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柿绒蚧以越冬代和第1代若虫为害新梢、柿叶、花蕾;第2至4代为害柿果。在安徽黄山1年发生4代,以2龄若虫固定在柿树树干、枝条和皮层的裂缝中,包藏在半透明的腊壳中越冬。该虫发生与全年候、食料、天敌等环境有关。在早春喷洒石硫合剂可有效地消灭越冬若虫。4月中旬用久效磷+敌敌畏+特效王800倍防效达80%。6月中旬用杀扑磷1000倍喷洒防效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
小圆皮蠹Anthrenus verbasci Linnaeus在安徽1~2年发生一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4月下旬部分越冬幼虫化蛹、另一部分继续以幼虫形态存在直至再次越冬.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5月中下旬产卵,每雌产卵4~45粒,6月上中旬卵孵化,以幼虫为害昆虫标本和各种仓储物.常温下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期19.7天,幼虫期5~7个月(越冬期除外),蛹期13.8天,雌虫寿命为21.4天,雄虫寿命为16.3天.食料和温度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用1.5%甲敌粉放入标本盒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8,(5):44-4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as)属微型刺吸式害虫,其形态和发育历期难以准确鉴别。本文利用NK-300体视解剖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烟粉虱成虫、各龄期若虫和卵的形态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若虫随龄期的增加,虫体浑浊变化显著但红色复眼逐渐清晰。1龄若虫周缘有30-40根刚毛;2龄时刚毛消失,周缘可见少量缘齿;3龄时,缘齿最多,在取食点固定的最稳定;至4龄时,缘齿退化消失。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14L:10D下,用盆栽烟草饲养,各虫态历期为卵期7.08d,若虫期共14.92d,成虫期38.25d;各虫态存活率顺序为成虫>若虫>卵。  相似文献   

4.
枸杞负泥虫是药用植物枸杞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东省青州市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第5代成虫于10月下旬钻入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土活动.6月下旬~7月上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其幼虫的天敌目前仅发现一种寄生蝇.  相似文献   

5.
榕母管蓟马是一种榕树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吸取植物组织内汁液危害。文章用浸叶法测定吡虫啉、艾绿士、毒死蜱三种药剂对榕母管蓟马不同虫态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榕母管蓟马各龄虫态的防治效果依次为:毒死蜱>艾绿士>吡虫啉;毒死蜱二龄、三龄、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19、0.063、0.142mg/L;单一药剂对榕母管蓟马不同虫态的室内毒力强弱依次为:二龄若虫>三龄若虫>成虫。  相似文献   

6.
地虫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的繁殖力很强,一只健壮的已交尾的雌虫,在正常条件下,一年可繁殖若虫三百只以上。  相似文献   

7.
3年研究结果表明:沿黄稻区稻象虫1年发生1代,仅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稻田插秧后产卵危害,孵化幼虫沿稻茎入土危害稻须根。稻象虫发生程序与土质、耕作栽培方式等因素有关,沙壤土稻田重于粘土稻田,单季稻田重于麦稻轮作田,秋季免耕田重于秋耕田。成虫羽化后在土蛰留8-9d,出土时已发育成熟。成虫早晚活动,具有假死性,有一定飞翔能力和趋光性。稻象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配合药剂防治。具体措施:提倡秋耕种麦;水稻插秧时多耕多耙,人工打捞泥水中土上浮成虫集中消灭;插秧后1周用3%呋喃丹G1.5-2.0kg/mu,拌细土撒施或40%甲基异硫磷Ec75ml/mu,兑水喷雾,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得出,这种新害虫属同翅目介壳虫科,对柳树的危害严重.该虫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柳树的树皮裂缝中越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树干喷雾防治该虫效果最佳,药后7d防效达最高值;其次是1%阿维虫清乳油2000倍液,二者虫口减退率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9.
金纹细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纹细蛾在河北翼东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主要以幼虫潜食植物叶肉为害。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越冬代4月15-18日;第一代5月23-28日;第二代6月22-7月2日;第三代7月20日-8月5日;第四代8月16日-9月4日。利用性诱剂防治金纹细蛾效果显著,5个诱扑器共诱雄虫25849头。利用树干注射器注射40倍速灭杀丁防治效果达53%。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观察和研究了黑缘红瓢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黑缘红瓢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 ,以成虫在杂草、石缝中等处越冬 ,是朝鲜球坚蚧等多种蚧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主要分布在桃树、梅树等树上 ,对朝鲜球坚蚧等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黑缘红瓢虫主要以幼虫捕食猎物为主 ,成虫主要起繁殖和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观察和研究了黑缘红瓢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一次,以成虫在杂草,石缝中等处越冬,是朝鲜球坚蚧等多种蚧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主要分布在桃树,梅树等树上,对朝鲜球坚蚧等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黑缘红瓢虫主要以幼虫捕食猎物为主,成虫主要起繁殖和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2代褐飞虱为例,探究不同波长对不同虫态不同性别的褐飞虱趋光性的影响,并确定2代长翅型成虫(♀♂)、2代短翅型成虫(♀♂)的趋光性和2代5龄若虫(♀♂)趋光性的最佳波长。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340、345、350、355、360、365、370、375、380 nm等9个波长处理来模拟测定大田自然散射光,分别对长、短翅型雌雄成虫(♀♂)和雌雄若虫(♀♂)的影响。结果:2代5龄褐飞虱雌雄若虫(♀♂)、2代短翅型褐飞虱雌雄成虫(♀♂)以及2代长翅型褐飞虱雌雄成虫(♀♂)的趋光性最佳波长范围均为360~365 nm;2代5龄褐飞虱雄若虫、2代长翅型褐飞虱雄成虫、2代短翅型褐飞虱雄成虫均比其雌性表现出对最佳波长具有较强的趋光性;2代褐飞虱趋光性强弱依次为:2代长翅型雌雄成虫(♀♂)﹥2代短翅型雌雄成虫(♀♂)﹥2代5龄雌雄若虫(♀♂)。结论:不同虫态和性别间的2代褐飞虱趋光性略有差异,不同虫态的雄性褐飞虱均比雌性表现出对最佳波长较强的趋光性;其趋光性强弱依次均为:2代长翅型雌雄成虫(♀♂)﹥2代短翅型雌雄成虫(♀♂)﹥2代5龄雌雄若虫(♀♂),但其趋光性最佳波长范围集中在360~365 nm。  相似文献   

