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语中,一字多义、一字多音是常见的。但一个字的两个读音表示两个姓的现象却是罕见的。这类现象是一字两读的异读,抑或是两个根本不同的字(只是字形偶同而已)。根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的意见要“名从主人”,本人姓什么就读什么。举例  相似文献   

2.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它们的演变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为根据,简介了庐江地理和方言,以文中考察的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的今读音列表,归纳讨论了它们在庐江方言中的演变.还分析了庐江方言读ts、t 的类型,并指出且分析了庐江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t 组的字的一部分读成ts组的现象和原因,最后指出了操庐江方言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时要如何注意分辨t 组和ts组。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3.
助词"了"在各地方言中的使用与普通话相比更为复杂,它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读音,通过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陕北米脂方言中的"吃+了"进行意义和用法上的分析,以说明它们在应用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考测点导航1.汉语的音、形、义是密不可分的。2.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字形相同,读音相异,意义不同,即一字多音多义。3.字形不同,读音相同,意义相异。4.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福建顺昌人平翘舌声母使用现状,可发现顺昌方言由于受中古音系的直接影响,对应普通话翘舌音字的读音有一定的特性,没有翘舌音zh、ch、sh,没有r声母等.一旦离开顺昌这个方言环境,语言交际功能大打折扣.文章从顺昌方言特点及古今音演变规律着手,就顺昌方言中对普通话平翘舌音常用汉字的读音及规律加以调查和初步探讨,认为只要顺昌人说普通话时,能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叶音,把方言中读舌叶音汉字全部转换成翘舌音,就可以说出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6.
今甘肃陇中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字的读音与普通话相差很大,它们多为保留在方言中的古音.文章运用音韵学原理,通过共时(方言与普通话)与历时(方言与古音)两个层面的比较,从五个方面对保留在陇中方言中的古音进行了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于方言影响、影视误导、一字多音多义、工具书注音混乱及字词自身区别意义不明显等原因,说不准普通话的人很多。除了比较生僻的以外,常见谋读的字词有: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语言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广泛存在于日常语言中,多义现象的形成与人类认知密切相关。隐喻在英语中大量存在。了解隐喻有助于学生对词汇意义的深层把握。本文主要利用隐喻理论进行一词多义教学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隐喻在一词多义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鹰 《高中生》2014,(7):10-11
湖南卷近年来前四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语言表达得体和语言的衔接六种类型。1.语音命题分析2011年考查形近字的读音和湖南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差别:未雨绸·缪móu易误读成miù,·毗连pí在方言中易误读成bǐ,奶·酪lào在方言中易误读成luò。2012年考查形声字的读音和湖南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差别:积淀diàn易误读成dìng,  相似文献   

10.
泰安方言属于冀鲁官话,清入字归阴平。最近一二十年,在少儿读音中,有十几个原清入字变读为阳平。由于是受普通话影响的结果,不妨称为"文读"。在同为冀鲁官话的泰安、济南、利津三地方言中,都有一部分清入字受普通话的影响,或变为去声,或变为阳平,变为上声的极少。这种现象应与方言和普通话所对应的调类的调值有关。根据陈海伦的算法,得到泰安方言和北京音的调值偏离度,文读音的数量与调值的偏离度呈正相关。调值偏离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解释宏观的文白异读。根据声调偏离值和清入字在普通话四声中的比例,可以预测泰安方言中清入字变读为去声的最多。  相似文献   

11.
南通位于长江下游,与上海、常州隔江相望,与扬州、盐城相邻,但南通的方言却与邻近地区大相径庭.初到南通的人常常连一句南通方言也听不懂.实际上南通方言的发音是有规律的,主要是很多韵母的发音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南通方言里简化了汉语拼音中韵母的发音,如汉语拼音中的ia、ua及大部分的a音,在南通方言里却发汉语拼音中o的声音;汉语拼音中的ai,uai、üe和部分ia、ie、e音在南通方言里发汉语拼音中a的声音o的声音;汉语拼音中的ai、uai、üe和部分ia、ie、e音在南通方言里发汉语音中a声音.部分声母与汉语拼音的读音也不同,声母中没有卷舌音,zh、ch、sh一般发z、c、s音;r发i音较普遍;另外一些字例中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也不同,遇到这种情况本文在该字后面标出其读音.因南通方言的发音很难完全准确表示出来,本文借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两种注音方法来表示.为了表达得更完全,南通方言中有些发音超出了普通话的发音范畴,如quang、xua等,本文仍借用汉语拼音来表示;有些注音摆脱了国际音标注音规范的束缚,如[(?):]是将这两个音连接起来读,英语中无此音,在此特予说明.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均不能表示其发音的字本文暂不讨论.  相似文献   

12.
范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周家骅一、应该用普通话来范读语言是复杂的,如果用方言范读,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南腔北调,效果极差。所以课堂上的范读必须用普通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掌握汉字的某些规律,杜绝因读音错误而产生错别字的现象。二、必须过文字关例如:《春...  相似文献   

13.
过渡语是由方音向普通话音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言语应用现象。方言区人在说普通话时对自己原方言进行改造,形成既有所属方言的地方音特征又有普通话音的过渡语。普通话教学应该针对方言区人的过渡语进行正音训练,帮助他们在说普通话时减少方言音而向纯正普通话音靠近。  相似文献   

14.
以“川”字作为研究对象,从古文典籍、地域方言、谐声系统等角度入手,为“川”字的另一读音——“xūn”提供例证。从陵川方言地名中“川”字的古音残留现象入手探讨方言语料的文化研究价值,在综合分析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形势的基础上,针对方言地名的“一字两音”应用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一弘 《集宁师专学报》2010,32(3):40-44,48
乌兰察布前山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主要就乌兰察布前山方言词汇中的特殊前缀、后缀、感情色彩、儿化与非儿化的差异,以及方言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日照方言中端、透两组的读音类型及地域分布做了梳理.其读音共分两类,A类只读成一套声母,B类读为两套声母;日照方言中端组声母的读音并未遵循普通话中端组声母读音的演化规则,在中古知组变为舌面辅音之后,受其影响,端组的读音沿着知组读音的演变轨迹演化,并一直保存在日照方言的读音中,但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文言词汇的词义难以掌握,尤其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多义及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理解不了,把握不住,区分不开。这是中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为了比较简明扼要地讲清楚这几种特殊现象,除了按一般古汉语著作中有关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多义及词类活用的阐述来讲解外,还可以从读音上来加以对照和区别,找出一定的规律,便于初学者理解、记忆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深入推广,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越来越多,方言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声韵调三方面对高平方言新老两派的语音差异进行系统考察,并着重对高平青老两代人"见"组细音字前的读音进行了比较,同时依据方言发展的趋势,预见高平方言在未来的发展状况,为晋方言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考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多音字是语音考查的重点,多音字的考查贯穿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普通话里常用字中有三四百个多音字。这些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和意义、用法却不同,必须仔细分辨,认真掌握。  相似文献   

20.
中古《广韵》声母系统中的知庄章三组字在普通话中的演变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在方言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结合萍乡方言中的城关片老甲派城关话和小西路片老派东桥话的读音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萍乡方言这两个小片的读音,并通过两小片与普通话的读音对比及两小片之间的读音对比探究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