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备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要调整好课堂的教师定位;要确定学生学习目标;要改变课堂结构,凸显师生互动;要做好组织引导,落实合作学习;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备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要调整好课堂的教师定位;要确定学生学习目标;要改变课堂结构,凸显师生互动;要做好组织引导,落实合作学习;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81):63-64
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冲击力。教师想要创新教学模式就要从备课环节开始。集体备课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备课方式,教师可以在这种备课方式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有很多好处,可以相互促进工作进度,彼此之间可以形成心理支持,增强教学动力。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小学教育是学生们的重要启蒙教育,是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减负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集体备课对于教学模式会有最新的思考,也是教师最具合作精神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温彩娥 《教师》2019,(9):74-75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切切实实做到以生为本,采用“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时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重心,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点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行以“问题―自学―合作―感悟―检测”为基本结构的“五步教学法”,创设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校本教研形式,能有效地发挥教师智慧,促进教师合作交流,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从教学实践看,笔者认为教师集体备课必须理顺四个关系,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备课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准确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对于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积极推崇。在课堂上学生要求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讨论,那么,加强合作与讨论也成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必然趋势,所以,教研活动的核心之一是集体备课。不过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走出集体备课误区,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兆斌 《生物学教学》2002,27(11):14-15
如何使生物学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这是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谈点看法。1 在教学设计上 ,由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传统的备课往往以教师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为中心 ,重点是备教法 ,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活动往往被忽视。因此 ,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要从转变备课的重点开始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1 由钻研教材为主转向研究学情为主 教师备课的参考依据是教材和教学参…  相似文献   

8.
王飞 《江西教育》2009,(3):10-11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专业智慧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动用思想催生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思想含金量。单纯的教师个体独立备课由于缺乏资源共享、责任分担、瑕瑜互见,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合作备课的出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打造有效课堂?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合作、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条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发展,师生共同开展更精彩而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一、精心备课是有效课堂的基础精心备课的关键是"吃透两头",既吃透课标和教材,又  相似文献   

10.
合作备课,是年级备课组成员(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即将教学的内容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研讨活动,基本目的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事实上,科学的合作备课不仅能够提高对某个知识点的施教水平,还能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得到了绝大多数学校的认可和使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较为典型的是有些地方出现了合作备课依赖症:教师不再独立研究教材和教学设计,只等合作备课写出的统一教案,并最终以此为标准上出同样的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备课的过程表现为:先以单元为单位集体研讨,  相似文献   

11.
区域推进式合作备课是缩小村小与乡中心小学教学质量差距.让村小与中心小学共同提高、均衡发展的一种备课模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以中心小学为龙头.带领村小开展合作备课作为切入点。以各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区域推进合作备课。主要做法是:安排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全乡学科备课组长.组织全乡教师进行合作备课.在合作备课中启迪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2.
吴瑞云 《教育》2015,(2):51
为进一步深入研讨"小组合作竞学背景下的五环教学模式",展示学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特举行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展示课活动。此次展示课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课改理念。备课时,教师们以集体备课形式共同磨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展示活动形式多样,合作学习效果良好;教师语言精练流畅,模式运用娴熟:听课教师积极听课,认真记录。听课后,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例研讨的形式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指出教学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当前我国课堂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备课中做到以生为本,课前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课后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上出优质课的基础,是教师将课程转化为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桥梁。克拉克和英格在探索备课怎样影响教师课堂活动的研究中,对早期研究进行回顾,发现备课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1]。这一基础领域的研究对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有重要意义。回顾国外备课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专业智慧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动用思想催生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思想含金量.单纯的教师个体独立备课由于缺乏资源共享、责任分担、瑕瑜互见,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合作备课的出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证据意识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思维前提,证据课堂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主阵地,而证据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深度备课深度设计,所以打造证据课堂应从深度备课开始.为打造证据课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基于证据选择教学资源,将证据和逻辑融入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用深度备课和深度教学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袁胜菊 《新疆教育》2012,(14):153-153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构建高效课堂,尝试创造一种高效、程序明晰、易操作的集体备课模式,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合作能力不仅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尽快适应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角色,外语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应加强合作学习,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研究、课堂观摩、课题研讨等各种形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同时为教师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于是,集体备课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各个学校教科研的一大亮点,而集体备课的核心是学案设计和形成。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那么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展示魅力的舞台,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乐园,奏响和谐的乐章,必须借助学案的有效指导,因此一份熟谙文本、研透学情、教法灵活、学法新颖、教具准备齐全的高质量的学案自然成为集体备课的重头戏。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几个程序进行研讨,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案潜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区域推进式合作备课是缩小村小与乡中心小学教学质量差距,让村小与中心小学共同提高、均衡发展的一种备课模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以中心小学为龙头,带领村小开展合作备课作为切入点,以各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区域推进合作备课.主要做法是:安排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全乡学科备课组长,组织全乡教师进行台作备课,在合作备课中启迪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