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是政府机关在公开其拥有的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客体则是政府所拥有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信息伦理行为涉及一切信息使用的对与错.目前关于信息伦理行为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组织伦理气氛与信息伦理行为的假设关系.以中国企业为背景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时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证明企业独立判断导向伦理气氛与信息伦理行为呈正相关性;功利导向伦理气氛与信息伦理行为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蔡连玉 《情报杂志》2007,26(7):94-96
信息伦理指的是以“善”为目标,以非强制力为手段,调整在信息生产、传播、利用和管理等信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信息伦理包括网络伦理(赛博伦理)和计算机伦理。信息伦理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普遍性、技术相关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类型、法律关系调整以及法律责任承担等,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文章对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关系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是政府机关,权利主体是社会公众,其客体是政府公共信息,法律应明确界定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6.
激活信息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情报杂志》1994,13(1):48-49
目前,图书情报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大概非“信息”莫属了,“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智慧”、“信息就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信息与人类竞争生存间的内在联系正在被揭示并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信息生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丽 《情报杂志》2008,27(4):77-79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了应注重自然环境外,还必须兼顾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由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伦理、信息政策和法律构成的信息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信息生态因子--人与信息环境的概念涵义、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认为构建我国和谐信息生态保障体系是实现信息社会人类信息需求和谐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申屠晓娟  孙涛 《现代情报》2002,22(1):112-113,73
信息关系是信息法学特定的调整对象。在当代信息社会中,这种法律关系的界定对于信息的使用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目的,文章重点对信息法律关系中信息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进行了颇具建设意义的探讨,并在些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信息伦理的决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伦理决策问题是信息伦理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探讨信息行为的伦理向度 ,分析影响信息伦理决策的主要因素 ,并在一般意义上提出信息伦理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构建网络伦理规范,要全面提高网络主体的伦理素质;强化人格教育,增强网络主体的自我调节水平;加强网络管理,实施网络行为的自律教育;重视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网络信息政策;进行信息立法互补网络伦理.  相似文献   

11.
信息异化植根于社会形态变迁之中,关涉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可以从人适应信息社会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控制信息异化.就人自觉适应信息社会而言,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行为动机,恐惧,特别是信息恐惧,无疑应该受到关注.信息恐惧管理和信息恐惧的整合功能蕴含着信息主体在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过程中,自觉控制信息异化的防御机制和行为倾向.政府等外部因素应利用信息主体的这一内在基础,由控制信息异化的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基于信息恐惧管理和恐惧整合的自觉发生、发展过程,一方面,应确立并宣扬一种尽可能以信息生态平衡等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信息观;另一方面,提供“信息社会契约化”发展平台,促进公共信息领域的民主化、契约化,以其强大的统摄力、控制力控制信息异化.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的伦理研究,试图用伦理的途径来补充法律、政治、管理等路经功能所潜在的不足,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效性,督促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切实履行好信息公开的职责.本文在指出当前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公务员伦理困境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提升公务员自身的伦理精神、建立完善的公务员伦理制度与机制等途径化解其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田文英  符秋艳 《情报杂志》2005,24(4):100-102
网络信息安全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可以其所处的领域、主体的法律地位、网络信息的类型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网络信息安全领域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决定了网络信息安全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共存性、广泛性、开放性、跨国性的特点。对网络信息安全法调整对象的深入研究将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伦理及其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冰眉 《现代情报》2005,25(7):65-67
信息伦理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且具有广泛发展空间的新兴交叉科学,其研究的内容包括在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并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带给人类效率和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伦理问题。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的新特征,分析了当前各种信息伦理的失范现象,并就如何构建网络行为下的信息伦理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论信息公平     
沈光亮 《情报科学》2008,26(6):822-825
信息公平是社会公众在信息权利上的平等状态,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应从经济保障、制度建设、观念创新、政府职能、道德调节等方面维护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16.
吕耀怀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57-660,673
个人的数据隐私问题或信息隐私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凸显的最引人注目的隐私问题。不同的西方学者,为信息隐私保护给出了不同的伦理辩护。这些不同的伦理辩护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基于绝对价值或内在价值的伦理辩护和基于相对价值或工具价值的伦理辩护。在当代中国,与人们隐私观念的变化和对于隐私的法律保护的进展相比较,有关隐私和隐私权的伦理思考相对滞后。中国的学者应当在集体主义的框架中,进一步增加个体利益的权重,赋予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以更为重要的地位。以此为信息隐私的伦理辩护提供更为有力的根据,并为大众隐私意识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伦理向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信息伦理及信息服务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信息伦理问题,并提出通过信息伦理建设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21,(2):109-115
以资源基础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52名一线服务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信息共享和吸收能力在顾客参与对员工服务创新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与调节作用,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顾客参与不仅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员工服务创新行为,还通过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影响员工的服务创新行为;吸收能力不但能够正向调节信息共享与员工服务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还增强了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伦理约束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伦理的隐私问题、商品信任危机、知识产权问题及信用与支付手段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子商务伦理约束模型,为我国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伦理约束有效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信息社会中个人信用信息的价值凸现出来,传统的法律制度难以满足对个人信用信息既利用又保护的需要.将个人信用信息纳入财产法保护是符合法理的,个人信用信息具有财产属性,在财产法中设定信息财产权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保护可以在尊重信息主体意愿和维护信息主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信用信息的流动和利用,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