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4日,不满12岁的中国小姑娘伏明霞在第二届友好运动会上勇夺女子10米跳台冠军,新华社西雅图专电,称伏明霞“成为最年轻的‘跳水皇后’”。8月6日,国内报纸大都刊发了这则消息,其中有的采用了电讯稿的说法,读后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但是,人民日报从标题到正文,均只称“小将”而未称“皇后”,只说地“一鸣惊人,夺得金牌”;工人日报则称“满脸稚气的中国小姑娘伏明霞不负众望,勇夺冠军”,在次日二版所发综述中也只称“冠军”而未称“皇后”;文汇报虽未发消  相似文献   

2.
“惟一”或者“唯一”的释义是 :只有一个 ,独一无二。以前都是“唯一” ,近些年多被改成了“惟一”。是“惟一” ?还是“唯一” ?到底哪个更准确 ?在古籍中 ,唯、惟、维三字通用 ,在《词源》“惟”字的注释下特别说明 :《尚书》用“惟” ,《毛诗》用“维” ,《左传》用“唯”。从字源上看 ,唯、惟都不是“只”“独”“仅”的本字。《说文》曰 :“惟 ,凡思也 ,从心 ,隹声” ;“唯 ,诺也 ,从口 ,隹声” ;“维 ,系车盖维也 ,从系 ,隹声”。就是说 ,“惟”的本义是思 ,考虑 ;“唯”的本义是答应 ,应答声 ,成语“唯唯诺诺”中的“唯”就是它的本…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1日,国际足联在韩国釜山举行2002年世界杯决赛阶段参赛队分组抽签仪式。期间,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诸多媒体,都将在本届世界杯上除东道主外惟一的一支无须参加预选赛便可直接进入到决赛圈的球队——上届冠军法国队称作为“卫冕冠军”。窃以为,这种提法是不妥贴的。何谓“卫冕”?“卫”指保卫、捍卫;“冕”指帝王礼帽。  相似文献   

4.
8月4日,不满12岁的中国小姑娘伏明霞在第二届友好运动会上勇夺女子10米跳台冠军,新华社西雅图专电,称伏明霞“成为最年轻的‘跳水皇后’”。8月6日,国内报纸大都刊发了这则消息,其中有的采用了电讯稿的说法,读后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相似文献   

5.
“二手货”是记者采访的间接材料,大凡他人提供的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内部情况之类,都可算记者采访的“二手货”。据我观察,如今新闻界颇有一些靠“二手货”看家的主。这些同志对于攀高涉险、奔波劳碌的采访任务,从来敬而远之;偶尔奉命“下凡”,也大多在“中层”梗阻,所谓采访,不过是编摘几份“二手货”而已。记者采访先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看看材料,以把握全局,发现线索,是很有必要的.有时还  相似文献   

6.
“记者”也者,按《辞海》的解释,是为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记者的工作,一要采,二要访,然后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组织整理成新闻报道。然而,也有这么一种“记者”,对于他所报道的对象压根儿不曾见面,更无一言半语交谈,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报道”。我手头有一封江汉油田的读者来信,说是某报报道他们油田一个宣传科长的事迹,署名记者并未到他们油田采访,更未访问过这位科长和他的同事。原来,那篇报道是从油田现成的材料和报道中摘抄编成的。呜呼,“记者”竟成了“抄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报纸上貌似通讯的公关(形象)广告有增长趋势。《人民日报》也开始推出“中国地方形象展示”系列广告。今年9月15日,该报以一个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抢占制高点,赢取新辉煌”的广东省珠海市。这组系列形象广告将陆续刊载,直到明年12月为止。  相似文献   

8.
“二手货”是记者采访的间接材料,大凡他人提供的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内部情况之类,都可算记者采访的“二手货”。据我观察,如今新闻界颇有一些靠“二手货”看家的主。这些同志对于攀高涉险,奔波劳碌的采访任务,从来敬而远之;偶尔奉命“下凡”,也大多在‘中层”梗阻,所谓采访,不过是编摘凡份“二手货”而已。记者采访先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看看材料,以把握全局,发现线索,是很有必要的。有时还可用记者的“新闻鼻”,经认真甄别,从材料中编发出有价值的消息。但是,一个记者如果以编发“二手货”为看家本领,乐于又安于此道,我就  相似文献   

9.
“记者”也者,按《辞海》的解释,是为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记者的工作,一要采,二要访,然后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组织整理成新闻报道。然而,也有这么一种“记者”,对于他所报道的对象压根儿不曾见面,更无一言半语交谈,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报道”。我手头有一封江汉油田的读者来信,说是某报报道他们油田一个宣  相似文献   

10.
各种名目的“评好新闻”这两年不断涌现,令人眼花。什么水利好新闻、气象好新闻、土地管理好新闻、教育好新闻……要是开列个单子,够您瞧几分钟的。各行各业都搞起好新闻评选,利乎?弊乎?各行各业重视新闻工作,岂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新闻”?什么又是“好新闻”?新闻界对此还终日争论不休,政府其他不从事新闻工作的官员们能担负起评好新闻的重任?难免让人生疑。难道真如那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吗?有人不客气地注释:什么是“行业好新闻”?就是经常为某部门说说好话,为其扬扬知名度的就是好新闻。你写篇秕评稿试试看,即使批评到“点子”上,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评不上好新闻。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放话:“我们评×××记者的稿子为×等  相似文献   

