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随着美妙的舞曲,你立起足尖,象鸟儿一样在舞台上跳跃。在乐曲的每一节完了时,便扬腿踢起舞衣的下摆。把双手交叉在头上,让人看到两腋。”这是永井荷风的《法国故事》中《舞姬》一节里的描写。这种舞蹈便是“芭蕾舞”。据说,“芭蕾舞”(ballet)这个词是从法语来的。而这个法  相似文献   

2.
在非洲风物中,最寻常普通但却最有魁力的葫芦文化算其中之一种。葫芦树很好看,树身挺拔约丈余高,有规律的树权和茂密的叶子造就了婆婆的树冠。泛着光亮的硕大葫芦或悬吊在枝叉下,或隐匿在树叶中,有的如大圆球,有的扁圆大肚,还有的呈梨形。葫芦树既可纳凉,又能结果,栽在院子里是一种景观。或许由于这些原因,非洲黑人的院子里家家栽有葫芦树。据说远古时代,就有人种这种葫芦了。公元前3500多年的古埃及陵墓中就有形象拙朴,线条柔和的葫芦图案。葫芦用途十分广泛,从古至今,是非洲人生活的伴侣,现代文明之光并未冲走这古老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笋之风述论廖国强先秦两汉时期是食笋之风的发轫期。这一时期,作为嫩茎类植物的竹笋,其食用价值已被人们清晰地认识;竹笋的采集面扩大;食笋阶层下至庶民百姓上至王公贵族;竹笋的加工烹饪技术有了初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南笋北运的状况,这是因为北方竹资...  相似文献   

4.
酒的神秘信仰任骋古人以为神灵、祖先是喜爱饮酒的,如果有酒,应当先用于敬祀,而人们自己却不经常喝酒。《尚书·酒诰·疏》:“以酒为祭,不主饮食。”虽然这在当时是出于礼教的劝诫,却足以征明酒在民族文化中地位的神圣。据说,祭祀有酒,神灵便乐于降临。《说文》释...  相似文献   

5.
面具文化是一种属于图腾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初始阶段形成的一个特殊艺术领域。迄今,无论在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面具,一经产生,便与“神”结缘并被披上神秘面纱;面具作为一种神的物化符号,成为古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理想形式。人们戴上面具,似乎便进入忘我的“神灵世界”。现代人则称其为“装神弄鬼。”美学家李泽厚指出:“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有一股厚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  相似文献   

6.
据说父亲的头像将被印制在千圆票额的钞票上,心里总觉得这有点儿对不上号。因为从父亲在世时的生活状况来看,他和金钱是没有什么缘分的。按现在人们的想法,一说起名作家,便联想到他一定是在富翁的名单上名列前茅,住着舒适  相似文献   

7.
茶,本就是一种饮品;但茶的文化远非一个“饮”字了得。这就像破五的饺子、正月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不只是吃,里面涵盖了许多念想。念想越深厚,其物本身的价值便随之升华。于是,又引发更多耐人寻味的思考,使物更有滋味,更有嚼头,这就是文化创意的魅力吧。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有一批青年学子远涉重洋,求学于异国他乡,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熏陶,加上从小深受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的耳濡日染,使他们大多成为学贯中西通融古今的硕学大家,有的直接成为新文学事业的主要建设者。由于他们处于“两脚踏中西文化”这一特定的历史位置,加上时代变动带来的文化空缺急需填补,他们便自然地履行起文化传播的时代使命,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大使。这其中便有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是文学家和诗人。也许他自身的塑成正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杰作。在今天,我们再怎么估计徐志摩受到他就…  相似文献   

9.
群猴跳海     
群猴跳海从前有两头猕猴王,各自统领着500只猕猴。其中一王产生嫉妒心,想杀掉另一猕猴王独霸天下,便几次相约决斗,但总是败给对手。猕猴王大感羞惭,撤退到大海边。海湾之中有海水泡沫,风一吹就积聚堆叠,高达几百丈。猕猴王从未见过这泡沫堆,以为是雪山,就对群...  相似文献   

10.
宋蕾 《华夏文化》2008,(1):50-51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史记》中有“嫘祖始蚕”一句,据说黄帝娶嫘祖为妻,是她发明了养蚕。其实,同世界上其他许多伟大的发明一样,丝绸的发明不可能是一人所为,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史记》所说的“嫘祖养蚕取丝”是把嫘祖当成古代劳动妇女的化身。“嫘”这个汉字从丝,  相似文献   

