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对新闻记者来说,采写时政新闻挺考验功夫。这样的新闻大多来自政府部门,涉及面广、影响巨大。采写不好,行文太庄重,语言不活泼。市民读着枯燥乏味,甚至读不下去。而采写的好,市民爱读,政府的政策又能深入人心。咋样让时政新闻更吸引市民眼球?站在市民角度采写时政新闻,是个好方法。把时政新闻变成实用新闻以往,进行时政报道的记者以参加会议、访问领导甚至拿材料为主。拿回来后,把材料或领导的讲话进行刊登。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是很受欢迎,特别是广播时政新闻,听者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对新闻记者如何通过提高自身采写技能来增强广播时政新闻的可听性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作为人民接触世界的眼睛,其采写工作的质量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闻内容的接受,新闻记者必须不断地探寻新的措施,推动新闻采写工作的顺利实施。而时政新闻在全部的新闻报道中可以说是最为困难的部分,但是,它对于人们所需要的新闻报道而言又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新闻记者必须在时政新闻的工作中寄予充分的心力,推动人们对时政新闻报道的有效接受。笔者从时政新闻报道的采访工作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做好时政新闻采访工作的必要性,谈论了推动时政新闻采访顺利实施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丁跃武 《东南传播》2012,(11):160-161
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承担着本级核心宣传任务,广受领导层重视和百姓关注。但是面对观众收视需要的变化,如何突破简单化、模式化的思维,拓展时政新闻的深度?本文以基层新闻实践的体会,浅谈怎么样通过精选新闻角度、配发背景信息、策划组合报道、采写新闻评论,深挖时政新闻背后的新闻,提高新闻题材的含金量,达到时效性和思想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闻内参对于部分电视媒体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它的选题、采写有别于一般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影像内参除具备了新闻内参的一般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是每个新闻媒体必须着力做好的重要内容,在报纸上,时政新闻都放在最重要的版面,在电视和广播中,时政新闻都放在黄金时间播出。但是,受众在收听或阅读时政新闻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新闻的三贴近,使时政新闻让受众感觉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时政新闻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更好地上情下达,发挥好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时政新闻采写制作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多多少少存在一种认识,就是时政新闻是围着领导转的,是为领导服务的,只要领导满意,时政新闻节目就办得成功,就会得到认可。这实际上是对时政新闻理解上的一种误区。时政新闻从根本上来讲,仍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要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永远是综合性报纸的灵魂。对党的机关报来说,时政新闻是版面的支撑点、能否吸引读者的试金石;对一个新闻记者来说,采写时政新闻是展现基本功的试金石;对报纸编辑来说,时政新闻的策划、组织和编辑上版,则是永恒的主旋律,是新闻工作的职业亮点。  相似文献   

10.
聂毅 《新闻窗》2006,(5):90-91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在报纸报道中,多指围绕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时事政治活动和群众对这些活动的反应的消息,其中相关部门召开的会议新闻和制定出台的政策新闻所占比重较大。由于这些消息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往往受到群众的普遍关注。如何做好一名时政新闻记者,采写报道好时政新闻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时政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三个意识”,即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准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网络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舆论传播的方式已经逐渐由传统方式向新兴方式转化,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猎奇类的社会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已经远远超过时政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采写以及表达上传播时政新闻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确保新闻采写工作新发展新闻价值是由事实的重要性和社会的关注程度决定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科技新闻等的区别,只是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为便于研究和区别而对新闻所做的分类,并不是根据分类的前后排序确定某种新闻的价值。笔墨当随时代。决定新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文章主题,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逐步成为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新闻形态,然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难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说明民生新闻要和深度报道良好融合,朝着公共新闻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汲取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并留意民生新闻的采写及编排方式等,进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钟贤 《新闻前哨》2003,(9):70-70
经济新闻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经济新闻。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经济新闻的时代特征也越来越鲜明。同时对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在对经济新闻的界定、本质把握的同时,作为一名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新闻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党刊时政新闻在媒体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显著,但是党刊时政新闻长期呈现内容单调、乏味、缺少亲和力等现象,致使人们不愿意去看,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增强党刊时政新闻亲和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是具有时效性和空间性的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民生新闻迅速崛起,使得现代新闻传播越来越丰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更是新闻传播的一大突破,大大促进了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是关乎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在处理国家相关事务的时事政治新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了解政治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时政新闻报道都是较为传统的方式,语言单一、缺少亲和力,导致群众对时政新闻失去兴趣,而关注娱乐、科技、旅游等新闻报道。本文分析了时政新闻缺乏亲和力的原因,并通过剖析这些症结对提高时政新闻的亲和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较为新颖的新闻表现形式,体验新闻以其真实,现场感强,极具透视力和说服力而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前一段时间,山东《临沂日报》成功地组织了“体验在一线”的体验新闻大型采写活动,总结这一活动经验教训,借鉴一些报社的经验,我们认为采写体验新闻,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廖晓峰  胡苇 《声屏世界》2006,(11):31-31
如今,新闻在各级电视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各级电视台新闻栏目所占的播出时长在增加,另一方面,时政新闻所占时间的比例还有缩短的趋势。这两个变化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新闻需求量的增加。电视新闻记者寻找和把握新闻线索的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把握新闻线索,首先要弄清楚新闻有哪些来源。笔者认为,新闻可以分成7个方面:时政新闻、请柬新闻、突发事件新闻、其它媒体上的新闻、新闻媒体自己策划的新闻、特约记者和通讯员的新闻、记者通过自己关系网获知的新闻。时政和请柬新闻一般都是“通知”新闻,由新闻采访部门安排,与记者自己…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生活类报纸市场竞争形势的日趋白热化,"时政新闻"这个过去曾被忽视的新闻体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地市一级的晚报,在做大做强社会新闻等的同时,已将做活当地时政新闻作为参与报纸市场竞争的一大优势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