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数学概念的比较,往往以“求同”与“求异”作为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两种不同目标的思维活动,分别称作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对立统一于比较之中。一、引导学生在异中求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概念的本质,可以列举各种对象,引导学生用求同思维去认识和发现对象中的共同属性。  相似文献   

2.
比较,是把多种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以便确定客观事物或客观现象相同、相似或相异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分清事物的异同,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其达到对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以便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一、提供材料,通过比较,形成概念 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因此,在新知引入时,引导学生观察具体材料,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各种材料的共同点聚集拢来,使不相干的特点被排除而舍弃,为思维的抽象作准备。教师提供的一组具体材料,应体现知识的本质属性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多变的情景,以便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比较”是思想上区分客体、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使学生正确认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握知识的本质,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比中辨异,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表面上相似、本质上不同的事物往往是学生概念混淆、认识模糊、解题错误的根源。教学时,教师应从概念定义与典型实例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加明  相似文献   

4.
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心智操作,是一种对知识信息进行深加工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较,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程度。  相似文献   

5.
所谓比较就是在思维中确定所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是数学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比较,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分辨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一切的。”由于我们要“了解”的内容不同,所以比较的方法各异,功能有别。现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简述比较的方法及其功能。 1、鉴别比较,区分异同为了加深对某些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种属关系概念处延范围,我们可通过对具体概念、问题的鉴别比较、区别不同点,明确相关概念的区别及逻辑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几个是最简二  相似文献   

6.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也称对比,是确定对象之间相异与相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比较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而又有差异的知识,分别进行分析、区别、归纳,辨析异同,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比较思维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维方式,它能使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一、类比法在概念和规律教学方面的应用类比法是根据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找出它们其它性质的相似处。比如在讲授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概念和规律去进行比较或类比,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克服了学生思维的缺陷,使难点得以突破,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去合成新物质,发现新物质,而是要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利用创造性思维去发现他未曾学过的化学知识,对一些课本上没有介绍的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有说服力的见解。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抓住教材中的每一个可利用的素材,去引导学生探索末知的概念、原理、反应规律,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探索性化学实验教学是通过教师创设新教学情境的质疑,学生查阅资料,提出假设预见,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总结和概括等一系列实践和思维活动去探索知识,形成概念。这种探索性的学习形式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获得了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黄清柱 《云南教育》2003,(10):44-45
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的,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性,这种联系性可以引导人们进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思考,这种联想可以引发人们发明创造出许多新的东西来。小学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很强的特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许多新知识往往是在某一旧知识基础上扩展而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提出了一种学习方法——发现法,他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更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用“发现法”读书,可以使思维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通过头脑的思考,去“发现”新的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获得智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发现法”即“问题”教学法,或叫“设卡法”.提问,对于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问题,是引导学生思维向前跨进的起点,它推动着思维活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电场、电场强度是高中物理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是理解、掌握电磁学知识的基础。但由于概念抽象,故又是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点。笔者拙见,突破这一难点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严密知识教学的逻辑系统,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受到正确的抽象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教育和熏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通过比较、类比、归纳、综合等逻辑方法,使学生在流畅的思维活动中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概念。一、运用迁移规律引进电场概念  相似文献   

13.
李德才 《贵州教育》2013,(12):30-31
电阻的概念是从实验中总结而得出的,同学们容易理解,印象深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电阻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以电阻为引导,驾驭电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我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普遍感到电学知识难学、难懂。通过对8个初二班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刚开始的几节内容比较好理解,可学到第七  相似文献   

14.
所谓异向思维,就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新的远景、途径,假设、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向不同的方向展开思维,通过全方位比较印证,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否定思维所谓否定思维,就是先否定已有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去比较印证而得出另外结论的思维过程.斯宾塞曾讲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断.”否定思维正是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引导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下,激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旨在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一改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方式。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开启思维的闸门,亲自探索和研究事物的实质,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去进行学习,去发现并揭示事物的本质。由于引导发现法教学并不直接讲出现成的概念、结论或法则,教师只是把事实、问题揭示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励学生自己去思维、去探索、去发现。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能扎实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以下…  相似文献   

16.
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利用实验在质疑和释疑中掌握化学知识,学会思维,从而打下基础。那么,怎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想象、分析、比较来培养问题意识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新教材中化学教学如何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善于引导激发探究意识现代教学论指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探究发现,这种发现会使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因此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新规律。例如,学习了“烷烃”这一节后,要求学生比较下列物质沸点的高低:丁烷、2-甲基丙烷、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如果只…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学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激发和拓展,让学生利用现学的知识,去探索、去创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想的基础。比较是一种逻辑方法,学生掌握好比较的方法,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的能力应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数的整除”教学单元中,概念很多,内容抽象,概念间又有较多相近和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往往产生不少错误。为此,教师在复习本单元时,将有联系的、容易混淆的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逐步领悟和学会比较法,并发展思维。 一、在辨识异同时,渗透比较法。 在本单元中有较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整除和除尽”;“质数和合数”;“约数和倍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等等,这几组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复习时若运用比较的方法,把它们的相异之处揭示出来,便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质数和合数这  相似文献   

20.
《啄木鸟》(第二册)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记叙啄木鸟给老树治病,使病树重长新叶的过程,说明啄木鸟是一种益鸟,是“树木医生”。其中,“这个医生就是啄木鸟”一句是课文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弄懂这句话呢?应抓住啄木鸟与医生之间的共同点(救死扶伤),老树与病人之间的共同点(病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