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珂  王敏敏 《语文天地》2013,(10):17-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倡导用语文实践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陛课程。”作为一门实践陛课程,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3.
于丽 《现代语文》2006,(8):20-21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新课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李艳 《贵州教育》2012,(6):35-3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拓展训练、拓展阅读正是语文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些新理念给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我认为语文的人文性是通过工具性体现的,工具性又是人文性的基础。语文课程就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它强调了学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基于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语文课程。使学生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郑玮瑜 《小学语文》2013,(1):99-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这段话中,反复提到“语文实践”,那么,什么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如何切实让学生经历语文实践?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课堂上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直面语言。  相似文献   

1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和  相似文献   

12.
李乃安 《考试周刊》2010,(38):45-4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认为要完成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这一任务,必须重视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基于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语文课程,使学生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实施拓展式教学 提高说写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式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58):44-4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设计实施语文实践作业提供了理论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为我们开展语文实践作业实验指明了方向。本文试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做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做依据,结合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对语文实践作业设计与实施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是这一思想的突出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好“实践”这篇文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实践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写日记、读笔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继续坚持语文实践观,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