11.
幽默诙谐的笑佛楹联文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悬挂于北京潭柘寺弥勒殿柱间的一副楹联。弥勒,梵文音译,意为"慈民",人称笑佛。相传他是五代时契此和尚的化身。契此身肥体胖,常搭一口布袋在街市乞讨,便由此得"布袋和尚"之名。...  相似文献   

12.
李舫 《文化市场》2007,(1):30-31
2006年的中国, 是文化中国,文化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焦点、看点,2006年的中国文化,至少有三大现象可圈可点:一是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之年,有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的高扬为证;二是文化大事件频仍发生之年;有首个文化遗产晶的到来、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证;三是文化现象典型化呈现这年,有民营文化企业站稳脚跟、选秀恶搞日炽、学术大众化普及化、收藏拍卖跟风、农村文化建设受到重视等等为证。本刊发表的一组文章,对2006年中国文化发展关键词作出梳理。也期望与读者交流辨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王兆胜 《东方文化》2000,(5):108-111
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以创办《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倡导幽默闲适之小品闻名于世;接着,他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又以境界品位之高雅,介绍中国化之广泛、传神,笔之明白晓畅、流动飞逸备受人们称誉。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后来它还获得诺贝尔学奖提名。台湾作家林海音称“本世纪的中国人能成为世界性作家学的,我认为只有林语堂一人。在欧美或东亚,提起Dr.un Yu Tang(林语堂博士,笔注),尽人皆知”(《林语堂作等身》)。  相似文献   

14.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10,(10):52-52
<正>大卫盾是犹太人的标志,其形状是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六角星,又称大卫星、六芒星、所罗门封印、犹太星。关于大卫盾的来源有几种传说。一种传说是所罗门王有一枚戒指(具有印的功能),这颗六角形的戒指被称为魔戒,可以用它指挥魔鬼和幽灵。另一种传说是这个标记与大卫王的盾有关。据说大卫王使用的盾上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魏晋玄学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改变了汉代解经中的繁琐和附会,而开清通玄远的学风,其特点是略于具体事物而崇尚抽象的原理探究。具体的名物训诂,有言有名而可道;抽象的原理,无名无言而可以意会。代表这一学风转变的是“天才哲学家”王弼。...  相似文献   

16.
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的关系是古往今来思想家与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人们从来就不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培养文化人格脱离开来。儒家学派的作品《大学》即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相似文献   

17.
寻文化之根     
寻文化之根任继愈中华民族有2000年政治统一的历史,政治统一可以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外因;足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因,则是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哲学世界观,和长期培育而成的民族意识。秦以来有全国共同的汉字(书同文)有各族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行...  相似文献   

18.
王鹏 《华夏文化》2008,(1):60-61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也不过四千多年,然四五千年以前的人类靠什么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呢?原始符图无疑是文字的雏形。或如《山海经》中传说的河图、洛书,据说夏朝人得之曰《连山》;商朝人因之做《归藏》;周人也是以此演成《周易》的。《周礼》中又把《连山》、《归藏》、《周易》并列,  相似文献   

19.
含灯大鼓是北京曲艺中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据说是从清末乾隆年间盛行的八角鼓发展而来;含灯大鼓是以演唱形式命名的,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曲种。“含灯大鼓”最初叫“叨灯大鼓”,是满清八旗子弟唱“岔曲”时的一种娱乐游戏。传说,八旗子弟有时在书房里唱岔曲,信手拿来两支墨笔,分别叨在嘴里用后槽牙咬住,边咬着墨笔边唱岔曲,竞赛看谁唱得字正腔圆;精神稍不集中墨笔就会从口中滑落下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一演唱形式很独特,在当时很时髦,从而使得一些子弟票友纷纷效仿。后来,有位票友认为叨笔不雅,于是对原有的演唱方法加以革新…  相似文献   

20.
从民间文化看文化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维明教授在他最近论文化中国的论文中认为所谓“文化中国”(CulturalChina)可以看成是三个象徵世界(symbolicuniverse)在交互作用,这三个象徵世界分别是以华人为居民主体的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地所构成的“第一实体”;以海外各地侨居的华人为“第二实体”;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