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改革报道,一直是这几年报纸宣传的主体内容。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传达后,这方面的报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呈现出了与以往报道不同的层次与水准。我们邵阳日报这些年来,一直注重经济改革的报道,但从读者的角度来审视,仍然存在着不够解渴、不够实在、启发不很深刻、促进不很有力等不足。其中原因有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从八年来我们国家的变化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对改革的宣传一直是重视的,但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来,同过去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宣传报道相比,显得不够有力,不太深入人心。因此,改革的舆论宣传亟待加强。当前,我们要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着重宣传这几年改革在实践上的成就和理论上的发展;要宣传我们这几年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要宣传现行政策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要宣传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要宣传我国的国情和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提高人们对改革的思想认识和承受能力;要宣传把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使人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新闻记者,如实地采写问题报道是必要的。但我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记者能够深入实际采写一些解决问题的“破题新闻”,可能我们的导向效果会更好一些。在这方面,我作过一些粗浅的尝试,略有所得。 一、在改革的重点上“破题”。1994年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的改革成为重中之重,言必谈“改制”。但也出现了重改制、轻管理的一边倒的倾向,对此不少新闻作了报道。但当时我想仅仅反映这些问题很不够,关键是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  相似文献   

4.
突出改革,突出创新,是1986年全国好新闻作品的重要特色。入选的231篇(幅、组)好新闻作品中,约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报道是反映改革的,其中主要的又是反映经济改革、开放、搞活的。尽管反映这方面的重大主题不够,但从广度和深度来看,较上一届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的专业性、工作指导性与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一向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在经济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主要内容的今天,如何把经济报道搞得既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又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新闻改革的课题。北京日报自去年底开办的《效益开窍》经济专栏,即是我们对经济新闻改革所做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的专业性、工作指导性与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一向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在经济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主要内容的今天,如何把经济报道搞得既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又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新闻改革的课题。北京日报自去年底开办的《效益开窍》经济专栏,即是我们对经济新闻改革所做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的专业性、工作指导性与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一向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在经济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主要内容的今天,如何把经济报道搞得既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又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新闻改革的课题。《北京日报》自1990年底开办的“效益开窍”经济专栏,即是我们对经济新闻改革所做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经济报道随着改革的推进,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我们的经济报道最大的成绩在于反映了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突出的毛病在于可读性还不够强。 让我们看看外国同行的一些经济报道,读起来为什么津津有味呢?是其写作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与人所贴近的成分吸引着读者。这一点值得借鉴。我们的经济新闻关键是要增强可读性、可视性。本文想从这个问题入手,谈谈经济新闻在当前的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的宣传与宣传的改革,这是当前电视新闻宣传的大题目。我们的电视新闻研讨也应该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改革、开放、搞活是电视新闻的重点。改革的新形势,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不懈地搞好改革的舆论宣传,发挥现代化传播工具在改革中应有的作用,为此也就必须加速宣传工作自身的改革,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发挥现代化工具应有的作用。这个题目,实际上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近几年,一提宣传业务的改革,人们往往多着眼于方法、形式。这固然很重要,但毕竟只是一  相似文献   

