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笔者针对公开课苏教版二年级《平均数2》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平均分的教学设计第一步是启。导入:"老师给大家设置了几个难关,有信心来闯关吗?"学生回答:"有。"老师接着说:"那我们圈一圈,再填空:1 12个萝卜,每()个1份,分成了()份。2图中有()个西瓜,每()个一份,分成了()份。"第二步是承。老师说:"我带来了15支漂亮的铅笔,想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才最公平?"学生回答:"平均分。"老师又问:"那怎样才能平均分呢?"有  相似文献   

2.
换位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例一:错写 特级教师靳家燕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先让学生仔细看清书上的课题,然后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当即给老师指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一、蓄情:在"你"与"您"的辨析中知礼节 师:各位小朋友,你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老师没听清是"你好"还是"您好".(板书:你、您)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有"心",一个无"心". 师:有"心"才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叫尊敬别人."你"字就没有这层意思了.同学们问候老师,说"您好",说明大家很懂礼貌,是在用心问候老师呀!让我们再来相互问候一声吧!  相似文献   

4.
<正>师:好了,开始上课了。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文吗?生:知道——《五彩池》(师板书课题)师:别看这个"彩"字不是生字,但很多同学容易写错。现在看老师写——要注意它的写法。【"彩"字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老师不拘泥于教材,时刻以学生实际出发,把此字当作重点,让孩子看老师写,体现了"以需要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师:谁知道今天老师为什么选这一课来上?生:因为这篇课文很美。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一位姓陈的政治老师决定提问两个男生,但他却不急于提问,而是先有意吊学生的"胃口":"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准备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两位帅哥来回答。"此话一出,全班同学都乐了,瞪大眼睛注视着老师,好奇地等着。  相似文献   

6.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愉快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使他们想学、乐学。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我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我说:"你们随意说一个数字,不管大小,我都能知  相似文献   

7.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唱首歌好吗? 生:好! (文体委员站了起来,准备起音,老师请他坐下.) 师:今天能不能由老师点歌,老师点什么,你们就唱什么?  相似文献   

8.
正从教十多年,感觉和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六七年前的学生经常邀请老师参加同学聚会,逢年过节给老师发个祝福短信;一年前教的学生却"纵使相逢装不见",让人心寒。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关"临川学生弑师"、"复旦大学学生毒杀室友"等新闻,震惊之余不禁想:学生这是怎么了?为何变得如此冷漠,甚至残忍。回想更早以前的"马加爵事件",我觉得从本质上讲都是  相似文献   

9.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想象画意促表达 一师生交流 师:请问你们老师姓什么? 生:我们老师姓"杨". 师:我在来的路上琢磨,五(4)班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模样呢?我写了一个片段,大家看像不像你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故事激趣,引出"点(、)"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今天早上,跟读三年级的儿子谈写游记。他说老师布置的作文是写一篇"游记"。我说:"这好写呀。"他不动笔,却在床上打滚。于是,我开始说教:"游记嘛,就是写某人游某地,记录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这个某人就是你,某地嘛,就不好说了。要不,我们一起去"游"一次吧,去玩一转,回来就有写的了。"他还是在床上滚,说老师  相似文献   

13.
看了徐斌老师《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实录与反思,我深切地感觉到徐老师"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的足步。 文章的标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并进而引发了我的思索:为什么是"追寻"?怎么会是"追寻"?这是否说明在一些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正离我们而去?或者说其有效性已大打折扣,更谈不上什么高效?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师爱浓浓,增强尊师重教的意识。能力:善于发现身边美好事物,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认识到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明确应如何热爱尊敬老师。教学重点、难点"热爱尊敬老师"是本目的教学重点。"师爱浓浓"是本目的教学难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听着这首歌,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有关老师的画面?老师像  相似文献   

15.
<正>拜读了刊载于《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10期)庄平悌老师的《"别里科夫是中国式小人"》一文,受益颇多:庄老师能够在课堂中凸显新课程"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理念,新课程呼唤的课堂生成扎扎实实地出现在了庄老师的教学中,笔者不得不为庄老师的教学智慧点赞。然而,庄老师的这堂课、这篇文章也触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甚感有与庄老师商榷之必要,并以此就教于方家。思考一:解析"套子"是在"炒冷饭"吗?  相似文献   

16.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应该说已经很久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地尊重,老师的观念推陈出新,花样众多,使得有的语文老师盲目跟从,一步步走向误区,让人心酸."自主性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它蕴含三层含义:"学习"含义,就是要从课文中学到一定的知识;"自主性"含义.就是学生存学习中自主获取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含义,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教他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自主性学习".但是由于不少老师的错误理解,一步一步步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标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会想到一个关于影子的成语吗? 生:形影不离 (师板书"形影不离".) 师:我很开心你们的回答,说明你们都不是孤独的人,都有伙伴,也都有阳光的心态.老师好像有些悲观,我想到的是"形影相吊".(师板书"形影相吊".)不过老师也是有依据的,课文中说盲孩子是寂寞的.你们看看老师的依据在第几小节? 生:第六小节. (学生读"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师在"形影相吊"的下面板书"寂寞".)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次课堂意外的发生",从教育教学效益的角度探析,我想说三个问题:(1)张老师这节课上对华某"顶撞老师"这一意外事件处理的环节效益高吗?(2)张老师以往的教学效益高吗?(3)张老师今后应该怎么做才有更高的教学效益?先谈第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张老师对意外事  相似文献   

19.
张艳丽 《考试周刊》2014,(41):121-121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入迷地追求、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0页例7及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动作导入师:今天课堂上来了很多老师,准备欣赏同学们精彩的表现,你们乐意吗?生:乐意!(掌声欢迎)师:老师对你们积极的态度表示赞赏,为此,老师想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想看吗?生:想。教师表演"倒立"动作,学生惊呼!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知道这个动作叫什么吗?生:倒立。师:对,头脚颠倒,你们想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