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启超 《文教资料》2011,(28):20-22
中西哲学、文学、语言学的发展迥然有异,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种的差异?是中西方文明的差异,还是中西学者认识水平的差距?事实上,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势必导致中西情感意识形态的"隐""显"。而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语言应用层面的"隐""显"表征上。这种差异在诗歌翻译中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中西方情感表征的"隐性"与"显性"。  相似文献   

2.
字词关系一直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点。字和词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从先秦到清代虽然小学家们心目中"字"常常等同于"词",但在实际的运用中,都体现出"字"和"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通过对"字"、"词"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字"和"词"。  相似文献   

3.
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一书中的一个观点是"使英语这样的语言结构复杂起来的一个因素是暧昧的符号的流行"。艾耶尔认为正是因为诸如"是"字这样的暧昧符号的盛行,才导致了一种语言的复杂。文章主要论证了他的这种观点是对语言的层级性特征的违背。诸如"是"字这样的字的多义性不是造成语言复杂的原因,却是语言的层级性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隐宇联,亦称缺如联、藏字联,即在联语中故意略去一些需要突出的字,含蓄地传达言外之意。隐字联手法奇特,语言生动,读之往往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5.
许多同学学习程序设计时总感到深不可测,特别是遇到编程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将BASIC语言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汉语进行对照,就不难体会到其中的奥妙。BASIC语言既然是一门语言,就离不开"字、词、句",那么BASIC语言的"字、词、句"是什么呢?"文章"又是什么呢?一、基本概念(字)、基本语句(词)与简单程...  相似文献   

6.
"夷"字自诞生以来,其意义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延伸,而对其本义的解说则争议颇多至今没有定论。我们认为"夷"意义的发展变化是基于其历史条件和语言发展规律而产生的,本文将从形、音及其对立面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并结合相关历史、语言条件追本溯源,探索其本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古汉语没有标点断句,加上语言的演进变化,有些汉字,古今意义会有较大差别。比如《礼记·檀弓》"嗟来,食"中的"来"字,由于对"来"字意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误解。我们通过训诂,结合原文,找到"来"的原意。  相似文献   

8.
<正>隐字联,亦称缺字联、藏字联,即在联中故意省略掉需要突出的一些字,含蓄巧妙地传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隐字联含而不露,曲径通幽,寓意隽永,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手法奇特、语言生动的佳作,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诗经》比喻的运用多数是通过使用喻词"如"来实现的。本文通过研究《诗经》中"如"字使用的情况,来分析"如"字的古今义变化,以便把握《诗经》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0.
态度一直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功能语言学家们关心的话题,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寻我们语言中态度的来源及形成途径,分析语言中态度的认知机理。本文利用徐盛桓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指导下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结合James 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语言中的态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内隐态度由常规关系生成的假设,进而对态度进行了分类。通过分析我们得到内隐态度是自主成分,显/隐性态度表述是依存成分。我们认为语言中态度的认知机理如下:态度的表述来源于由相邻律建构的内隐态度,在解读语言中的显/隐性态度表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相邻律反溯内隐态度,才能理解发话人的话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一种以"被"字为基础的语言单位广为流传,预示着我们进入了"被时代"。这些新语言单位的语法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实则不然,是与"被"字的起源和色彩义有关。  相似文献   

12.
"老"字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颇高,随着语言的发展与演变,经扩展引申,其义项就更多了。本文从"老"字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以及语法特征入手,对"老"字的意思进行深入全面地探讨,目的在于汉维对比翻译时,必须要求使用者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交际对象等)能够使用得切境、得体、有效。要在理解了"老"字的真正含义后,才能在维吾尔语中找到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练习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经过贬谪之后人生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中隐"的心态。"中隐"是亦官亦隐,一方面通过做"闲官"而在物质上获得温饱富足,另一方面以富足的物质生活为基础在精神上尽情享受生活中的安闲快乐。这种心态直接促成了白居易和刘禹锡的一些重要词作的产生。宋代文人对白居易的敬慕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敬慕的着眼点便是他晚年潇洒闲逸的"中隐"生活。在"中隐"心态的引导之下,形成了文人词发展所需要的休闲享乐的创作氛围,唐宋词亦由此而兴盛。  相似文献   

15.
《记念刘和珍君》是学生领会语言大师的语言艺术、接受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能力的极佳范例。文中许多地方"以隐微见深意",教师应当让学生经由"意义"去进一步发现和体悟这些"意味"的精妙。然而,对于鲁迅文字的精微之处,学生一般总是进入不了、体味不了。即使有所探究,也表现得很不习惯、很不熟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刘勰《文心雕龙》中"隐秀"的内涵及意蕴,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笔者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隐"倾向于深层次的、不在场的含蓄蕴藉、言近旨远;"秀"则倾向于表层次的、在场的鲜明生动、惹人注目。隐待秀而明,秀依隐而深,二者相反相成。"隐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刘勰的文学追求,更是他不脱离有限世界而去追寻无限审美境界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7.
<正>文章由字、词、句、篇这些语言的基本单位组成,正如刘勰所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一切文章,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靠语言来支撑、充实和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中"盍"字的字义,学者们争论颇多。根据望山楚简中"盍"字用作"盖"的例子,得出此句中"盍"字所记录的,实际上是当时语言中的连词"盖"。  相似文献   

19.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和社会体验。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经验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而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转喻表达。文章通过对汉语、英语中情感范畴"喜悦"的分析,指出两种语言对"喜悦"的认知都取决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说明汉语、英语中表达"喜悦"的转喻和隐转喻方式是建立在人们体验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0.
母语给人的是智慧。杨振宁教授说,看着"智慧"两字,你会明白汉语的神奇魅力。如果我们看看"智慧"两字的组成,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哪国的文字能同汉字媲美。"智"由"知""日"组成,即每日之知为"智";"慧"由"心""倒山"和两个"丰"组成,即心中的那座山被推倒(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双丰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