《青草的骨头》一书是对一段真实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爱与宽容的生动诠释。 大水、小舟和小鱼是校长张天清的孩子。20世纪60年代,“文革”也波及了北大荒的农场。这之前。大水~家是农场里被羡慕、被尊敬的对象,因为父母有知识有文化,三个孩子也受到人们的礼遇和优待。  相似文献   

4.
周锐 《特区教育》2011,(7):13-15
瓜哥留级最多,也可以算“留级达人”。他反应迟钝,成绩上不去,惟一足以骄人的是每天有专车接送。他爸爸不做密探以后,开起了出租车。  相似文献   

5.
《兄弟》中李光头努力奋斗,获得了财富和权势。但李光头不仅没有生活幸福,反而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悲剧。他从小受尽苦难,成长中也历经坎坷,最后他在人世间举目无亲,要带着兄弟的骨灰到太空去。李光头认为自己是根"骨头",小说的开篇和结尾都与骨头有关,文中许多地方出现"骨头"这一意象。李光头这根"骨头"的悲剧给人们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  相似文献   

6.
黄毅散文集《骨头的妙响》从彼此关联的几个层面来表现社会生活、人和人性;作者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诗性的,以感悟代替对生活的历时性的考察,注重在作品中体现诗的精神,将诗的想象逻辑思维与诗的情感结构注入文本;作者营造了一种富于弹性与现代感的语体;同时还有结构的开放性和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这些,为西部散文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7.
罗大里 《红领巾》2008,(3):50-51
有一个小女孩儿,非常喜欢听故事。可她的爸爸是个推销员(tuīxiāoyuán),常年在外出差(chāi)。小女孩儿晚上不听故事就睡不着觉。  相似文献   

8.
郭长娣 《考试周刊》2011,(73):30-31
新西兰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其居民,无论是白人还是毛利人皆遭受了一定的文化创伤.这些都可从克里·体姆的名作《骨头人》中反映出来。主人公克蕾温、西蒙和乔所受的创伤代表了新西兰两个民族——白人和毛利人——所经受的创伤。这种文化创伤导致了殖民地居民的身份危机和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小小说的人,每每读到美妙绝伦的小小说,总会兴奋得不能自己。激动、兴奋之余,不免再三把玩、咀嚼,品味、涵泳。  相似文献   

10.
《拯救骨头》是一部反映底层黑人生活乃至人类境遇的新作,对事物真实再现的同时又具有超越现实的艺术魅力。在文学文体学的视角下,《拯救骨头》这部著作呈现出重复与具体描述性的词汇特征,简洁、口语化的语法特征以及隐喻性的修辞特征,反映出沃德作为非裔作家在文章主题和语言上所表现出的黑色魅力。  相似文献   

11.
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当时的人们为了保全自己,不少人置亲情友情于不顾,无所不为。巴金反思文革,以如海的胸怀,以小狗包弟为媒介,通过包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省自己,解剖自己的灵魂,显示了一个思想家的人生境界,我觉得这正是这篇文章真正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肉部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凭借对肉部字本体结构和发生系统的分析,发掘该部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再现了华夏先民独特的食肉饮食文化、人体医学文化和祭祀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9,(4):70-75
美国非裔女作家杰斯敏·沃德的小说《拯救骨头》荣获2011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从表面上看,小说讲述了一个14岁美国非裔少女在父权制度与种族主义双重桎梏下的挣扎与困惑以及她的坎坷成长经历。然而,小说深层的叙事目的在于,作者通过这种叙事设计,试图让主人公在身体叙事的过程中建构黑人女性主体性,探讨黑人女性的自我救赎与解放之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诗的音乐构成角度分析惠特曼以草叶为意象的《自我之歌》,考察诗人以完成自我认识的一次神秘的精神体验历程,从而达到灵与肉,自我与超我相统一的完美境界的确证。  相似文献   

15.
《女儿的故事》是梅子涵老师送给读者们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很长,所以是一个连载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梅老师的女儿……如果你足够仔细的话,你会发现长大后的梅老师的女儿也来给大家讲故事了……你能找到她吗?  相似文献   

16.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释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注音中的反切选择即为其一。文章以肉部字为例,从一音多切时保留反切的选择、涉及不同韵书或字书时反切的选择、同一种韵书中不同反切的选择等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辞源》注音过程中在反切的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办法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之所以充满活力与希望,原因在于它不断得到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文明理念的强力支撑.而社会文明理念的主要产出者是知识分子,也就是西方社会所亲切指称的“理念人“.他们总是以批判的眼光对所处的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警觉,从而不被世俗并吞与消溶.……  相似文献   

18.
美国清教女诗人安妮.布雷兹特里特著名的诗作《灵与肉》向读者展示了作为一名虔诚的清教徒,在面临新大陆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诗人内心深处肉体与灵魂、世俗与信仰之间的激烈冲突。对清教徒来说,世俗的一切是瞬间即逝的,而天国的一切才是永恒不变的。清教徒只有时刻自律和反省,才能永葆心灵的圣洁,最终进入天国,获得永生。安妮.布雷兹特里特也对此充满了希望,但同时也抱有少许不确定的态度。毕竟,在人的心灵深处世俗与信仰的争斗似乎是那么的激烈,以至于人们总是感到苦闷彷徨,难以做出明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的《狗心》是一部经典之作。《狗心》阐发了小说人物形象的人道主义道德价值观和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精辟的人生哲理,提出对一些思考的社会问题,着力进行对人道主义道德主题的深刻探索,发出了对爱、真情、良知、尊严等人性的真诚呼唤。  相似文献   

20.
余笑忠是我所熟悉的湖北诗人,甚至可以说是多年的朋友,只是交往不是太多而已。在这一组诗中,似乎并没有严整的主题,却有统一的情调:关于生与死、爱与恨、欢乐与痛苦、世事与战争,事事与己有关、首首总是关情。在诗中,诗人对近年来世界上所发生的大事件是那样的关切,如非洲的难民、北方的矿难,以及自我生死离别的爱情,只不过多是一种印象的记述,一种深情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