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善抓“点子”写言论何学元小言论是重要的新闻评论之一,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都是颇受读者欢迎、短而精的小言论专栏。一篇小言论,寥寥数语,紧扣时代脉搏,议论风生,激浊扬清,切中时弊,读者喜欢读,作者喜欢写。但不少小言论作者常为找不...  相似文献   

2.
新闻性的小言论是目前各报新兴的一种评论文体。它发表在要闻版的小言论专栏上,诸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辽宁日报的《每事议》、天津日报的《津门小议》、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湖北日报的《灯下漫谈》等等。这种言论文体,因其篇幅短小事理溶合,有的放矢,耐人寻味,又有一定的新闻性,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下面分别就不同表述方式的小言论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结合具体作品谈点浅见。赞扬式小言论:主要任务是从正面表彰一个先进人物,赞助一件新事,肯定一条新鲜经  相似文献   

3.
搞了多年新闻工作,我最钟爱的还是新闻性的小言论。它短小精悍,事理溶合,二三百字,通过一件小事、一种现象、一种倾向,说明一个道理,或褒扬新风,或抨击时弊,写起来有感而发,轻松自如;读后像吃了精美的风味小吃,回味无穷。难怪大报小报都应用这一新型评论文体。像《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职工论坛》,《文汇报》的《虚实谈》,《天津日报》的《津门小议》等,并放在一版要闻版,成为一枝亮丽的小花。  相似文献   

4.
当今在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微型化的专栏评论,简称专栏小言论。它可以1980年1月2日面世的《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表的新闻性小言论为代表。就地方报刊而言,目前尤以《新华日报》“细流集”、《四川日报》“巴蜀小议”、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小言论专栏能经常坚持并办得富有特色,“细流集”专栏选题广泛,贴近生活;“巴蜀小议”专栏文画配合,相映成趣;“今晚谈”专栏置于报头之  相似文献   

5.
署名小言论,也称专栏小言论,就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言论。一般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1978年1月《哈尔滨日报》创办第一个小言论专栏“大家谈”。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家报纸大都设立了这类小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北日报》的“群言堂”、《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等,都发表了大量读者喜闻乐见的小言论。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报上的言论,读者不大爱看。主要原因是内容单调,质量不高,有的“八股腔”很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去年以来,我们作了一些改进,除抓好社论、评论员文章外,着重抓了各版的言论专栏。如一版的《灯下漫笔》,二版的《大家谈》,三版的《随笔》,四版的《杂谈》。这些小言论,及时反映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评论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倾向,广泛触及社会生活各方面,一事一议,寓理于事,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言论要有较强指导性。能及时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刻有力的论述,使人读后感到方向明确,信心增强。去年2月8日配合菱湖化学厂依靠知识分子力量,尝到了技术进步“生财”的甜头的新闻,报上发表了一篇小  相似文献   

7.
小报评论要面向群众,既要为群众讲话,也要向群众讲话。我们体会这样做效果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报纸的言论居高临下地发指令、提要求的多,有些言论,一连用十多个“要”、“必须”等等;一些说理性的评论也是生吞活剥地往下灌,不考虑群众是否能接受。群众批评我们:“报小架子大,评论口气大。”在报纸改革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报主要是办给群众看的,评论必须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多为群众讲话。如去年5月,阜宁县有些社队干部片面强调“统”,一个队里规定了“十个统”,有些县社干部干脆在会上说,要在“统”字上大做文章。为此我们发表了《在“宜”字上做文章》一文,对不利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和完善的提法和做法,作了批评,强调了应该是宣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思想。群众反映这篇文章登得及时,有些干部也觉得澄  相似文献   

8.
怎样把小言论专栏办得有特色何其兴“《南充日报》一版上辟有类似《人民日报》今日谈的‘今日小议’栏目,每篇约200字的短论,很是叫座。针对不同时期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和群众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短文的主题,开门见山,小中见大,以情感人。”这是中国地市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专栏言论,除了微型化小言论这种形式外,还有论坛式、杂谈式和专题式等多种表现形式。论坛式专栏言论属于篇幅适中、思想容量较大的一种“开放型”专栏言论。这种新闻评论文体,在现代报刊评论史上可谓由来已久。不过,就我国解放后的报刊实践而言,还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新闻评论改革的深入,才格外引起新闻界的重视。较有影响而又办得较早的论坛有1978年7月面世的《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专栏。《人民日报》自1980年1月创办“今日谈”专栏5年之后,于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评论员文章。但与评论员文章相比,它的选题范围更为广阔,风格也比较生动活泼一些,作者面要宽得多,主要是群众来稿。它为在评论  相似文献   

