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孙中山思想发展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与时俱进。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改良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两次重要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转变,集中地体现在对三民主义的“真释”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蔡锷三民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的分析,揭示出蔡锷的政治倾向。蔡锷虽一生都没有加入革命组织,但他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相似文献   

3.
《三民主义》系列演讲是孙中山思想的结晶,其近代化思想亦包含其中。孙中山在演讲中对中国近代化的前提、核心和最终目标等作了全面具体的阐述。另外,他的“毕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于一役”、试图融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则是其设想的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4.
“集锦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电影类型,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创作方式,各位导演在一部电影的空间里各自充分展现不同的风格,这种“拼盘式”的电影创作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有着普通长片所不具备的魅力。我们知道集锦片在上世纪50年代兴盛于法国、意大利。但却鲜有人知道,早在1934年,中国就拍出了中国的第一部集锦片——《女儿经》。民国时期的集锦片创作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的集锦片创作有许多不同之处,有着属于其独有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民国电影在1930年代革故鼎新,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高峰时刻"。其间"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论争,立体表征了民国电影悖反式的现代性结构:资本主义启蒙与社会主义革命、市民精神与阶级政治的二位一体。1930年代的民国电影尚未形成一种真正主体性的现代性意识。抗日战争后民国电影融会古典美学与启蒙思想,确立了兼具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与普世性的本土电影传统,并创造出《小城之春》等世界经典。民国电影缔造的现代性美学范式,一直影响着新中国的电影创作,并成为一种挑战新中国革命主流电影文化的潜话语,作为一个本土化的现代性电影传统,是当代中国电影重构核心价值观及文化主体性的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6.
三明主义本体是《新生命》月刊检讨的重要议题。戴季陶、周佛海认为三民主义本体是广义的民生主义,阎伯伦则认为是狭义的民生主义;章天浪、金鸣盛否认三民主义存有本体;梅思平、胡汉民是所谓的“折中派”。讨论三民主义本体实质上是为作用“共信”的三民主义寻找“最高概念”,但国民党理论界对此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占主体位置的是政治思想。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体即三民主义。本文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揭示了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石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戎马一生,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奋斗了几十年,革命虽未取得彻底胜利,但其一生的革命经验,特别是三民主义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对毛泽东的思想影响较大,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做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夏东 《培训与研究》2009,26(5):71-72,89
孙中山戎马一生,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奋斗了几十年,革命虽未取得彻底胜利,但其一生的革命经验,特别是三民主义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对毛泽东的思想影响较大,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做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在民元让权后,即准备实行民生主义,打算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为此,他大力宣传节制资本的思想,并试图在广东进行平均地权的宣传和实践,以筹集铁路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他在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都无成效的情况下,不得不准备借债筑路。随后,继续思考如何利用外资,提出了批办铁路的思想,并以民生主义为其归宿。  相似文献   

11.
论抗战时期张闻天对三民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战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然而,即使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中,也还包含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从而形成新旧内容杂陈、进步交保守并存的现象。这就给他身后的解释者们以各择所需、各唱各调的可能性。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张闻天关于三民主义发展性、真假三民主义等的研究,是抗战时期思想理论战线和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研究成果,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形成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崔耀鹏 《文教资料》2011,(28):87-88
汪精卫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汪精卫一生政治思想复杂多变,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本文主要探讨了汪精卫对三民主义认识的历史演变过程:辛亥革命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宣传,国民党改组时期对三民主义从不理解到积极支持,"改组派"时期根据自身利益和汪蒋斗争的需要对三民主义的修正,抗战时期对三民主义的篡改。  相似文献   

14.
毕阳  连根  宋佳 《考试周刊》2015,(2):19-20
文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更可以全面了解世界这个舞台。与其他传播方法相比,电影是最直观、最便捷的一种方式。电影鉴赏能在短时间内让我们快速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它提出了关系中国发展的许多重大命题。共产党人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勇敢的实践者。新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有历史的继承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实现了对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说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更是对其的超越.重点论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以民为本的精神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7.
孙瑾 《现代语文》2007,(6):63-64
武侠电影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类型影片,黄飞鸿系列影片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系列影片在不同时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采用的叙事模式,包含的主题思想,来探究武侠电影包含的多元化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英语原声电影的欣赏和学习是学生全面提升自身英语水平的有效方式,然而现有调查结果显示,英语原声电影欣赏这一教育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未能获得预期效果。基于此,分析我国现有的英语原声电影观赏教学状况以及教学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育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抗战时期周恩来对三民主义认识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由于抗日救亡思想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大力研究三民主义,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对三民主义的研究成果,其逻辑起点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三民主义的基本态度;其逻辑展开之一是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基本态度的历史根据;其逻辑展开之二是逻辑与现实辩证统一:研究三民主义是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逻辑归宿:实践层面是为抗日救亡服务,思想文化层面是体现与发展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兼容品格,并推动中国共产党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共对三民主义的论说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有着内在关联。民族矛盾的激化使社会心理发生重大变化。基于社会心理的分析,中共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之必需,并根据社会心理的变化确定论说的方向和内容;同时鉴于向传统文化复归的心理倾向,以论说三民主义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