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顺利地实现"链接",让学生学到一种方法、思想或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如社会、走向世界所必备历史眼光、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要求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逐渐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前教辅资料繁杂,作业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并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在历史教学中,笔者针对历史学科临界生作业的设计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一、“中考临界生”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中考临界生”特指智力正常、身体健康、学习曾经努力但没有毅力坚持,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上存在很多“内耗”,缺乏足够的学习信心,导致学科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忽上忽下不稳定的学生。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他们的潜力是完全能够发挥出来的,能转化为优秀生。进入初三,关注临界生,实现临界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所以许多学校都对这个问题有很多关注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问题“因 此会出现部分临界生“临界生在学习过程中尽管较为努力“但 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缺乏学习英语的自信,被动 学习英语,不能充分地掌握英语知识的内涵,学习任务完成较 困难。学生树立幸福感是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对初中 英语临界生的成因和具体转化进行分析’并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如何满足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状态。学习需要不仅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通过努力而满足的显性的学业目标需要,而且还包括那些保障和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隐性的基础需要,如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自我感觉重要的需要、交往互动的需要、认知方面的需要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基础需要予以相当的关注和合理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张争 《家教世界》2014,(2X):107-107
近年来,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课题。由于多重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贡山一中高三文科班为例,通过亲身的历史教学实践,分析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在教学中试验编码记忆策略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解面临的学业困难。  相似文献   

8.
"全程式学业评价"是以发展性为原则,将学生学习全过程纳入学业评价体系,以开放式考试为主要考核手段,通过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完成学业,并获得能力展示机会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评价模式。九年级历史学习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一方面,该科目没有会考压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为升学考试着想而造成单元课时学习内容过多,学生则会产生厌学情绪。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临界生"是我国当下中小学教育考试选拔制度下催生的一个名词,临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化学学科的临界生所设定的"界"是化学等级中的B级分数线,一般在该分数线上或下5至10分的学生都被圈定为临界生。这部分学生是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的关注对象,他们的进或退直接关系到班级目标的达成与否。笔者从事多年的高三教学工作,从中总结了一套关于临界生提优的方法,现做如下介绍,供同行参考。一、临界生提优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学好。这充分体现出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当着领路人的重要角色,而学生自己能不能自主学习更是一个关键。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一般用的都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吐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云。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开放式教学,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为指导式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新课改中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学业情绪是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作业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近年来,学生的学业情绪越来越受到关注。从研究对象来看,多数是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对高中生的学业情绪进行研究的相对比较少,尤其是对高三学生。本次研究以高三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其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结果和效率的价值判断,是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历史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持续学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教师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历史教师虽然也有较强的课改意识,也明白要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却没有做到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永远也不会有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或是在古今关联中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悟出某些规律性认识的能力,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起来,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学习兴趣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具有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特点。学生对某科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情景设置等几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实施历史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莫芬 《广西教育》2010,(20):20-21
历史学业求助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科目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的行为活动。历史学业求助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工具性学业求助、执行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工具性求助指学生向帮助者询问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一些信息,期望利用这些信息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执行性求助指学生不经努力就直接向老师或同学询问正确的答案或要求帮助者代替自己完成任务;回避性求助指学生虽然需要帮助却不主动求助。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就是使历史事件再现的过程。通过历史再现让学生详细了解历史发生的真实情况,他们会对这些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对历史的发生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只是对知识点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对历史知识只是机械记忆和生搬硬套。没有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也就没有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对学习历史不具备主动性。所以,教师要通过让学生体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菊 《考试周刊》2012,(27):138-139
历史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学生围绕一定的历史问题、文本或材料,自主寻求答案、意义、理解的活动或过程。历史教学从某种局面上讲就是历史探究教学。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历史探究,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一、新教材具有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翻开历史新教材每课内容,首先进入学生眼帘的是“导入框”,它以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有趣的传说、精美的图画等开篇,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它还在课文内容中插入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尤其是课文中的阅读文字,更注意叙述生动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