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勤学老师: 你好。我是忻州日报一名普通采编人员,近日来,正在拜读您的新闻作品集《潮》,越读越上火,现在大部分篇目已经看完了。 读着您的作品,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有话想和您拉拉。您半年的时间,就能发表作品近50篇,平均每周2篇,不知道您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素材。就拿我来说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抓不到一篇,我感到有力无处使。爱人也天天对我说,你不要只看书不写稿,你要好好地写啊!我说:“我写什么呢?我实在没有写的呀!”您说您每天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骑着车子跑。冯老师,恕我直言,您是不是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许多单位的门,来碰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2.
我与她相处不到一年,她朴实无华,却知识丰富;她,教我写作催我奋进,慷慨而又无私。我非常喜爱她!也许您会问:她一定是位聪明、善良的姑娘吧?哈哈,您猜错了,她,就是我订的那份《新闻爱好者》呀! 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讲来:我是1985年底才开始试着写新闻报道的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3.
三毛导语:那天,小二知道我要给<山西档案>写稿,竞说:"三大爷,您老行行好吧,像您这样的大手笔要是都能歇歇手,我看呀,全国人民准能长一级工资!"我没好眼给他,我得收拾他一回.  相似文献   

4.
1947年1月的一天,曹禺的学生罗艺,来拜见老师时,一进门就脸色铁青,似乎与别人吵过架才来,拿眼瞪着曹禺,喘了一番粗气,冲曹禺发牢骚似的说:"老师,我非常敬重你,像您这样的名士,偶尔做了件不光彩的事也没什么了不起.可你要安抚好那女人,别让她搅得满城风雨,让我们这些学生也难堪呀!"  相似文献   

5.
基层的优势     
常听有的通讯员说:我们整天在基层,哪有什么新闻可写呀。我在基层搞了四年多的报道,刚开始也有同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想法也就变了。一个小小的基层单位它固然比不上省、市、县级单位,但是,您不妨留心一下:从思想教育到生产经营管理;从青年民兵到妇联工会等等,哪一项工作不都是要从基层搞起呢?因此,有人说:“基层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6.
某报有则报道说,一家摊主在卖馅饼时有两张馅饼落在了水泥地上,便迅速把饼拾起放在一旁,待一位老太太来到摊前,摊主叫道:“来,大娘,您要几个,我先给您拿,照顾老人嘛!”说完,摊主把刚才掉在地上的馅饼装好递给了老人。作者在末段写道:“真缺德呀!’我心里默念着。可是,周围的人个个目瞪口呆,谁也没有上前阻止。”——“周围的人”也许出于怯懦,可指责别人怯懦的作者自己为何只能“心里默念”呢?  相似文献   

7.
新闻浮世绘     
医生!我手术后病情恶化,我怀疑是医疗事故,我要看病历!不巧得很,病历被盗了!医生,我的半个头颅骨什么时候还给我呀?手术费还清就给你!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分?发生了什么事?哈哈!我会飞了!  相似文献   

8.
智斗强盗     
有一次,卓别林带着一大笔现款走在路上。突然,从路旁草丛里跃出一个蒙面强盗。强盗威胁着要卓别林交出钱款。卓别林答应了,并对他说“:请在我帽子上开两枪吧,我好回去向主人交代!”强盗“叭叭”两声,照他的话做了“。再在我的衣襟上开两枪吧!”卓别林又说“。叭叭”两声,强盗又照做了“。最后,请您再在我的裤腿上打两个洞,拜托了!”强盗一听,不耐烦地提起枪,又在裤腿上给了两枪。卓别林知道强盗的手枪里再也没有子弹了,便一脚把他绊倒,飞也似地跑了。智斗强盗  相似文献   

9.
手捧《新闻爱好者》, 由衷发出轻轻感叹: 总算找到了您呀, 实现了多年企盼! 栏目繁花似锦, 令人爱不释卷; 论述亲切、精湛, 点滴沁入心田. 您——值得认真读用的教科书,没有围墙的大学校,  相似文献   

