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更应该具有合作交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理念.郑毓信先生更是指出,数学交流“应被看成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有鉴于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交流的有关课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1]、文[2]对中学生数学交流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学生数学交流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文[2]还从观念和操作两个层面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课堂数学交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但首次把“数学交流”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目的而明确提出的,是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1989年制定的((NCTM美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这份文件将学校数学内容分为解决问题、数学交流、数学推理、数学联系四条线索,并详细制定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各年级对数学交流的教学要求与评价标准.英国在1989年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文件”中也提出:“数学活动应能够使得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在应用数学中注意数学交流”;在1995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文件中,有一项教学目标是发展数学语言,并将数学交流贯穿于四个学段.日本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数学地表示、表达”;法国在教学大纲中提到,使学生“能明确地表述”,“使学生在书写和口头交流方面形成清楚的习惯”.此外,在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都把“数学交流”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3.
池进芳 《广西教育》2008,(25):42-43
“操作”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的课堂。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参与假性“操作”较多。所谓假性“操作”就是教学主导代替了教学主体,使主体得不到真正“操作”和在“操作”中受益,也就是教师“包办代替”的伪“操作”。假性“操作”往往表现为以教师的教学展演代替学生的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数学教育改革中,我们对数学交流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数学交流教学,就是组织学生“不仅读(数学书)、写(数学作业)、还要去讲(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听(倾听别人的想法)。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过程就是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语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数学交流教学就是为学生用数学交流的形式知数学做数学创设情境。一、交流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操作和主动参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重要是无可否认的,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操作和主…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容易把它片面地理解为“数学教学就是活动的教学”,错误地认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因而,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教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教学课程标准中谈到“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顺应世界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教学生活化成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部颁《小学学具配备目录》中的学具,使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从“玩”、“做”中学习.有利于实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是以活动任务作为驱动,把感知学习与操作学习融合在一起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的意义进行浅析,并结合教学案例对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湖南教育》2006,(9):11-1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课标提出这个要求后,按照课标编写的数学教材,几乎每节课的开头都安排了情境图,有些习题里也安排了情境图。相应地,课堂教学是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情境几乎成了数学新课程最重要的关键词。当下新的声音又风起云涌:“情境繁华的外表弱化了数学的本质”“情境的生活味太浓了、数学味淡了”“热闹情境的背后,学生无所适从”。那么,数学课堂究竟需不需要情境?需要怎样的数学情境?我们组织了这次关于数学教学情境的讨论,以期解决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  相似文献   

11.
“数学实验”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实验指的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试验或思维活动,是探索性学习和教学的形式.在发达国家中,数学实验已成为常见的教学形式.近几年,笔者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对如何开展“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活动,做了以下尝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热闹的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数学活动,静静的数学思考也是数学活动.其实只有经过数学思考后的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以培养与发展.因此.数学课堂需要学生动起来,也需要学生静下来,作为教师因注意让学生动静结合.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也就是说“静”能为“动”服务.当课堂教学中学生过度活跃.过度散乱时.  相似文献   

13.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自主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引导、帮助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学、尝试、猜想、操作、交流、总结、实践反思等形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文章结合数学教学中的沉默现象,阐述了破解数学教学中沉默的种种举措。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S环境下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代数系统(CAS)是高等数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认知工具,对教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CAS不仅是强大的作图、运算工具,而且是构建“多元表征”教学环境的有力工具,是提供数学实验及其他数学实践活动的强有力手段,能极大促进数学思维。高等数学教学利用CAS可以使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交流互动等学习方式得到具体体现,在强化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掌握数学基础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发展其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洁 《云南教育》2005,(31):48-4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隋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掌握好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培养其取近似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绔沧的形成过程。“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因为过分追求“热闹”而使数学课缺少了思维含量的现象。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就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教学训练。汇报交流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数学思维才是数学活动的“灵魂”的观点,并阐述了解决“热热闹闹”的数学课堂教学背后存在的放任、随意与浮躁等问题的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