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两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多年来.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对“两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并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际,首先对“两课”教学内容改革,真正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改变以往单一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取了“专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专题式教学与系统教学;理论教学与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以及与电化教学的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是基于“关系”的理论,这种“关系”具有接触性、接受性、方向性、相互性、道德取向等特征。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知成人德育的新视角。基于“关怀关系”的成人德育应注重榜样、实践、证实与对话四个方面。我们应该转变以往成人德育的模式,重视关怀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研究要在以往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拓展和创新,必须找到新的理论生长点。将“三农”问题置于诸种“关系”中研究,结合新的重大社会实践研究“三农”问题,整合多学科力量研究“三农”问题,是推进“三农”问题研究的三个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邹正以往的化学理论教学,在课堂上往往把教师当“主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为“配角”,而大多数同学充当“群众演员”,把课堂当成上演“教案剧”的舞台。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在化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中“人”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的来源。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理论是对以往人学理论的扬弃。“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最根本的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决定了“现实的人”的特性即主体性,其特点包括: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有不少学者对以往的作业形式与内容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难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文章以“双减”为背景,通过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以需求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多样化的初中英语课外作业,响应提质增效的号召。  相似文献   

8.
以往,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课堂教学偏重于纯理论的讲解,平时对学生训练则是从理论到理论的题海战术,其目的是为“应试”得高分。这样,对本来很有趣味的像“乐音”的课题,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为改变这种弊端,我在教“乐音”时,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9.
从艺术人格论对“文如其人”的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文艺批评实践,关于艺术家和其作品关系的研究往往重“文”轻“人”。本文着重用艺术人格论重新阐释“文如其人”的观点,通过对经典理论的证明和质疑,用艺术人格在作品中的丰富性即“人格认同”、“人格差异”和“人格互补”来说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评价”在以往的教育观念里,只是教师的“专利”。现代教育思想否定了以往学生的惟一任务就是学习、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的观念,倡导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仅仅是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这样做不但能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依据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运用动态模糊依赖关系的理论,改善以往的“加权平均”的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指标结果、各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师”、“书”、“学生”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创新首要环节就是要在这三者之间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全新的关系,破除以往课内迷信。 在人与书的关系上,教学要创新就必须破除师生对课本的迷信。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作为教学的“课本”、“教材”的“书”,成了真理的化身,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不敢也不能越  相似文献   

13.
主体和主体性概念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理论新的发展,主体性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理论中,主体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即指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理论要求以新的观点看待教育和教学活动。首先,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往的教育理论仅仅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客体,着重“培养”。主体性教育理论则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的个体,而不是单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以往的作文评改常常是教师费尽心血,学生心灰意冷,缺乏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无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笔者根据“主体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  相似文献   

15.
“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点对象,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视角来认识“问题学生”,会有一些新的认识:“问题”是学生人生发展所必需的,“问题学生”的标准是发展的,“问题学生”自身也是有潜力的,“问题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主观世界。而在传统的基于已有“理论假设”而进行的教育转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理论假设”是理解普遍性问题的;“理论假设”实施者的过分效忠;改变学生,以适应已有理论假设。基于“问题学生”主观框架的转化思路为:调整转化过程,以适应问题学生的资源;调适转化关系;调适转化,使之适应问题学生的改变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艳 《贵州教育》2009,(19):33-33
一、抓好“三动”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动脑”,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必要过程。教学要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改变以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让学生在“想”中发展思维。例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可引导学生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思维: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7.
顾德美 《考试周刊》2011,(88):157-158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转变以往的政治学习方式,注重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由“要学”到“乐学”,由“学会”到“会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王晓环 《林区教学》2009,(10):64-65
从阐述“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入手,探讨利用“多元智能”弥补以往英语教学中的机械、刻板的不足。通过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强调对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的认同与尊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讲”与“练”的关系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讲”要精讲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解决难点。而“练”须让学生多练 ,练会再讲 ,讲练结合。让学生掌握基本功 ,方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郑必平 《文教资料》2007,4(19):155-157
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主体性教育理论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理论之一,以往的惩罚教育已成为众矢之的。本文针对这种教育现状,在科学论证奖罚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责任教育”这一定义,指出实施“责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并就“责任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