12.
“三张一赵”之赵,即赵超构(笔名林放、沙)。他出身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经济系,曾东游日本一年。先在南京《朝报》任记者,编辑,与慧剑同事。抗日战争开始,投身救亡运动,于1938年入川。参加《新民报》工作。由主笔而总编辑、总主笔、社长,前后50余年。今年已是80遐龄。他几乎写了大半辈子的“小言论”,每篇五六百字,最短的只有一二百字,先后以《未晚谈》《今日论语》《随笔》《灯下闲话》等栏名在《新民报》发表,其中一部分成了《新民报》各个地方版的“共同语言”,同时转载。1944年5月他参加中外  相似文献   

13.
随笔,无可争议的“最自由的文字”(鲁迅),但若因此以为随笔“随意”而可以怠慢其思想的严肃性,那是莫大的误解。傲视严肃性而流入插科打诨,那只是随笔最常见的悲剧。严肃的思想理性,随笔活灵活现的灵魂,迎风高扬的旗帜。如果说随笔评论《怎让沉渣又浮起》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能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后刊用,并能获得中国新闻奖, 四川好新闻言论一等奖,人民日报金台随笔奖,那显然只能归功于随笔思想的严肃性。着眼社会时弊,是专栏评论永恒的主题,也是专栏评论永恒的思想魅力,更是随笔言论不可推卸的神圣…  相似文献   

14.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是篇富有特色的新闻小言论。它发表在1982年10月19日四川日报小言论专栏《巴蜀小议》上,并获得了同年评选的全国好评论一等奖。《巴蜀小议》是四川日报于1980年辟设在要闻版的新闻小言论专栏。多年来,该专栏发表了大量群言型的小言论,深受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读者的普遍好评。《台上他讲,台下讲他》这篇小言论,就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现将全文照录如下: 《台上他讲台下主讲他》(作者汪道衍) 某县有个分房小组负责人,在分房会议上振振有词地讲:这次分房的原则是县委常委定的。分新房,就要交旧房,先交旧房钥匙,才能领取新房钥匙,等等。他的话还未讲完,人们就窃窃私议起来:“他自己没交旧房就住了新房,说一套做一套咋能服人啊!”原来,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前辈告诉我们:“小报要小办、精办。”又说:“小报要抓大问题。”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并使二者统一起来?这是众多的小报工作者在实践中正不断探索并应创造性地予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回忆一九八三年四月三十日《陕西农民报》副刊刊登的《给老婆让个座》一文的编改过程和发表后引起的反响,我以为“聚英采蕊,大题小做”的编辑方法,仍可看作实现上述要求的众多方法中之一种。《陕西农民报》是以陕西农民为主要读者的一张综合性通俗小报。它的副刊取名  相似文献   

16.
本以《人民日报》2002年1月到12月所发表的言论章为研究对象,从评论对象、评论内容、评论趋向、评论时效等4个角度对社论、《今日谈》和《人民论坛》三个层次的言论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17.
《乌钢报》是乌兰浩特钢铁总厂办的,它是一张地道的小报,但小报有大气。其一,重视评论。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一些企业报的同仁认为这话对大报才适用,而对企业报、小报来说,评论就可有可无。《乌钢报》几乎每期都有社论、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18.
新闻小言论是设在报纸要闻版或广播电视要闻节目中的群众性专栏小评论,简称小评论,它兼有政论和杂文的特点。新意,是小言论的明珠。没有明珠的小言论就黯然无色,即使指导性很强,读者不愿看、不想听或接受不了,也就发挥不了作用。 在实践中,我以为要使小言论打得响,使读者感到有意思,就要围绕“新”字做文章,即在问题新、道理新、角度新、观念新、语言新的“五新”上动脑筋、想办法。 问题新,就是所谈的问题是新近出现的问题,所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要抓住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办好企业报要抓好小言论。我们原来认为小报人单力薄,思想水平低,言论,由中央报纸和省报写就行了。实际上,企业中碰到的新问题不少,他们很难管到。企业报有针对性地选择些题目,写些短小的言论,职工还是很喜欢看的。1983年以来,我们先后发了各种言论三百五十四篇。开始,有些评论文字较长,后来作了些改进,一般最多五百字  相似文献   

20.
汪泽华 《新闻三昧》2005,(10):43-43
自2000年底向《攀钢Et报》写稿至今,我在报社记、编辑老师细心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弄弄评小议”、“大家谈”和“读论坛”等栏目共刊发小言论200余篇,其中4篇获该报的好新闻奖。回头看看自己写作小言论的经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源源不断地寻找到写作小言论的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