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问题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它的回答关系到整个国际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国际法效力根据理论的完善能够为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确立合法性基础,增进国际法权威,并进而推动国际社会的民主化与法治化。关于这个问题,国际法学界有各种理论。本文对各种学说进行评析,并提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源于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举国同庆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石油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O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8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来自日本、俄罗斯、新西兰、英国、韩国.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集中讨论了四个问题: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经验;关于民族抗战;关于日本侵华战争与罪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的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却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应有尊重,本文拟通过对中国14年抗战历史的回顾来阐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使那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功绩存有疑义的人们能对这段历史有一个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五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总态势是日本的战略进攻、中国的战略防御。这是对抗日战争战略过程研究的新进展,也是对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和胜利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国际法发展表明,实证国际法制度本身多源于经济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国家学者的国际法理论;格劳秀斯的思想对近代国际法的形成及杰克逊的观点对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影响便是例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国际法理论尚难满足国家在国际社会应对相关事务的需求,中国国际法学者面对诸多挑战.为此,我们的国际法学研究应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这个特定时代国际法理论创新的指南,努力增加国际法体系中的中国元素,提高中国在国际法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在维护国家正当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投身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过程中,清醒地把日本帝国主义与日本民众区别开来,在争取和团结日本人民及反战力量方面,作出了正确的政策选择。认真分析这种政策的形成、内容及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抗战期间中共的战略与政策选择,同时对于我们准确认识今天的相关国际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抗战期间中共争取日本反战力量政策的形成早在1934年4月,中共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即提出,要“联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敌人——首先就要联合高丽,台湾,内蒙古和日本代管的各种岛屿的一切被…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所,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开端,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然而,抗战之初,中国政府并未正式对日宣战,只是在sq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中国面对侵略,行使“自卫权”奋起抗战,抵御外侮。对日正式宣战,则是在战争进行四年之后的1941年12月8日。宣战问题,不仅涉及国际法的若干准则,而且也体现出中国政府抗战指导思想和战时外交政策。因此,本文拟就中国政府在宣战问题上的考虑、何以没有及时宣战以及由此对中国抗战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试加评析,以求弄清这一历史问题,从而有助…  相似文献   

8.
王宠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国际法学家。针对国际法,他提出了诸多重要的主张和看法。他认为国际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可通过比较研究各国法律、参与国际比较法学会议和加强对国际私法的研究等方式加以弥补;国际法能够处理国际争端,避免战争发生以维护世界和平,但需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法庭方能达到目的;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为了使国际法真正发挥维护国际秩序的作用,王宠惠积极参与国际法的修订,为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是半殖民地大国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举行的解放战争的特殊形态。①用日本历史学家的话说,中国的抗日战争则是“政治和军事搅在一起的战争”。②我认为,就中国的抗战能力形成而言,其中政治起决定作用。因为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武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日本军国主义,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开展的宣传思想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这问题作一探讨。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日双方形势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抗战文学即中国抗日战争文学。抗战文学的研究要拓宽视野。要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运动的高度对中国的抗战文学进行全面审视。还要把日本侵略者的所谓:“战场文学”即侵华文学纳入我们的视野。抗战文学的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应该把中国的研究与世界的研究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抗日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延缓了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中国的抗战对于动员和鼓舞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壮大也起到了巨大作用。并且,中国人民的抗战也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抗德战争和英法美的对德、日战争。  相似文献   

12.
在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在正确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精辟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和抗日战争各方的政治目的,并对与实现党和人民抗战的政治目的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原则问题——诸如抗战中的两条路线、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等问题,给予了深刻的说明,从而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甲午战争刚刚结束开始,日本的一些国际法学就相继抛出了一系列的以甲午战争为对象的国际法作。百多年来,这一“研究”热度不减。其共同特点是,站在军国主义的立场上,用国际法的术语作概念游戏,歪曲和伪造历史,为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寻找法理上的依据。对此,我国学术界长期无人做出回应,给以必要的批判和澄清。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7月至1941年6月),苏联对中国抗战持双重态度,即一方面援助中国抗战,一方面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又尽量级和关系。苏联对中国抗战的这一双重态度,是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为前提的,但在客观上也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刃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对日本的态度是:舆论上谴责日本侵略,但在外交上又极力缓和同日本的关系。该时期苏联缓和同日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避免影响苏日关系,将中苏关系发展水平限于互不侵犯条约程度上,使中苏关系难以向深层次发…  相似文献   

15.
(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经过八年全民族的浴血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华各族儿女为此而引以自豪!  相似文献   

16.
构建国际民族法学旨在创设国际法学与民族法学的边缘学科——国际民族法学,其动因源于错综多变的国际民族关系和调整国际民族关系的法律机制,其途径在于以国际法学与民族法学为蓝本,筹划、设置国际民族法学的框架体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其价值在于形成系统学说,破解现实问题,以法学思维透过法律现象审视、正视国际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说明战争的爆发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物。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和平的旗帜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逐渐侵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七七”事变后长达近4年的事实战争中,中国没有对日宣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处于非战争状态,然而这是中国政府基于战略的考虑,利用这一国际法律规则,在抗战初期的困难局势下,积极争取到国际同情和援助的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是出于对“宣战”所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的考虑对日宣战,以便在战后赢得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学教材体系是顺应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体系,其以调整国家间关系为核心的研究对象应得以遵循,以一般法律体系的构成部分为事实的原则应得以坚持。总论和分论的划分,以及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是重构中国国际法学教材体系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14年中,周恩来依据国内外的形势发展,综合研判中日之间实力等因素,提出诸多真知灼见。周恩来在抗战期间利用各种机会为中国抗日战争奔走呼号,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在团结抗战维度,提出团结御侮,复兴中华民族;在持久抗战维度,提出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在民主抗战维度,提出民主建国,扩大人民权利;在国际抗战维度,提出自主制敌,适当运用外援。它们都为联合制敌这一中心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