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科学思想史表明,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具有不同特色的数学。在奴隶社会,希腊数学达到世界数学发展的最高峰;在封建社会,中国数学达到世界数学发展的最高峰。古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各自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代数几何化”和“几何代数化”,而这两种特色的数学又取决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取决于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的思维方式和以实践经验为基本前提讲究实用价值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数学发展究竟会产生怎样不同的作用?我们试以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现实发展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教学中应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首先 ,要科学全面地理解“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这一问题 ,这不是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要求 ,也不是淡化了数学教育功能 ;相反地 ,…  相似文献   

4.
田想国 《教师》2014,(8):92-92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着眼,数学课堂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既要关注“人人”,也要关注“不同的人”,既要促使全体学生数学基本质量标准的达成,也要为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空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客观地承认差异、友善地对待差异,而且还要深入地理解差异、合理地利用差异、智慧地照顾差异。大班集体教学中,在实施共性要求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自主表达诉求、赋予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美好教育愿景成为现实教育的实在行动。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一课两上”的教研活动中,听取了两节“分数的意义”教学。由于执教老师采用集体备课,两节课都预设了“从12个圆中创造出分数”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执教者的教学处理不同,教学效果也迥异。分析和揣摩这两则教学案例,可以让我们对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开拓“一题多解”的应用功能,通过实例比较不同解法,教学生从不同解法(或不同答案)的比较中学习创新:发现新问题的线索,提出新问题,解决并拓广新问题,使“一题多解”成为数学课堂“意外收获”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基本理念的“三句”变“两句”,即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变为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一改变,与过去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的数学课堂和教学,必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老师让刘徽数学小组成员每个人先把从家庭到学校路线图绘出来,然后计算一下从家到学校不同的路线条数。 师:“大家把路线图绘好了没有?” 生:“绘好了。” 师:“A_1同学,把你绘的图画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具体落实呢?我们认为,要体现在以下“四个不同”中。  相似文献   

12.
祁艳敏 《成才之路》2009,(15):11-12
传统的“数学”侧重的是“数学家研究的数学”,而新课标的“数学”强调的是“大众数学”。因为不可能也不必要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各行各业对数学应用的要求又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数学知识和技能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因此,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为达此目的,实施数学新课程要有如下几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13.
7月14日,我们西宁市城中区小学一行15人在福建厦门进行为期3天的“数学不同风格不同课型名师观摩活动”的听课。综观这次活动的全局,我的感受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熊祖会 《考试》2009,(7):102-103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建构“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实施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适宜学生‘生成与发展’的课堂”。本文力从“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教学模式来谈宜于学生“生成发展”的数学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15.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实验版“双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四基”的概念,这样的进步彰显了数学教育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和数学思想的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学思想也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的观点被认为是自1931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成熟的数学哲学观.这种观点也得到了数学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数学文化价值”3.本文尝试通过对不同文化中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介绍,来展现其中的文化差异性及其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以期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三角形面积公式最初产生于土地的测量.早在古埃及《莱因得纸草》中就有三角形面积为腰长与底边乘积的一半这一算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是无可质疑的,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树立以下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谢兰英 《青海教育》2004,(12):36-36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提倡“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新课程应具有如下形式:一、数学课堂学生化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师应由原来的指挥者、领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配合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引导、布…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职数学教师应从“教数学”的理念转变为“用数学”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学生板演是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展示,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一个“扬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改短”的过程。那么,针对不同课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