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自然语言中的照应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因为不同学者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以及所遵循的规则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在不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论认知语境在照应释义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方位词是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并用以表达空间经验的基本概念,其中"上"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最早确立的方位之一。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对"上"进行语义分析并作出分类。大致分为6类,包括空间义类,品级义类,时间义类,位移义类等。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脑认知机制的产物。语言是实体的载体 ,实体有某些共性 ,人们在认知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出某些共性。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机制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体系中,需要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系统对比才能形成相应的翻译技巧,但是这种方式很难促进学习者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本文通过对翻译技巧的深入了解和全面研究,对语言认知展开了系统探讨,并从这一角度系统分析了翻译技巧中的关键内容,并分析了语义认知背景下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临时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的一个小类,本文以丰富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临时物量词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名词临时借用为物量词的语义条件,临时物量词与名词的语义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考妣、躄、榤、玦、俍、辁、屾、猃、垿、扆、谪"这11个词语在释义上不尽如人意,针对问题,以札记的形式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而成的概念炒,依附于语言符号而获得意义,但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概念炒的语义不断扩充与抽象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概念观、经验观和隐喻观的角度,在炒字原型语义的基础上,解释新义的构成,并构建其语义网络图。  相似文献   

8.
介词"为"在汉语中大量使用,具有特定语义。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对对象类介词"为"在汉语句子中的用法进行语义分析,探讨其英译方法。以期引起人们对对象类介词"为"的语义的重视,保证汉英对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此文对原型理论作了简要的阐述,并归纳了原型范畴的特点,以及以bachelor为个案分析了原型理论在词汇释义的应用,主张将百科知识和原型实例纳入词条信息,在词典释义中构建一个可以揭示词、世界和心理之间动态关系的理想模式,以期找到一种可以改善高级学习者词典释义质量的更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联想意义理论和扩散式激活理论以及Turner(1996)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的语义阐释功能的5种运行模式:即语义投射、语义连接、语义混合、语义限定和语义转化。这些模式是根据人们一般的思维特点设想总结出的人在认知多义词时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1.
"ひく"作为一个多义动词使用频率很高。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全面掌握多项语义之间的关系十分困难。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ひく"的多项语义,构建语义网络结构,可以使我们对"ひく"的理解更加简单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12.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现代一部较有影响的词典。本文通过对《尔雅》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式的考查与比较,揭示二者的异同及其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产晓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7):134-135,140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所带给我们的通讯和交流的便捷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工作、交流和娱乐,在网络的实时交际中,英语一直是主导语言。网络英语是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网络英语的出现不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的关注。网络英语是一种语言,社会及文化现象。本文拟从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及语义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使读者更好的理解网络英语。  相似文献   

14.
汉语作为一种第二语言习得,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传统的语言理论和教学法,都重视语言的形式与规则,而忽略了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才是语言中最核心的内容,从意义的角度出发,可以解决以往的语言学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加接近语言的本质。这就为我们对外汉语教学开拓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从汉语的语义出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语义偏离”是指对词语的一种超常规使用现象,由于词义在静态语言、动态言语两个层级上不能完全统一,使得语义偏离可以在动态言语层里生成,并影响到词义的静态层。动态层中言语义与修辞格间也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法角度对形容词名词化的语言现象进行整体阐释,进一步探讨形容词名词化产生的认知理据。通过探讨分析,认为认知体验、认知语境和语义组构是促使形容词名词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基于Talmy认知语义理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借助真实语料,聚焦考察现代汉英动词"飞"和"fly"的语义结构及句法模式的异同。究发现:"飞"和"fly"在作动词的概念语义均由[+运动]、[+空中]、[+翅膀]、[+控制]、[+施事性]和[+方式]构成,这决定了它们句法相同性;但两者存在句法差异和句法结构频率差异。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语义引申的重要方式,是由物理概念向心智概念的跨认知域的映射.这种映射反映在语言层面,则是通过语法化的规律产生新词义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以一词多义的话语结构得以体现.尝试借隐喻理论来探悉动词概念“起来”的语义变化,并通过例句解释其从物理概念跨入心智概念的语义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释义就是对语言形式及其承载内容的说解。对自然语言及其承载内容说解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用自然语言表情达意时各个层面上语障的存在。释义的可能性表现在人类是用共同的感知器官和意识器官感知同一个外部世界并将其内化成大致相同相近的可以通约的语义内容。长期以来 ,人们对自然语言及其所承载的内容的说解 ,主要是面向人的。在这方面 ,人类积累了大量经验。观察、认识、总结这些经验 ,对于今天基于自然语言面向计算机的释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