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时在同一句话里,用不用“的”字都可以。如“死的狗”,也可说成“死狗”。但在有的地方,少了一个“的”字,就会产生误解。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不要吃死团鱼、螃蟹、鳝鱼(《知识窗》1982年第1期第31页)当时我看了这个题目就纳闷儿:“死团鱼”固然不能吃,“螃蟹、鳝鱼”怎么也不能吃呢!当看了文章内容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指“不要吃死的团鱼、螃蟹、鳝鱼”。  相似文献   

2.
<正>甘蔗越是靠近根部,糖分越多。寻常人吃甘蔗,往往都是先从甜的地方开始,吃到不甜的时候就扔掉。而倒吃甘蔗,是为"渐入佳境"。档案工作恰如倒吃甘蔗,须是耐住性子,慢慢领略其中的滋味,由一开始的索然无味到逐渐尝到甜头,直至最终甘之如饴。1985年,带着对档案工作的"无知",主观上认为档案工作根本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只要管好档案不丢失即可。进入档案工作室,一腔热情,满怀期待,对工作有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3.
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如把甘蔗分成三个部分,无疑是甘蔗下部最甜,中间部分较甜,越往上部则甜度越小。如同吃甘蔗的道理一样,新闻采写也应该“吃”到“最甜”部分。换言之,记者采写新闻应该追求最大值,以“最甜”来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把新闻的最大效应完全释放出来,这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如把甘蔗分成三个部分,无疑是甘蔗下部最甜,中间部分较甜,越往上部则甜度越小。如同吃甘蔗的道理一样,新闻采写也应该“吃”到“最甜”部分。换言之,记者采写新闻应该追求最大值,以“最甜”来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把新闻的最大效应完全释放出来,这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记者挖掘新闻最大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新闻报道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所在媒体美誉度和公信力的高低。笔者试就此话题谈点拙见,权当是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如把甘蔗分成三个部分,无疑是甘蔗下部最甜,中间部分较甜,越往上部则甜度越小。如同吃甘蔗的道理一样,新闻采写也应该“吃”到“最甜”部分。换言之,记者采写新闻应该追求最大值,以“最甜”来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把新闻的最大效应完全释放出来,这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记者挖掘新闻最大值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新闻报道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所在媒体美誉度和公信力的高低。笔者试就此话题谈点拙见,权当是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干我们新闻报道工作这行的最忌讳吃别人的剩饭,俗话说得好: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其实,要真正吃上一个又香又甜的“鲜桃”,写出一篇有影响的“独家新闻”来,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我从一九七四年年初开始就在基层从事专职新闻报道工作,说来也有十二三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中,自己采写的稿件虽然有一千多篇先后被中央和市级报纸、刊物以及电台、电视台采用,但自己认为真正属于是“独家新闻”的,给自己留下最深  相似文献   

7.
张宏遵 《传媒》1999,(2):24-26
当今作为报社的老总我认为至少有三重身份,或者说有三种社会角色: 首先,我是个共产党员,是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干部,这算是“政治角色”:其次,我是个报人,是吃新闻饭的,这就是“职业角色”,也可以说是“文化角色”;第  相似文献   

8.
少啰嗦     
王乾荣 《传媒》2003,(9):37-37
我当过几年小编辑,看过一些来稿。我最讨厌稿件中下面的这些词。开始 例:饭后,他开始学习。 批判:学习这行为本身就包括了“开始”,所以说“饭后他便学习”就行了。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开始——早上,咱们“开始”醒来,“开始”穿衣,“开始”洗脸,“开始”刷牙,“开始”吃早点,“开始”上路,“开始”到班,然后才“开始”工作……天哪,这“开始”还有完吗?好不容易挨过白天的种种“开始”,晚上十一点了,让咱们“开始”入眠,再“开始”做梦吧。然而即使美梦中的逍遥,咱们仍然躲不开“开始”——逍遥,也得有个头啊。  相似文献   

9.
“原本以为他是一位稳重成熟的管理人员,但当我看到他办公桌上摊开的几袋吃了一半的零食时,我立刻开始考虑适合这个岗位的其他人选了。”51岁的朱丽是某跨国集团企业的人事总监,做事一向谨慎的她却在日前把一个刚刚坐上市场部主管位置的年轻人“炒”  相似文献   

