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川事件"是建国初期中日关系中一件能反映两国民间交流的典型案件,其中所体现的交流途径,如抗议日本政府对工人的迫害、为日本被捕民众捐款、与日本民众之间的书信往来、中日两国间互访,都为以后中国的外交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近日,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通讯》在京创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担任总编辑。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培养民众,尤其是加强有对外交往机会人士的  相似文献   

3.
自1908年至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侵华日亟,国人抵货频仍,运动规模大小不等,持续时间久暂不一,共计十余次,频率之高,中外史上罕见.由于进口替代工业落后,抵货运动既给民众生活造成不便,且须承担更高生活成本.民族主义难敌消费理性,大大削弱了抵货运动这一经济武器的政治效力.  相似文献   

4.
孙玉宁 《兰台世界》2014,(10):84-85
马球运动在唐朝达到鼎盛,成为唐人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马球运动对唐朝体育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内在价值,开拓了唐朝体育外交,提高了唐军作战技能,满足了民众健身和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5.
马球运动在唐朝达到鼎盛,成为唐人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马球运动对唐朝体育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内在价值,开拓了唐朝体育外交,提高了唐军作战技能,满足了民众健身和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6.
葛思贤 《新闻世界》2013,(7):258-260
【摘要】NHK政治题材纪录片是国家对民众进行劝服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它对日中、日美关系的剖析和解读,或多或少地受到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这些纪录片中,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被塑造成威胁的来源,而日美同盟则成为日本在外交和军事上的重要安全保障。“亲美敌中”的框架在这样的叙述方式中被建构起来,影响并塑造着观众对于日中、日美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精英华语体系"和"革命范式"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一幅爱国民众合力抗议政府外交失败的图景。通过翻捡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手段"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剧"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镜像"跃然于纸上,其特点是:"学生登台、群众搭台、政府抑台、列强拆台"。五四学群运动并非是失败的,理由是:一方面迫使北京政府延缓签订卖国条约,并给西方列强尤其是日帝在外交上和经济上以威慑;另一方面五四学群运动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使学群维权运动的"涓涓细流",汇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军阀的巨流。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公共外交的形式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俄罗斯在公共外交领域应当说基本上是刚刚开始。作为一个"新手"或"后来者",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在这个过程中,以"今日俄罗斯"为首的多语种电视频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电视为载体,利用多语种的优势,向国外民众传递外交信息,拓宽外交渠道,从而达到媒体公共外交实现的目的。本文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为例,探讨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期归纳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9.
1905年,中国爆发了以抵制美货为中心内容的反美爱国运动,史称抵制美货运动。 一、美国的排华政策导致了抵制美货运动 抵制美货运动的起因,在于美国政府奉行排华政策。19世纪中期,为解决太平洋沿岸开发工作中劳力不足问题,美国政府鼓励资本家招募华工。自华工踏上美国土地之日起,排华行为便时有发生。1869年,随着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建成,太平洋沿岸劳动力奇缺的  相似文献   

10.
杨艺 《新闻通讯》2012,(11):25-27
近日,日本一意孤行购买钓鱼岛的行为激起中国民众极大愤怒,无论在网络还是民间都形成了强大的爱国主义舆论。韬奋先生曾说过:“我们要重视舆论的力量,我们更要知道舆论力量之所由来。”从中日钓鱼岛事件中,我们可以探析出爱国主义舆论形成的五个过程和三个特点,并在事件尚未结束之前,希图媒介、政府能给予这种民情舆论以积极、良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和亲政策是统治者的一个外交手段,其主要是以公主为工具来实现的。有唐一代对于少数民族亦采取了和亲政策,在和亲的过程中,真假公主制是唐外交策略变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其政治、军事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杨思信 《档案》2024,(2):28-35
以全面抗战爆发后动员民众需要及话剧力量的西移为契机,战前几乎没有话剧演出的兰州,亦在战时兴起了热烈的话剧运动。战时兰州话剧运动,可略分为“抗战话剧兴起与独幕剧演出的高潮”“新西北剧团、青年剧社的成立及其演出”“抗宣八队、外来演剧力量与第二次演剧的高潮”“断续中的的兰州话剧演出”共四个时期。八年中,兰州共出现话剧团体41个,上演独幕剧87种,多幕剧75种,另有一批著名剧人在此活动。战时兰州的话剧运动,对本地抗战宣传与民众民族国家意识的激发、各种款项的募集及民众平时的休闲娱乐等,均做出比较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的外交首秀博得了满堂彩。短短九天,外交之行展示了国范儿、发扬了国威,也催热了国货。从两位的着装到外交礼品,无一例外都是国产品牌。彭丽媛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将上海老字号护肤霜百雀羚作为"国礼"相赠。这个老上海人印象中印着四只喜鹊的蓝色铁盒,几乎在一夜间找回了昔日的荣光。另外两件礼品是阮仕珍珠礼盒和大熊猫图案蜀绣。其中,阮仕珍珠来自中国珍珠的最大产地浙江,2011年时它就已被国家礼宾司选为中共中央高级代表团赠送重要外宾的礼品。而蜀绣作为四川特色,常年都有政府部门采购,作为国礼亦  相似文献   

14.
新任驻日大使崔天凯如何将个人风格融入中日外交当中,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曾纪泽是晚清外交的代表性人物。考察曾纪泽外交生涯中与欧洲舆论的对接、对话甚至碰撞,能够丰富我们对晚清外交事业的认识。通过在欧洲报刊上发声以实现外交目标,是曾纪泽与众不同的外交策略。在中俄《伊犁条约》谈判、中法越南交涉等外交活动中,曾纪泽频繁参与欧洲新闻舆论的塑造,积极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曾纪泽“对话外洋”的尝试展示了晚清外交事业的艰难探索历程,而提炼曾纪泽对欧洲舆论的运用所呈现的国际对话规律,亦是考察晚清外交事业发展逻辑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6.
抗战烽火唤醒了本以求真为目的的大学者顾颉刚胸中爱国救民的热情,在"到民间去"的时代氛围下,他走出象牙塔,面向民间,开展了卓有成绩的民众读物运动。他的民众读物运动具有寻找代理人进入民间、正视民众的学习方式以及尊重民众原有文化等特点。这就在梁簌溟、晏阳初等领导的民众教育运动之外,探索出了知识分子走向民间的另外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7.
明清对日外交文书的写作植根于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明清对日外交文书的写作,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内容的合理叙述,在行文中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自身的情感诉求,这一点值得当今外交文书的写作模仿借鉴。  相似文献   

18.
郭静静 《新闻世界》2013,(9):305-307
人类文化交往由来已久,文化外交亦并非新鲜事物,而全球化的进展更让文化外交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崭露头角。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我们如何在文化经济大发展中占据文化的主导地位,提高文化外交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曾任驻法大使和外交学院院长,退休以后,以丰富的政府外交阅历为底蕴,以从事外交50年的经历为基础,活跃于各国的公共外交舞台上,以卓然的交流艺术向世界说明中国,于温和之中近乎透明地捍卫中国形象。《公共外交札记》一书,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本研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以及舆论外交(包括媒体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是其中之一的经济外交载体。文章从国际经济论坛、经济谈判、能源外交、公司外交与国际经济援助等方面,阐析了经济外交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