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生命教育理念得到了全球性的高度重视。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将生命教育的意义完美的展示出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是重点发展目标。生命教育将高中历史教育更深刻的融入到实际生活的需求中。高中历史教学通过生命教育更好的贯彻了人文素养基础。想要高中历史教育更好的融入到生命教育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首先,使高中历史课堂向着生命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积极收集各种生命教育素材,探索生命的价值。通过对学生进行触动、开发、激励以及感悟的方式,实现开拓心智、感化心灵、明确人格的功效。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因而尊重生命、超越生命。  相似文献   

2.
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教育者的赏识激励符合被教育者心灵的真正沟通,受教育者内心希望和需求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通过赏识激励教育,会使学生心中充满阳光;通过赏识激励教育,会使让学生内心中充满自信。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邵芝莹 《考试周刊》2015,(10):66-6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的理念。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赏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赏识教育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4.
<正>赏识教育是重要的一门教育艺术,既需要教师充分展现自我的人格魅力,同时又要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实施赏识教育,使学生受到肯定和激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英语素养,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取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受到激励,不断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教育最高境界?赏识就是一条唤起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力法宝。近年来,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下内容将对赏识教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计田 《河北教育》2005,(20):37-38
在教学中,正确使用赏识激励策略,能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赏识激励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努力找出学生可赏识、可激励之处,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二要对学生的缺点与失误尽可能地给予谅解与宽容。  相似文献   

7.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赏识激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让学生觉醒,让学生自信起来。作为教师必须对受教育的对象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关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度的问题。首先,对生命教育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继而阐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的策略,希望通过分析,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其能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赏识是一门艺术,反映了教师的智慧及教学业务能力,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赏识是一种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肯定学生优点,宽容学生的缺点,鼓励学生不断成功的新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把这种好的教育方法引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因为好的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李华英 《教育》2012,(19):48
赏识教育是指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育人,孩子在成功中成长的教育。据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难以估量的,人类智慧充其量开发不超过8%,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开发10%,因此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是聪明的,是有潜力的;相信学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教师欣赏、赞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为学生鼓而呼,为他们加油,这样作文就不是件难事了。因为赏识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赏识作文教学也让笔者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再现生活写真话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他们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久而久之作文便走进学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也就是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一、联系生活,激发"真"趣"语文是一种和生命情怀同在的东西,它能越过理性和意识,而对非理性和无意识进行引导。语文教学通过对最直接最本真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直达生命本源。"  相似文献   

13.
赏识激励教育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赏识激励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促使每个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所追寻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情感和兴趣的满足,同时生命化教育也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感悟生命意义,赋予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数学教育生命化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得到焕发,师生生命在数学课堂中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倡导赏识教育,提倡激励性评价。因为一个恰当的激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教学效果。然而,有部分教师曲解了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的本意,无视具体情况,使鼓励学生成了习惯性行为,于是,课堂上常常掌声一片。这种过度的评价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过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过度评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鼓励与赏识,已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价值和意义,长此以往,还可能带给学生更多的"迷失",会造成他们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不足,盲目乐观。而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的提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赏识教育?周弘认为"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性,不允许学生失败犯错误,结果使学生害怕失败,害怕犯错误,反而扩大差异,造成更多的失败,教师不得不接受.痛定思痛,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就成为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中建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有信心才能有兴趣,下面针对赏识教学进行分析,确定其基本的方法,并分析其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模式。一、赏识教学基本出发点赏识教学就是从赏识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行为与学习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进行自主学习。赏识教学的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没有差异,通过信任和尊重、激励、宽容、提醒等具体方式来鼓励学生使之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给学生一定的激励,让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从本质上来说,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和鼓励,主要是赏识学生的一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创建良好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在作文教学中,力争做到"你不会写,我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我激发你的写作热情"。让赏识教育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是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主阵地,是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积极性,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有很高的契合度。文章将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以期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和生活自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