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探讨“双一流”建设中目标设定、实施路径及评价机制的基本分类、逻辑转型及战略转轨,是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且极具重要性的理论问题。“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模式”,整体目标意在引领和推动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在“双一流”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项目推进和制度推进两种典型的推进路径,由项目推进过渡到制度推进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对“双一流”建设成效的评价包括作为一种学术层面的评价和作为一项政策层面的评价两种类型,由学科建设与评价思维过渡到学术建设与评价思维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职教法》提出要“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其中“协调发展”是对旧版《职教法》的继承,“统筹推进”是对旧版《职教法》的发展。该条款对于改变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规模结构、经费结构和各地发展不协调现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当务之急,是要抓住“规模”和“经费”这两个结构性指标“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要依法落实各级政府“统筹推进”的主体责任,做到“不缺位”;另一方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校企合作”,做到激发办学活力“不越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这对于在大学生中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高校迎来了“90后”大学生,他们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思想观念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针对新的形势,加大推进在“90后”大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显得尤为重要,而实践则是在“90后”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好手段.运用实践是在“90后”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也是发展党的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推进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光辉灯塔,电大教育事业必须充分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三个代表”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加速度”、“大一统”和“边缘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施区域推进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三个“突破”:东部应整体推进,实现“面”的突破;中部应积极跟进,实现“片”的突破;西部应扬长避短,实现“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校务公开是高校管理法制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的时代要求。近年来,我校在推进校务公开制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结合其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总结出许多具有特色的做法和经验。我校推行校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明确“一个提高”、抓住“三个环节”、注重“五个结合”。“一个提高”就是要提高对推进校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三个重要环节”是指在推进校务公开工作中,通过抓住完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和双向反馈机制三个重要环节来推进整体工作;“五个结合”是指校务公…  相似文献   

7.
李德 《云南教育》2008,(19):34-35
“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是云南省结合自身实际在新形势下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建水县认真把握“三生教育”的实质和内涵,并使之与教育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工作特色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8.
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是新时代加快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进程的重要行动指南。高校应从“三重维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大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切实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黄俭 《湖北教育》2010,(7):12-1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是政府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因地制宜,克难推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这些经验无不表明,推进教育均衡的过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体现。二者的高度统一需要我们在正确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理念和措施,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和素质教育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0.
杨静  张彦文 《科教导刊》2023,(28):83-85
“双师型”教师是实施“双高计划”的核心力量,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双高计划”建设的成效。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进高职教师职业化发展,推进“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测等,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易地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和合”文化为核心,打造“和合”校园。“和合”之后,追求和而不同。“和合”是对原有传统、价值观的融合和继承,“和而不同”则是在传承基础上的迭代和再生,从推进教学改革、凝聚教师团队、打造学校特色等维度渐次推进。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是面向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提升活动,打造“保教规范,推进策略”的专业培训模板.要把握“保教规范”与“推进策略”的基本内涵,理清两者关系,明确“保教规范”目标,精选“保教规范”案例,拓展“推进策略”途径、保障“推进策略”机制等,以促进培训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素质教育起码有两个共识:一、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推进教育改革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步履维艰,很少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素质教育依然没能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冲突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没有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致。 一、研究概况 第一种观点认为,要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先动摇“应试教育”存在的根基。那么,“应试教育”存在的根基是什么呢,这种观点认为,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世纪之交培养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教育的一场革命.“全面推进”的前提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全面推进”的关键是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实施素质教育要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创造相互配合的社会环境,以及协调发展教育机制;“全面推进”的重点是基础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两课”教学中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两课”实践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突出“两课”育人功能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是当前“两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1993年,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九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综观基础教育目前的改革形势,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氛围营造是令人乐观的,但在推进的速度和质量上却不容盲目乐观。这虽可归因于克服“应试教育”影响是需要时间的,一些关键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快乐读书吧”板块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意在实现课外阅读的课程化。将“快乐读书吧”板块看成是连接课内外阅读的桥梁,绘制“经”“纬”图,要做到:通过文体推进和策略推进,实现“经”度推进;通过与本册教材相关栏目内容的融合、与教材其他内容的融合,实现“经”“纬”融合教学。  相似文献   

18.
高考内容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而“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21世纪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要突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提高素质。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与此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略论"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治校、治教理念的发展。我们要推进“依法治校”,以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以德治校”,以提高学校品位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两个结合”的提出,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唯物辩证法与“朴素辩证法”的相通,唯物史观与“民本思想”的契合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与“大同社会”的相似是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科学性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合理性逻辑。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需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同时,立足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共同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