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地标     
我国南北分界标志在淮安开建。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江苏淮安.已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分界线标志物是一个球形.位于红桥中间位置.亦是河道中心线位置。行人可从球中穿过.感受跨越南北气候带的感官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一些地理界线,具有特殊的天文地理含义,尤其是刚刚完工的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建立地理标志,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到2009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淮河被人们一再关注、议论和认识。且让我们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假如没有秦岭?  相似文献   

4.
所谓地理界线,就是地理事物的分界线。掌握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相临分布地理事物差异,也可以把相临地理事物进行对比。地理事物分界线很多,为便于学生掌握记忆,现总结地理事物分界线如下:一、地理事物的分界线(一)各大洲分界线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3.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4.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5.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白令海峡。(二)各大洋分界线1.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经146…  相似文献   

5.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是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广义讲,西起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东止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中山等一系列山脉.狭义的秦岭仅指陕西境内的一段.秦岭是渭河、淮河和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关于地理分界线的知识,是很抽象的理性知识,应该讲一些秦岭——淮河南北的不同地理景观,使学生对“界线”留下深刻印象.讲述秦岭——淮河南北不同的自然条件时,要  相似文献   

6.
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一淮河"这一地理分界线,到2009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一淮河"一再被人们关注、议论和认识。在前辈和同仁们无数次解说秦淮一线地理意义的基础上,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尝试用逆向思维探究其地理意义。我国东部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尤为显著。而我国东部一系列东西走向或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冬夏季风的阻挡削弱  相似文献   

7.
1141年,缠斗了百年的宋金达成绍兴和议,议定以准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双方统治区域的分界线,彼此偃旗息鼓,与民生息。这条胡汉相争夷夏攻防的边界线维系了百年不坠,直至蒙元灭金,一统河山,才消弭于无形。有趣的是,此边界线又恰与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重合,也与南船北马、南米北面的人文经济区划线差相仿佛。有如此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托,这样的一条南北分界线理应成为国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然而日前围绕江苏准安修建南北分界大桥的众声喧哗,表明对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乃至南与北的概念,人们依然没有在文化心理,历史意向和精确现实之间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8.
曲宁 《华章》2010,(32)
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具有经济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我们可以说拥有地理标志也就意味着拥有巨大的财富.文章分析研究了我国目前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目前对地理标志保护的缺陷和不足,指出应建立专门的立法模式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淡化理论是基于混淆理论不能对驰名商标提供完善的保护而产生的,其保护范围能否适用于地理标志尚有争议.由于地理标志和驰名商标具有类似的表彰功能,而从实践角度看,传统的混淆理论无法对地理标志进行完善的保护,淡化理论扩张至地理标志,已是必然的趋势.国外立法已经适用淡化理论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而我国《商标法》仍然在适用混淆理论.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两年,淮河沿岸城市纷纷"争建"南北分界标志物。的确,秦岭、淮河一线历来是我国公认的南北方自然地理的分界线。难道,真的有一条"线"划分了中国南北方吗?习惯上认为,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有以下几种类型。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而言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地理】一、重要自然地理界线1.地势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3.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4.干、湿区分界线(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5.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二、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和季风影响1.三大自然区区…  相似文献   

12.
地理标志作为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起步较晚,但对提高我国特色产品质量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实践中,有些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了巨大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挖掘和保护地理标志,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就显得尤其重要.文章以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为例,通过对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生产企业的调研,调查分析了黄山茶叶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信阳地处大别山区、淮河中上游两岸,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文化过渡带上,信阳乡村文化有着鲜明的多样性、包容性、地域性、过渡性等特征,具有"豫南楚风"文化气韵。信阳乡村文化"写实"与"写意"并存、冲突与融合共生。挖掘乡村文化内在价值、重构乡村文化自信,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打响乡村文化品牌,深入拓展传播媒介、建立多维联动传播机制,对有效开发信阳乡村文化资源,助推信阳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Trips协议与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现代企业教育》2006,(14):155-156
地理标志是当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知识产权.本文主要从地理标志的概念特征、TRIPS协议有关地理标志的法律规定、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现状、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四个方面来讨论,最后提出对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法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开展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对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海南省在地理标志申请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拥有地理标志产品14项,但经过对海南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对比分析后发现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认为,海南省应从提高地理标志重视程度;借鉴地理标志大省的经验;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地方立法;做好地理标志资源的普查工作,有计划地培养知名的旅游地理标志产品等方面加强海南省地理标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都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产物,他们之间存在着高度契合性,地理标志的权利共有性、地域性、无期限性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地理标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保护模式.但从地理标志的客体、构成及其本质特征来看,这些特色恰恰是地理标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障碍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并不可行.  相似文献   

17.
地理标志产品的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黄冈市地理标志产品丰富因此黄冈市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本文简要分析了黄冈市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现状并对此提出相应的产业化发展对策,为黄冈市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指根据有关规定对经申请批准的产品给予一些特殊保护制度.甘肃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甘肃农产品地方特产优势十分突出,但是地理标志保护发展不够全面,缺乏保护意识,双重保护模式混乱,资源挖掘不够,扶持力度不大.保护甘肃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要广泛宣传普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知识,对地理标志保护专门立法,大力扶持发展农业行业协会组织,要对有望申请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加大支持,一旦条件成熟,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  相似文献   

19.
TRIPS协议下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的TRIPS协议对地理标志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严格的保护,我国也有诸多相关现行法律法规成为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渊源,但人们对地理标志进行周密保护的必要性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分别从TRIPS协议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各国保护地理标志的立法模式、目前我国保护地理标志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求能对我国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并有效利用有关国际规则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使用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具有其自身的便利性以及一定的合理性。日本为了将地理标志融入商标法体系,单独创设了地域团体商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理标志与商标法的不适配问题。与日本相比,我国在这方面仍有一定理论上的模糊和立法上的疏漏,这体现在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是否以地理标志相关程序为前置条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要求是否与地理标志认定要求重合、地理标志商标是否存在转让和授权的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人是否与地理标志认定申请人一致这四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