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是一个民族大千世界。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中,每一个民族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显示着气象万千的个性。这些个性的生成是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直接相关的。依傍江河的民族,必然善于舟辑和捕捞;依托草原的民族,自然善于骑射和牧养。各个民族为了生息繁衍,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着各自的生存方式,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特征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北欧生活着一个人口约7万的少数民族,称萨米人(历史上曾被称为拉普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挪威(3.5万人)、瑞典(1.7万人)、芬兰(0.6万人)和俄…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服饰色彩化的最初形态是自然色彩,是以自然现象对远古人民的直接反映与人们对它的直接感知为特征,斗转星移,日月生辉,自然色彩给予古代先民灵感与启示。从普照万物的太阳到给予人类温暖的火种,以及动物殷红的鲜血。红色,对于原始人类不啻温暖、食物、安全、希望和生命,因此获得莫大的崇拜和敬仰,红色自然成为原始人类最关注的色彩。这种自然色彩是最初服饰色彩化的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神话传说中理想景观模式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与宗教是原始的哲学和宇宙观,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思想,它们同所在地理环境中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紧密联系。“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地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到古异,淑诡可观”。神话与宗教不可分,“神话从一开始就是潜在的宗教”,“宗教在它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不可分解地与神话成分相联系并且渗透了神话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是原始和早期农耕社会对人类的恩赐。因为信息的往还等于零,所以人们在一定的、不变的地域中生活,至於文化的产生,它依据的是自然的合目的性,当这样或那样与大自然的目的相侔时,便会留下弥足珍惜的文化,这文化除体现自然的目的而外,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目的和需求。由於每一个族群所见、所知、所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5.
借用现代文化人类学的观点,一种民族艺术的成熟要求对人、社会、自然的阐释和描绘能用"本我族类的眼光"。而这种文化样式能在"他者的目光"中成为研究人类文化创造力的范本。CCTV制作展播的《中国油画人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创造和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突破以往文化遗产的范畴,以更具生机的要素结合更为复杂的文化内涵,在更大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中进行拓展和延伸。其中,城市类文化景观往往是经过数个世纪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期发展变迁逐步形成的景观;往往是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为广大民众熟悉的景观;往往是反映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美学价值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过去受明程度发展的历史局限,人们无法克服地理环境对自己活动区域的限制而不能了解身外世界,自然在人们心目中是无法征服的对象。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现代通讯工具日新月异,使得生活在地球上人们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而“地球大家庭”的出现,将来自不同区域的化现象集中在一起。受自然影响而形成的不同化类型差异,引起了热爱世界和平发展的人们的研究兴趣。自然选择并影响着人类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水是自然的元素,也是生命的依托。人类对于水的需要,就如同一切生物体对阳光与空气的需要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文化,是在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有了保障之后,才在社会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可以说,中华早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得益于绵延千里滔滔不绝的黄河与长江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从古到今人类所创建的一切文化,都是引导人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生存样态,应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启迪了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引导着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文化是指导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灵魂。人类要进步发展就必须求真崇善、除邪斗恶。我们一是要认识到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多样性状态与格局;二是要遵循"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正确指向,牢记环保使命;三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认为"主体自然"和"客体自然(环境)"在文化传统生成中扮演着一种"自然规定性"(包括主体自然规定性和客体自然规定性)的角色。半封闭的内陆大河型和典型的资源丰富型的客体自然规定性是中华文明的文化传统在物质生产实践向度表现为一次性创造后的重复性与保守性、对自然的强烈依附性特征,在社会交往活动向度表现为持续时间非常长的具有强烈宗法色彩和王权专制主义的"虚假的共同体",在理解解释行为向度表现为尚中(崇天、尚根)思维特征的成因,也是其强烈农耕气质文化主体精神特性的成因。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历史唯物主义地重构文化传统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解释方式、主体性精神方面,我们必将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