13.
昆虫的越冬,真是妙趣横星。昆虫祖祖辈辈和冬季的饥寒打交道,已经学会了一套对付饥寒的巧妙办法。昆虫越冬的习性是长期适应自然条件及季节的变迁而形成的。各种昆虫形成了各自的越冬特点。以卵越冬:虽然说卵期是虫一生中最为脆弱的时期,但是仍然有不少昆虫以卵越冬。如切叶蜂选择地下或空心木料运进一叠叠树叶,筑成一排蜂房,并准备了一些花蜜和花粉等“粮食”,最后安下心来产卵越冬。棉蚜则是当秋季到来天气转冷,棉株衰老时,胎生的有翅蚜便从田间迁飞到越冬寄主上繁殖。晚秋雌雄蚜交尾,雌蚜将受精卵产在木槿、花椒、石榴等木本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朽木夜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效果。朽木夜蛾在河北省秦皇岛和唐山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其幼虫第1代发生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发生下地7月上旬至8月中旬,越冬代发生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幼虫共6龄。采用除虫菊洗衣粉(1:2)250倍液和苏芸金杆菌200倍液喷雾防治,杀虫效果达100%。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5.
原配的蟋蟀     
原配的蟋蟀其实是有的,而且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将军干",但多年来因为鲁迅先生的一句,"蟋蟀要原配的"成为揶揄"中医荒唐"的笑谈。这个问题且听蟋蟀界泰斗李嘉春先生道来。蟋蟀的一生就是卵——若虫——成虫的过程,若虫就是上海话所谓的"赤膊虫",它是不会叫的,最后一次蜕皮后,就  相似文献   

16.
栗瘿蜂Dryocosmus Ruriphius Yasumatus在安徽黄山市1年1代,以初龄幼虫在被害栗芽内越冬。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大部分幼虫孵化,在芽内短期取食,于9月下旬开始在芽内越冬。  相似文献   

17.
安徽金银花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银花尺蠖是近年来在金银花上发生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该虫在安徽地区1年发生3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下旬,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对该虫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w Costa)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干体可制备成胭脂红,进一步提取胭脂红色素,广泛地用于食品染料、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中。通过研究湿度对D.coccus孵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50%、70%、90%三种湿度条件下,观察了湿度对D.coccw孵化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湿度对D.coccw卵的孵化、若虫及成虫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随湿度的增加,孵化量及孵化率增大,获得的一龄若虫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二龄若虫和雌成虫数都是在90%RH时达到最大。说明高湿度对提高卵的孵化及种群生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随着果树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 ,生产上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病虫危害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就运城农校果园中发生严重的“两虫两病”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一、苹果轮纹病苹果轮纹病又名粗皮病 ,俗称水烂病、烂果病。是苹果产区一种重要的果实性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烂果率高达 40~6 0 %。 1998年曾暴发成灾 ,对产量影响极大。苹果轮纹病菌以菌丝或子实体在枝干上越冬 ,来年 4~ 9月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由皮孔侵入。期间病菌可不断侵染 ,时间长达 4个月。但被侵染的幼果并不立即发病 ,而是处于潜伏状态。…  相似文献   

20.
研究系统调查了稻飞虱种群在有机稻品种混植区的消长动态,结果显示,有机早稻品种混植区白背飞虱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均低于单植区,整个调查期间单植区白背飞虱发生量为混植区的333倍-857倍。有机晚稻混植区褐稻虱的发生类似于早稻田白背飞虱发生情况,但其发生量明显低于单植区,单植区内褐稻虱为混植区内的234倍-496倍。这表明在有机耕作稻田,采用不同抗性的品种混植,能降低稻飞虱发生数量,减少其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