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树     
正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说:"像是蜜蜂酿蜜那样,我们从万物中采撷最甜美的资料,来建造我们的神。"里尔克是我喜欢的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具有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的神,永远存活在他的诗意里,存活在他的文字中。而我的神,则一直存活在大地上,存活在岁月中。父亲是个彝族毕摩(祭司),他是我们部族与众神沟通的代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不讳我的‘英雄崇拜’。"他的所谓"英雄",是这样一些人物,近现代的,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意大利诗人邓南遮,还有英国的托玛斯·哈代??他的理由:"山,我们爱踹高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近大的?"对于这些英雄,他不仅阅读、翻译他们的作品,还说:"在我有力量爬的时候,总不教放过一个‘登高’的机会。"他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不仅是独步一时的大诗人,也是震烁古今的大思想家。他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一》中说:"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九》中又说:"群言之名‘我’也无算数,非圣人所名;圣何名?名之以不名。群言之名‘物’也无算数,非圣人所名;圣何名?名之曰‘我’。"将"我"视为万物之源,将"我"推到与  相似文献   

4.
<正>《蓝房子》是诗人北岛写的一部散文集。诗人写散文会让一些人感到奇怪,苏珊·桑塔格写过一篇《诗人的散文》专门探讨这个问题;就连诗人们也对自己的散文"表示了最激烈的不屑",大概"散文味"意味着冗赘、平凡、普通、驯服,"散文之于诗歌,犹如走路之于跳舞",被认为是诗人写作的某种衰退。我在阅读《蓝房子》时,却感觉惊喜,而且时有感动,认为这无损于北岛"精神  相似文献   

5.
胥健先生有意嘱我为其新著词集作序,我颇踌躇。达州诗人龙克特地对我说:"胥主任虽为官员,但骨子里还是个诗人。"其实,诗人做官或官员作诗古往今来多了去了,韩愈、韦应物、岑参、白居易、杜牧、苏轼,包括官至宰相、一度充任过通州(达州)司马的元稹等等,官职都不算很低的,但都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诗名。我所犯难的只是,毕我为其新著词集作序,我颇对我说胥主任为官  相似文献   

6.
张乃光 《大理文化》2013,(3):109-111
在朋友圈,提到赵云,曾有人说他是一个"不会做人,只会写诗"的人。"不会做人"并无贬意,指的是他不太懂得当今社会做人的技巧。我想:这恐怕与他长期浸在诗歌里难以自拔也不想自拔,顾此失彼有关。不过,作为一个诗人,不懂得做人的技巧,并非一件坏事。在面具流行的今天,诗人和诗歌所缺失的,正是一颗与做人的技巧无缘的"诗心"。"诗心"即"童心"。翻开印度诗圣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成功的秘诀在于他有一颗对真、善、美之神虔诚至极  相似文献   

7.
“我所写的一切都是有关俄罗斯的,即便写我自己时也是如此。”"著名俄国诗人叶夫根尼·巴拉金斯基说,'人们应从每一朵花中看到整个世界。'我觉得他的话也可用来评价你的诗,但是与巴拉金斯基所说的相反的一面是你也能在整个世界中看到一朵花。因  相似文献   

8.
对于散文的诠释,多如牛毛。但我比较欣赏的还是诗人牛汉"散文是诗的散步"的说法。不散不是散文,太散不是好散文。我所喜欢的散文是:在散与不散之间,有诗意不经意地弥漫。然而何为诗意呢?如果这样追问下去,我就不敢回答了。因为"诗意"和"禅"甚或和"爱情"一样,是"说不得,说不得,一说就错"的。但是我想,诗应该是美的。因为人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因为美即生活,美  相似文献   

9.
"‘云中的神,雾中的仙’——用诗人贺敬之这两句诗来形容南涧土林,确实一点也不过份哦。"友人阿良曾十分夸张地这样来鼓动我。对他的话,我却不以为然。我到过路南石林,大有除却"石林"不是"林"之慨。  相似文献   

10.
正1943年,聂鲁达骑马参观了马丘比丘,两年后创作了长诗《马丘比丘之巅》,这是诗人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那句"跟我一起爬上去吧,亚美利加的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奔向这里,亲自体验天空之城的神秘魅力。长达500行的《马丘比丘之巅》一共12章,恰与"马丘比丘"(Macchu Picchu)的12个字母以及一天的12小时和一年的12个月吻合。诗人在字句的流转中回顾秘鲁的历史,讴  相似文献   

11.
<走进视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大理白族作家张乃光的散文新著.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它叫我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张乃光一定是想让更多的生活素材走进他的创作视野,在比较、体验、感悟中,创作出有真实内容的散文作品.待我一篇篇读下去,便印证了我的这种猜想.  相似文献   