10.
评报一束     
注意报道改革引起的社会心理变化张南——评《北京日报》1984年6月14日第一版《承包出效率》改革在我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和正在引起一系列深刻而可喜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北京日报过去关于改革的宣传,广度和深度都很不够。比如,关于经济改革的宣传,多限于报道实行的办法,获得的经济效果和人们收入的增加,至于由此而引起的许多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则往往在我们报道的视野之外。其实,其中是有不少好题目的,也有不少好的文艺题材。这方面有不少新闻资源有待我们去开拓.13日人民日报金凤的通讯可供参考。《承包出效率》反映了一些改革在工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二十年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误的教训。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改革:跨世纪的工程”丛书,对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在内的十一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思考。这十一部专著,对这些方面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这无疑是中国改革进程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的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方位的整体推进,各项改革环环…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我们对农村改革的宣传报道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在不断克服“左”的倾向、推动农村改革步步深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九年来的实践证明:新闻工作者只要站在改革的前列,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为群众的伟大创造呐喊,支持改革,报道改革,指导实践,推动实际工作,就能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这方面,很多同志都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当前,在学习和宣传十三大精神中,很有必要认真总结一下过去九年来在宣传报道两个基本点特别是改革、开放方面的基本经验,前几年报道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总结,因为它对于今天全面改革的报道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本刊这一期发表的几篇回顾农村改革宣传报道的文章,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都是经验之谈,值得向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13.
茶座老板寄语:在十六大即将召开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国家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大步迈进,我们企业报对于这方面的报道重点也正在向这方面靠近。但纵观我们的企业报对于政策的报道还是问题很多,不是显得空洞乏味就是跟近不够,总体上还没能真正起到作为企业宣传的作用.做好这方面的报道需要我们本着对上级和广大职工负责的工作态度,把工作做得更深入一些.欢迎广大有识之士能来我们茶座坐上一坐,品一品香茶,座谈一下.希望我们能为企业报道集思广益,共同把企业的的政策报道办好.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报刊、电台大力宣传改革人物,成绩斐然,对实际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但是,前一段时间,部分报刊对改革人物的宣传势头减弱,显得有些冷落。这与我们国家经济生活中把改革放在首位的形势是不相称的。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虽多,但它与我们对改革人物宣传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是密切相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在 “八五”期间上了一个 台阶,从3个频道发 展为7个频道,并通 过卫星覆盖全国,节 目播出时间从50多 个小时发展到120多 小时。“八五”期间对 外电视宣传也有很大 发展,从给海外电视 台寄播出带,到1992 年开办第四套节目, 发展到即将可以通过 3颗卫星覆盖全球。我们还在芝加哥开办了“北美东方卫星电视台”,我们的节目已从1994年起进入洛杉矶有线网。现在,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全天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100多个国家可以收看到中国新闻,对树立中国的光辉形象、扩大中国的影响起到很大作用。 我们认为新闻改革真正有所突破是在“八五”期间。以往的改革主要是着眼于提高时效、增加信息量等,而这几年我们在节目的内容、深度上认真作了改革。1992年开办了“经济信息联播”、1993年开办了“东方时空”,其中的“焦点时刻”采用纪实的手法报道热点问题,受到大家欢迎。但这样的节目敢不敢从白天拿到晚上的黄金时间?我向新闻评论部的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考虑了两周时间,表示同意办。因此创办了“焦点访谈”,在黄金时间播出。经过一年的实践,大家认可了,这是真正的改革。还有一些节目也体现出改革,比如“人与自然”、“第二起跑线”、“曲苑杂谈”等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基础变化了,上层建筑必然相应地变化。现今我国经济已从过去那种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高度集中管理体制,转向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和运行体制。而我们的新闻事业,不少方面仍然是产品经济时期的机制,这种封闭式的新闻宣传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开放型的,自由流通、八方辐射的商品经济基础,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群众的信息需要。新闻报道信息量小,报道面较窄;节奏慢,时效性差;传播手段后进,与现代生活节奏不大合拍。这说明我们一些方面的新闻生产方式是手工业式的,还是较落后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毫无疑问应当立足经济领域,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有价值的经济新闻。但是,假若把对经济新闻采集和报道的视野,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里,那显然是很不够的。我们还应当从文化领域中去发掘经济新闻。经济同整个社会,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目前总的看,我们的经济宣传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报道的可用性与可读性上亟待改进。这就是说,我们的不少经济报道与社会生活贴得不紧,与群众生活贴得不紧,与现实经济工作有一段差距。改革这种状况的办法之一,是要重视拓展经济报道的社会视野。我们不是常说,经济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这就决定了经济新闻的根本属性就在于它的“社会的及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以见证性为特长的新闻摄影,一直受到各家报刊程度不一的重视。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的省委机关报,新闻摄影的改革与发展,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的摄影报道显然存在着不足与缺陷。思考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究竟什么样的新闻照片是“好照片”应该说,这是一个令包括总编、版面编辑、图片编辑、摄影记  相似文献   

20.
深化新闻改革,是一个大题目。做好这篇文章,我认为目前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各个新闻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探索和努力。不能只是空泛地议论,没有多少行动,那样十三大报告中有关新闻改革的论述就有成为新的套话的危险。更不能做具有所谓“双重人格”的报人,说是一套,做是一套。二是这种探索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式的。对改革作一番宏观思考是必要的,但由于新闻改革是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的,其总体模式、实施步骤、具体方法不是很容易就能制定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坐等上级拿出全面完整的方案。至关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真正把自己当作新闻改革的主人,并把这种改革看作一个在时起时伏中不断开拓前进的发展过程,既有坚定信心,又不草率行事,我们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光明日报今年5月的读者月活动,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开展起来的。活动伊始,我们编委会就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