10.
“死亡之海”的告别采访,是我近40年记者生涯中极为难忘的。“死亡之海”是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别称,过去,我曾多次进入“死亡之海”,吃过苦,历过险,但却丰富了阅历,目睹过这一神秘世界的变迁。因而,不知不觉地热爱起这片土地。 近些年,听说“死亡之海”又有了出奇惊人的变化,自然令我心驰神往。于是,1997年深秋,在我退休之前,又专程从兰州千里迢迢来到塔克拉玛干,开始一次令人眼界大开的旧地重游。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晚年在病中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吴旭君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这诚然是伟人的幽默,但对饮食不甚讲究的毛泽东,的确特别喜欢吃鱼,尤钟爱武昌鱼.下面说的就是毛泽东和武昌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我采写新闻,也有“三吃”三喝”。 先说吃吧,这一“吃”是吃苦,就是“玩”新闻要有吃苦精神,采访时不怕苦不喊累,路再险,坡再陡,事再难,也不畏缩退步,风再狂,雨再猛,也不中断采访;写作时蚊蝇嗡嗡,汗流满面或手脚冻麻,寒气袭人,也得及时赶稿。这第二“吃”是“吃”材料和“吃”采访笔记,把新闻事实吃进去慢慢细嚼,取其精华,排其枝蔓,用采集的花粉酿出蜜汁。这第三“吃”指吃透中央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做到眼明心亮。 再说三“喝”,第一“喝”是指从名记者和同行的奋斗足迹中吸取精神营养,喝些高级“饮料”,以解自己在人生旅途和新闻写作学步中的饥渴。这第二“喝”是喝下来自四面八方的热潮冷讽;第三“喝”则指在采访途中渴了喝几口泉水或冰雪水。②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三本《现代汉语词典》,分别放在长岗镇我的单人宿舍、办公室和随州市区的家里。在我眼里,这“三兄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谁都借不走、讨不到。两年前,上五年级的女儿玉莹自量蛮有把握地向我讨要一本,却吃了“闭门羹”。她小嘴巴一撅:“一个人用几本词典,吃着碗里护着锅里”。我得罪不起“小公主”,只好到书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呈上”。 其实我并不是“吃着又护着”,只是我实在少不得这些词典。多年来,我一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游泳转播共八场,合练一次,导播和摄像都是首次接触游泳项目,我们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渐入佳境。这是一次由“减法”到“加法”的尝试,也是一次以分镜头“法治”为本,从“立规矩”入手,不断发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进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聚焦     
记得20年前,即将从河北师院中文系毕业时,和一位要好的同学聊天,他问我:“你最理想的是分配到什么单位?”我说:“河北日报。”他嘿嘿一笑:“赖哈蟆也想吃天鹅肉!”我听了并不以为他是在嘲笑,农民子弟哪敢有这个奢望,撑死也不过说说而已。谁想命里还真有这个口福,时隔不久来到河北日报,吃上天鹅肉了。  相似文献   

16.
对于“深”字,我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但吃上新闻这碗饭后,我却总是被“深”字迷住、难住、缠住。为一吐心绪,也理理“肠子”,在这里不知深浅地侃侃新闻的“深”。“深”——新闻的根本魅力翻看新闻史,我发现:能在历史上留下影响、让人反复品味的新闻精品,几乎都取胜于“深”。《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的西北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翻看剪贴本,我发现:在茫茫报海中被一眼看中并收藏珍惜的名篇佳作,几乎都因于“深”:《关广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吃粽子之后,觉得今年的粽子和去年实在也没有什么两样,于是颇感你我凡夫俗子生活平平。而从农历五月初六的一家报纸上,却看到了令我好奇的新闻:《巩俐巧吃粽子》。吃粽子谁不会吃?但做到“巧”吃就非人人可为了。原来巩俐的“巧吃”,是“谨守少量的原则,同时偏爱紫米或各色杂粮包的杂粮粽”,这样作的好处是“吃杂粮粽一来可以应景解馋,再则也不违健康原则”。感谢该文作者,如此敏锐的‘新闻嗅觉”,为我0:]?IS%tlt了这么“重要”而‘有趣”的新闻,还要感谢作者如此快捷的新闻速度,巩小姐初五刚和丈夫在新力出皮巧吃…  相似文献   

18.
对症用药     
子:“爸爸,猪内脏的胆固醇很高,你不能再吃了。”父:“没关系,我有肌醇片。”子:“你都这么胖了,别吃肥肉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时而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是信息社会,新闻强调“快”,记者和通讯员得做快手,学会抢新闻,蹲下去采访已不适应形势了。少数同志因而作风开始飘起来了,往往把没有成熟的“果实”提前采摘了,把还不饱满的“螃蟹”捞起来吃了。结果呢?好多稿件的社会效果并  相似文献   

20.
这是前两年的事。一次,著名老作家管桦的大儿子鲍河扬(原作鲍柯扬,中年作家)来我家串门,聊天中,谈到了他的人生经历。他说:“我真倒霉,不幸的事儿都叫我赶上了。”他说到“文革”时因反“四人帮”而被关进监狱,吃了不少苦;后来,家庭生活又不幸……我说:“这对一般人来说,确实是不幸的,但对你这样一个立志搞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