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圣人曾经说过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德育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陶冶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率也。"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而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德育包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等。本文对德育的概念进行陈述并对小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做出分析,同时对小学英语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操作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该文主要结合教学实际和经验,探讨了加强中专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四个问题:文化课与专业课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珍时守时,注重终身学习;尊重他人隐私,尊重他人劳动,互助友爱的与人相处之道;乐意从基层做起,注重积累经验的就业、创业教育,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及国际主义德育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文化及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这就意味着语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因此,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灵魂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具体、灵活、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直重视素质教育教学,以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但德育教育不能单独作为一门 课程,而是要方方面面渗透进各学科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中 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也可以正确引 导学生认识、感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小学数学教 学中德育渗透的程度不够高,教师也没有足够积极性进行创 新。基于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阐述小学数学课堂中 的德育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孙皆元 《考试周刊》2014,(24):161-161
<正>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义务教育学段要奠定人生基础,就要发挥每个学科的作用。"成才先成人"就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对学科教学有引导意义。从现实情况来看,美术教学中偏重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而无意识渗透德育者占大多数,这样既违背了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又削弱了教育的合力,导致学生素质水平弱化,无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时间和资源。充分发挥美术功能,让学生德能并进是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画家、设计师,而  相似文献   

8.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说,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让学生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本身就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因此,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还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除了肩负着美育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课就是通过美术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做到"要学画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本研究从美术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课型等方面,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曾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可见德育在人一生中有多重要。在其文选中的"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更是说明了即便有才,无德也仍然无益于社会、无益于个人。这在信息技术学科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知识教学中,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出发,潜移默化地完成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2.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改变那种"重智轻德"、"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及文科老师的事情"等错误观点.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德育教育?下面试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德育教育,自觉地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王少光  刘雪寒 《教师》2020,(6):50-51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其中,"立德"是核心,"树人"是目标。唯有先立德,方能树人。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时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呢?文章依次从策略和途径两方面进行探索,力求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些发展目标中,"德"是位于首位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重要阶段,而小学语文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便有其自身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在为学生打开物理知识的大门、让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物理世界的同时,应结合相关的知识和素材,渗透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类学科,思想性很强。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也要将德育渗透到日常语文教学中,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目标。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和渗透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职语文教学,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如创设情景、捕捉形象、"披文入情"、剖析词句等,积极渗透德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从根本上凸显了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社会价值。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渗透良好品格、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本文从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及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将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对话与德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 过 对 话 与 交 往 ,重 建 人 道 的 、和 谐 的 、民 主的 、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 是 德 育 改 革 的 重 要 任 务 。我 们所 说 的 “对 话 式 德 育”, 就 是 指 为 发 展 学 生 的 道 德潜 质 , 以 师 生 平 等 为 基 础 , 以 学 生 自 主 体 验 为 特征 ,以 问 题 为 核 心 ,在 教 师 引 导 下 ,通 过 师 生 之 间及 生 生 之 间 进 行 对 话 的 习 得 过 程 。 一 、 灌 输 式 德 育”与“对 话 式 德 育” “ 灌 输 作 为 一 种 由 外 向 内 的 教 育 影 响 过 程 , 是教 育 者 按 照 一 定 社 会 的 思 想 品 德 要 求 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