12.
周锦国 《大理文化》2010,(10):103-112
一大理"赵氏诗人之家"是清代中后期太和县(今大理)以赵廷玉为主形成的白族诗人家庭。赵廷玉和周馥夫妻俩是诗人、和赵廷枢是兄弟诗人、和长子赵懿、三子杨载彤是父子诗人、和祖父  相似文献   

13.
<正>德国诗人海涅在他的一首抒情诗中写道:"我爱过你,现在还在爱着",这优美的诗句用来形容阿赫玛托娃对古米廖夫的依恋似乎再贴切不过了。1903年,未来的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白银时代的著  相似文献   

14.
正《阿斯彭文稿》(The Aspern Papers,1888)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后期创作的一部经典力作。小说中,叙述者"我"为得到伟大诗人阿斯彭的遗稿,来到阿斯彭生前情人博尔德罗小姐和她的侄女迪娜的住处,租住房屋,试图接近迪娜,获得她的好感以取得阿斯彭文稿,然而最终,迪娜因"我"拒绝她结婚的要求而烧毁了遗稿。阿斯彭,不是以雪莱或拜伦为原型的角色阿斯彭,而  相似文献   

15.
平保兴 《寻根》2013,(4):31-35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们的诗歌最早的汉译,目前主要有二说: 1.孙依我是普希金诗歌最早的译者。"我所查到的最早的一首译成汉文的普希金抒情诗是孙依我译的《致诗人》,发表在《文学周报》1927年第4卷第18期。从1837年普希金逝世,  相似文献   

16.
海洋诗是台湾地区当代诗歌中独具特色的创作新潮。巴蜀迁台诗人则是在1949前后因社会巨变而从故乡巴蜀迁徙台湾地区的诗人群体。七十年来,他们在台湾当代海洋诗歌领域的耕耘和收获颇丰。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以覃子豪为代表的巴蜀迁台诗人主要是以诗歌创作、诗歌理论、队伍建设为台湾地区当代海洋诗开启新潮。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以汪启疆为代表的巴蜀迁台诗人在壮大队伍、兴盛创作,彰显诗歌海洋特性和改变"隔岸观海"的传统书写模式等方面,促进了台湾地区当代海洋诗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要罗列一些在当下的流行词,我相信"情怀"一定是其中之一,有着十足的文艺范儿。但是它在多大程度之上落在了实实在在的地面之上,恐怕就需要挂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在刚拿到"80后"白族青年诗人何永飞的长诗集《茶马古道记》时,我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情怀",但我知道,他在诗集中留下的情怀绝非浮躁尘世中的附庸风雅,而是一次紧贴大地之上的追寻与游吟。茶马古道最初起源于唐宋时期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广义的茶马古道指的是串联川藏与滇藏两路,由此连接川滇藏,延伸到不丹、缅甸、锡金、老挝、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境内,并直抵西亚、西非红海海岸的运输线;  相似文献   

18.
正1"在没有西伯利亚的地方,人们把城市之外的大地一概视为流放地。"诗人于坚的想法让我一震,原来我一直都居住在流放地。"流放地"的表述引起了我的联想,苍山西坡的这片汪洋花海,是放逐野性的地域,还是安放心灵的地方?流放是一个有贬义色彩的词条,多少给人壅蔽之感,但这恰恰给了我进一步深入的勇气。大地莽莽,人微如草芥,在杂草丛生荆棘重重的地域,每行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这就是这个世界建立起的秩序,而此地是无序的,凌乱而庞杂的西坡腹地,又一次迎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因客家故乡的文化氛围、家庭环境、家学传承及丰富的驻外经历,他高度认同客家山歌与客家民俗文化,受此影响而提出"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言文合一"等诗歌创作理论,在晚年时期提出了"杂歌谣"的设想;还辑录整理了许多客家山歌,在诗歌创作中借助客家山歌的形式,使用通俗化语言,创作出带有客家山歌风味、描绘客家民俗风情的诗篇,增厚诗作的文化内涵,使他的诗作成为具有新思想的真我之诗。黄遵宪源自于民间文学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白话文写作、北京大学歌谣运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后人评断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郑薇 《世界文化》2013,(1):32-34
俄罗斯白银时代"不合时宜的天才女诗人"马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一位一生都在恋爱的女人。她有毕生相携的丈夫,却从未停止过对爱情的追逐,在她的"桃色名单"上既有诗人、学者,也有公爵、红军战士、演员,每一次她都爱得炽烈,每一次她都伤得刻骨。她渴望成为"被命运选中"的诗人超脱尘世栖居高处,可对爱情的渴望又总是将她拉回尘世让她成为一个凡俗的女人,于是她总在矛盾:成为诗人就意味着永久的孤独,沦为俗世女人则将永远丧失"自己"。她的思索化作一串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