11.
乌里 《新闻三昧》2006,(9):33-33
现在读报,有时真有点搞不懂,所见文字究竟是新闻,还是广告?分不清。比如翻开近日的某晚报,被A12版上有关蟑螂的报道所吸引,因为近来家中厨房间也发现有蟑螂。报道一:“蟑螂祸害写字楼,专家指点迷津”报道二:“警惕,蟑螂粪便能致癌”(摘自新闻晨报)报道三:“吃出蟑螂烦恼食客,老板赔礼又赔钱”报道四:“饮水机里游蟑螂,居民忍无可忍”报道五:“白领MM驱鼠记”报道六:“被鼠咬竟成十年恶梦”我想读者见了以上摘录的标题,一定会认为这是新闻报道,确实我当时是作为报道来看的,而且文字中有人有事,这些事情本身又曲曲折折奇奇怪怪,能够成新闻的…  相似文献   

12.
钟鸣 《新闻前哨》2005,(12):1-1
前不久,笔者读到了两则晚报上的新闻,第一篇新闻的标题是: 得手后去看失主表情(引) 笨贼“耍酷” 自投罗网(主) 第二篇新闻的标题是: 成色不好卖不动 回家途中人被捉(引) “倒霉”女毒贩获刑15年(主) 相信不少人会和我一样,“品”出其中变异、酸涩的味道。小偷、毒贩损人利益,危害社会,都是为道德和法治所不容的,是依法惩处和打击的对象。媒体对:于他们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应该立场鲜明地给予揭露和报道。但透过上述两则新闻标题,看到的是作者心态扭曲,价值判断出现了严重偏差。字里行间,看不到作者对小偷、毒贩的憎厌、谴责和鞭笞,  相似文献   

13.
笔者时西方的“新闻自由秒”缺乏深入研究,所以每听有人夸赞,总是将信将疑。因此,后来读书看报也留心起来。岂知,这一来竟使我大吃一惊,对西方世界的“新闻自由”,很不以为然了。且就近摘引几例。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出自西方的新闻,也是有所发有所不发的。比如。1957年5月22日,一架美国B—36轰炸机在新墨西哥州上空因一名军官失误,曾使一枚相当于一千万吨“梯恩梯”的氢弹落到地面(幸未  相似文献   

14.
在口语和报刊上,我常见“执著”误用成“执着”。《辞海》(缩印本)第666页上对“执著”的注释是这样的:佛教名词。佛教有大乘、二乘(即小乘)两派:“大乘”以“无所得”为宗旨,故曰解  相似文献   

15.
细议“精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一词,目下巳被出版界普遍接受、惯常表述和使用了。关于“精品”,大家似乎都耳熟能详,谈出许多道道来。那么,何为“精品”呢?笔者不敢妄揣,查阅了不少工具书,孰料均未见“精品”的词条,即行出版《辞海》(1999年版)也许会收人罢。或曰,顾名恳义,“精品”,“精”之“品”也。这话是不错的。“精”者,“择也”(《说文·米部》),本义指“纯净优质的米”。  相似文献   

16.
距今大约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在卫。一天,学生子路问他:“卫公倘使请老师留下来执政,您老首先要干的事是啥哩?”孔子答:“那必定是正名。”子路说:“您老头脑僵化了点。干它几件实事不好?去正什么名嘛!”孔子叹口气说:“仲由,你不懂。正名太重要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事不行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无所适从,那就什么事都干不了啦。所以啊,君子立了一个名目,就要把道理讲得明白,这是不能马  相似文献   

17.
“的”的用法范围广,“地”的用法范围窄。只有在偏正结构里,这两个字才可能发生混淆;在别的位置上,只能写“的”,不能写“地”,一般不会弄错。所谓偏正结构指的是下面这样的格式: (1) 勤劳勇敢的人民 (2) 古代的文献 (3) 老老实实地学 (4) 特别地高兴偏正结构包含前后两部分:后一部分(“人民”“文献”“学”“高兴”)是整个格式的主体,叫作“中心语”,前一部分(“勤劳勇敢”“古代”“老老实实”“特别”)是描写或限制后一部分的,叫作修饰语。  相似文献   

18.
运用接受美学视角,对近20年(1995—2014)台湾文献信息网所收录之98篇“诚品”学位论文,分别从效果史、阐释史,以及影响史三个方面,探讨台湾学界对诚品的相关研究。进而指出“诚品”形象构建的学术轨迹。  相似文献   

19.
“公路穿街(或穿村)”、“某某公路(或铁路)经此”这些词,在报章杂志上,屡见不鲜。仔细推敲一下,会发现,铁路与公路都是线状人工建筑物,是静止的,不会移动的物体,其后接“经”与“穿”构成主谓结构,就不够妥当了。我在编写地名志时,开始也碰到过“公路经村东(或村中间)”、“公路穿境”之类的用法。在座谈会上通志文时,有人提出“公路不能‘经’也不能‘穿’”的意见,开始还不以为然,后来有人建议我查找文字根据。我翻阅了各种辞书,果然发现“经”与“穿”的释义都不为这种用法开绿灯,只有报章杂志上有这种提法。在另一次座谈会上,编委们专门研究“经”与“穿”的用法。结果大家得出一条结论:“世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文字,虽系明显错误,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由此我想到:当编辑切不可以讹传讹,造成“约定俗成”的事实。后来,我在编写交通信息时,就避开了“经”与“穿”,而改用“镇区东西走向的人民路,与徐州至西峡公路相通”;“郑南西线公路在村北”;“村中间大街,与某某公路相接”等。  相似文献   

20.
读10月6日《今晚报》的文摘版,有一短文题为《一位作家“贪污”一只桃》.说的是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把“广为人知”的典故“二桃杀二士”写成“一桃三士”.那位作家说:“中国古代有则成语‘一桃三士’,讲一个桃子不说究竟赐给三个有功的大将中的哪一个.结果他们互不相让,以决斗分雌雄,最后皆死于对方的刀剑之下.”文章批评得很幽默,说:“这位作家不仅‘贪污’了一个桃子,还把三位大将的‘自杀’定为他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