10.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中文出版物与阅读--以新加坡图书馆为例.首先我介绍一下新加坡图书馆的情况以及中文藏书的情形.新加坡图书馆管理局成立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1.
月光向来以"拽"著称.一不怕老师.二不怕蟑螂.不是有一首歌这样唱的吗?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了.我神经比较大!吗依呀呼!吗依呀呼…… 说月光"拽"是有原因的:一、作为学生.敢晾老师.  相似文献   

12.
曹世钦老师: 您好! 您的获奖作品《长长的行程》读后很受启发。我初学散文写作,很想请您谈一谈您的创作经验。做为一个初学者此时的心情您是了解的。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给予帮助. 敬礼刘中夫刘中夫同志: 你来信提出要我谈谈《长长的行程》写作体会,这个问题有的青年业余作者也提出过。我曾在1984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看了几期贵刊的来图求解栏目后很受启发,现将我在雅典奥运会北京火炬传递现场拍的这张照片寄给您,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姜昆我爱你……为什么呀……你带给我们欢笑……”由于上面和群众的这段有意  相似文献   

14.
清空     
高温,无雨.空气,随时都能点燃. 友人来家,进门,问:是不是要搬家? 没有呀,往哪儿搬. 心静自然凉.只有清空了,才有空间呼吸,才能凉爽呀!你这东一件,西一件,堆满了客厅,以为随时准备搬家呢! 可是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的呀! 当年装修时,一直用减法,减法. 因为懂得:建筑是骨,装修是肉,装饰是灵魂.  相似文献   

15.
原声讲堂
  读者朋友们:今天我给您介绍的这位周令钊老先生,生于1919年,今年94岁啦!他14岁开始画广告,从此笔不离手,画呀画呀,一画就是80年!  相似文献   

16.
1990年6月2日上午,听接待室有同志讲:"老书记查档来了",我和王立新局长赶赴阅览室,见到原河北省统计局局长、解放战争期间曾在我县任县委副书记的刘蒂同志,我们将他请到办公室.我问:"您这次主要查什么内容呀?"老书记讲:"我们几  相似文献   

17.
漫话书标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漫步于上海南京路上的几家新华书店,在一个文学艺术柜前停住了脚步,见到一位身材高高的操着山西口音的青年姑娘向营业员问话: “同志!请给我买一套‘文艺知识丛书’。”“什么书名呀?请您说具体一点。”“嗯,书名,很多哪!一时叫不起来呢,听说是上海一个出版社出的,封面上印有‘海燕、水波’的标记。”  相似文献   

18.
语气助词“呀”、“哪”、“哇”,常有被误用的情况。例如: “这是结什么婚呀?”(《作文》1984年第12期《表姐的婚礼》) “她是去找你的嫡亲侄儿,我的表弟杨炎呀!”(《传奇·传记》第3辑82页梁羽生《绝塞传烽录》) 这两句的“呀”都用错了。为什么呢?请看下文。这“呀”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例如: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相似文献   

19.
到福州参加祖国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今天下午没活动我就不陪你了,因为我得回家陪陪我娘,让我娘多看几眼."一天中午,他对我说. "好极了."我笑笑,接着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先说你回去陪你娘,又说让你娘看几眼,不说你去看你娘几眼呢?""这不一样啊!"他作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我把自己的事放下,专诚回去,当然是去陪她,可是我并不想看她,是她想看我,所以我是把自己送回去,给她看两眼."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05,(10):72-72
△就算我的写作没什么长进,可毕竟有了一套宝贵的函授教材呀!就算我的稿件变不成铅字,可我有一个充实而有了些见识的大脑呀!就算现在没成绩,可不等于将来没希望呀,就算我像蜗牛一样笨,可我没有停顿在起跑线上,并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向前迈进的呀!参加函授,我无怨无悔!学员柳义凯△函授学习使我对新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我的新闻写作中,虽然谈不上有多大进步,但我坚信,只要坚持和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提高和收获的。现在的我,信心百倍,从零的起点出发,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梦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看书学习,我试着写了点东西,鼓起勇气,给老师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