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著名记者穆青一向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实践伴随穆青的新闻生涯。本文从认识观和实践观两方面梳理了穆青的调查研究观。穆青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论断、对调查研究应有的态度、路径和方法的论述,对于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新闻研究》2012年第2期上的《关于对新闻精品的一些认识》(以下简称《认识》)一文中说:“打造新闻精品”似乎成了当前新闻界的口头禅.然而,深究下去,什么是新闻精品,有没有新闻精品,如何打造新闻精品,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实践界似乎都还比较模糊,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蓝鸿文教授在研究范长江新闻生涯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未选入《范长江新闻文集》的范长江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的重要程度,虽然不及《范长江新闻文集》中的某些作品,但它们是范长江新闻实践的组成部分,对我们认识范长江,研究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有一定帮助。这些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包括内部刊物。现在作者向读者提供一个包括55篇文章的目录,按发表时间先后为序。这些文章对读者进一步认识范长江,更深入地研究范长江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这一时期关于新闻客观性及客观报道的研究及实践,梳理总结出对于我国新时期新闻客观性的总体理解与认识,那就是在充分借鉴和学习西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我国新闻界对客观报道思想展开的研究与实践,丰富了"复兴"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闻真实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韵 《新闻界》2004,(4):60-61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贯穿于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且随着新闻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研究》在2012年第2期上刊载蒋剑翔同志撰写的《关于对新闻精品的一些认识》(以下简称《认识》)一文中说:"打造新闻精品"似乎成了当前新闻界的口头禅。然而,深究下去,什么是新闻精品,有没有新闻精品,如何打造新闻精品,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实践界似乎都还比较模糊,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从记者选择第一手材料,到编从辑对记者、通讯员稿件的选择加工,再到主任、总编对稿件的最后定夺,无一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过程。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因为“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认识水平决定了新闻作品的水平,新闻作品的水平又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水平。记者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是新闻实践各种力量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体裁,社会新闻有别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等,体现了崇尚和谐、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积极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起到了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与社会新闻的实践相比较,社会新闻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不少问题尚在实践探索之中。下面是我对社会新闻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分析,愿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9.
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20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新闻改革的丰富实践,使我们对某些新闻理论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特别是1992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新闻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某些新闻理论的认识就更明晰了,共识也就更多了。新闻理论的明晰,新闻理论的坚定,就能更坚定地、有力地指导新闻改革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闻改革的实践,呼唤理论的指导。新闻改革进入新阶段的理论支点是什么?笔者于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太…  相似文献   

10.
赫斯特是"黄色新闻大王",其名字被视为"黄色新闻"的同义语,这是国内对赫斯特最基本的认识,且几乎是全部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斯特办报生涯中的"第三条道路"的考察,提示学界注意到赫斯特新闻生涯中的另一面,从而改变人们将赫斯特仅仅视为"黄色新闻大王"的片面性认识,也希望藉此改变国内学界对赫斯特研究的简单化、片面化之现状,加深对赫斯特新闻生涯与办报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人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之所以众说纷纭,以笔者之见,关键在于对新闻定义对象物范畴的界定不明确,亦即对“新闻”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与理解不一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新闻定义的分类,来了解其定义的不同侧重点,这样有助于了解新闻定义的实质,帮助我们在具体的新闻事实面前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汪雷 《新闻世界》2011,(1):115-116
本文通过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新闻客观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笔者将现有的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分为三类:其一是从新闻理论(部分是从哲学角度)角度思考新闻客观性的问题;其二是从新闻业务实践上对新闻客观性的应用的思考;其三是对西方新闻客观性理论的介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邢雪 《新闻窗》2010,(6):117-118
新闻传播专业主要培养报纸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等大众媒介的应用型新闻人才。新闻传播专业的属性决定这是一个重实践的专业,而我国目前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比较薄弱.表现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当前新闻学研究中存在的如何看待“新闻无学论”、如何理解新闻学研究同政治的关系、如何认识新闻学研究同实践的关系、如何在新闻学研究中处理传统继承与理论创新的关系等几个认识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与责任:西方核心新闻理念的演化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理念,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媒介运作的看法和认识,是物化的新闻活动及新闻作品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运动产生的印象长期积累的结果。在不同的新闻传播环境和传播制度下,新闻传播实践形成不同的新闻传播体制,产生了不同的新闻理念。新闻理念既反映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有着对新闻传播实践的普适性指导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从数字新闻史论的角度,探讨了移动新闻之于新闻研究和实践的意义,并对其与数字公民新闻实践互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也略举了国际上移动新闻实践与电视传播相结合的案例,希望对中国本土的移动新闻实践、传播及喧嚣和理论语境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楠 《新闻界》2012,(21):19-22
本文以李普曼的重要著作《自由与新闻》和《舆论学》为研究对象,对其新闻传播思想——新闻自由观、舆论观等进行梳理和思考,发现价值与局限所在,以期在当代新变化和新情况下,我们对李普曼新闻传播思想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与时代契合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章彦 《传媒》2023,(12):61-63
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有关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须跳出既有认识框架,从中国大局和世界变局层面进行再思考。本文从现有“本土化”理念和相关媒体新闻实践等角度入手,对新形势下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研究进行理论拓展,提出媒体本土化的优化路径,阐述和分析本土化策略对扩大我国国际新闻传播影响力以及在我国战略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的筑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无论怎样去认识它、评价它,新闻侵权诉讼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和审判实践活动,都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关于新闻侵权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现实社会生活对新闻学、法学提出的一项迫切要求。我国新闻侵权诉讼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政之的新闻思想建立在其社会思想之上,以其舆论观为核心。本文介绍了胡政之对舆论的作用、健全合理的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条件的认识,揭示了胡政之的新闻思想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