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气象灾害的区域特点和地域分布规律,对因地制宜地预防气象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辽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气象灾害表现出普遍性、交替性、持续性等特点.通辽地区在地理环境的空间排列中处于过渡地带,许多气象要素不稳定,形成灾害.认识气象灾害的区域特点和变化规律是预测预报气象灾害的关健.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特点各异,形成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各地理要素在同一地理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区域地理的整体性;人类的各种  相似文献   

3.
蕲春县李时珍文化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形成区域文化品牌的要素条件不论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创造,都必须首先达到要素集群,然后通过个企品牌的集群形成成熟的区域文化品牌。区域文化品牌一旦成熟,便能极大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7,(7):109-115
借鉴生态学的"生态系统"、"给养"、"功能性区域"等理念,文章从要素、关系、功能、整体等四个层面分析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以期为从关系的角度认识和设计网络学习环境提供理论参考。文章认为,作为实体存在,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整体;作为关系存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复杂关系是形成网络学习生态的必要条件;作为功能单位,该系统具有教育给养、社会给养、情感给养、物理给养等四个功能性区域;在给养的互联互动中,该系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给养复合体。  相似文献   

5.
以2003—2017年我国四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考虑区域要素配置形态,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要素配置驱动下整体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U”型影响。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均显著影响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各区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与发达区域相比,欠发达区域产出水平低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滞后。欠发达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需加快改善区域要素配置形态,着重运用命令控制型代替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加强市场参与型与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城市型区域旅游系统地理空间组织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城市型区域旅游系统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地理空间组织模式的分析,认为城市型区域旅游系统的地理空间组织模式应该包括宏观层次上和微观层次上的两种形式,在微观层次上主要以旅游目的地地域内部要素为视点,在宏观层次上反映各要素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要素系统内部表现出空间作用和秩序层次,要素系统之间反映相互作用关系,其主要地理空间要素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交通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安强 《考试周刊》2013,(23):126-127
<正>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要素,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制约。大气循环与水循环、大洋循环等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大气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气象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将相关的地理原理以区域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  相似文献   

8.
灾害地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灾害地理教学在教材的各章节分布较为零乱,没有形成系统知识。为了更好地进行灾害地理教学,建议重新整合教材,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并应用合理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质因素、气候因素、植被因素、人为因素分析毕节地区水土流失灾害的特点、形成原因,用Fuzzy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该地区划分为三类区域,根据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安全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是一个关系学校、师生、社会的重大问题,影响着校园和谐稳定。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灾害的产生机理和构成要素研究。通过构建实验室安全评价体系,开展基于AHP-熵权法的安全风险指标评价,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可以清晰、完整、全面、科学地把握实验室安全风险背后的成因,进而提出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尽快化解安全风险,保证实验室安全,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一、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福建卷)特点解读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福建卷)来看,结构相对比较稳定,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以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以某一地理要素或某几个地理要素为线索,以区域地图(表格)为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高考试题中关于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整合的内容如影随形,其情境创设和命题风格更增添了地域性特色,将相关的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尤其是非选择题,基本形成了"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和财富最集中的地区,然而台风及由其引发的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时有发生,对区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尊重自然规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适应是以协调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关系为出发点,即人类要在充分尊重自然灾害的区域规律基础上,合理调适自身行为,实现"与风险共存"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适应行为又可分为工程性和非工程两大类,工程性适应侧重防灾减灾工程(如海堤、水库)等能力建设,非工程性适应侧重减灾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如分区分时的人员转移安置,灾害分级响应和纵横协调,多主体风险共担等)。综上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性适应对策,有助于大大提升区域灾害风险防范和综合适应能力,有效减轻东南沿海台风灾害链损失。  相似文献   

13.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6,(4):85-91,78
该课题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对美国高校社会捐赠机制形成与运行规律进行研究,从纵向梳理了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生态系统要素,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系统内部要素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机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横向剖析了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生态系统机制形成与发展的促生与激励机制;系统要素的联系与互动机制;系统运行的规范与创新机制;并以美国高校社会捐赠个案分析验证了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系统机制运行的特点与规律。研究发现美国高校社会捐赠是一个生态系统,并形成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陈媛媛 《广西教育》2014,(30):13-14
阐述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研究现状,提出高中地理要落实区域灾害教育,应结合广西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渗透教学、开发本地区的区域灾害教育校本课程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融合使业已形成的旅游业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庞大的旅游业技术体系.旅游业相关技术作为旅游地域系统正常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除了为系统运行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科学手段外,还利用其团聚作用达到优化整个旅游地城系统结构.目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充分认识区城系统内各类旅游要素的组合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最科学的组合方式和管理途径,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着力提升区域内高校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学校必须以三大职能为核心,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引领知识创新科技新新、推进生产力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任。笔者结合辽宁高等教育实际,论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发挥协调创新体系各要素的联系和纽带作用,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与和谐,形成优良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东部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工业地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部电子信息产业群形成的5 个地域构成要素: (1) 区域城市群; (2) 区域产业文化环境; (3) 开发区类型组合; (4) 区域文化地理背景; (5) 综合交通网络轴线系统。论述了该工业地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该电子信息产业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将幼儿园区域活动视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如各区域活动)之间、系统与外部各个系统(如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幼儿家庭、社区等)之间是一种互生、互补和互利的有机生态关系。正是在这种生态关系中,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以及这个系统本身,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完善。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与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具有质的差异,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区域"具有观念性、动态性、开放性等新型的特点。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  相似文献   

19.
罗瑶 《职业技术》2023,(9):31-39
在产教融合向数据理性转变的纵深发展期,高职教育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校企合作、专业产业对接路径中把握关键的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高效能弥合。推动区域经济新动能的形成和转化,并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建立与求解全过程要素层次结构模型,设计与约束指标量化评分标准程序,量化透视产教融合的“深度”,科学监测评价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要素的吻合度;探讨研究推动经济发展全要素评价的算法算力,促进区域合理化系统化资源配置,预警要素资源“错位”,平衡地方经济差异,真正发挥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优效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湖泊效应"中湖泊与其周围环境中水分、空气等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分析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的形成、发展演化及其与周围相邻区域之间在资源、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动态关联性.通过分析可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群及其对周围区域的影响类似于自然现象中的湖泊及"湖泊效应",从而提出"城市群效应":城市群在形成之后与其周围区域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经济社会要素方面进行着流通和循环,并以此促进自身及周围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