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开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隐性课程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对人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影响,其德育影响是最大的,居于核心的地位。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课程理论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不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现象的根本原因。对高校德育中的隐性课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设计与优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和谐,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德育显示课程和隐性课程是当今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两种最基本形式。二者各有优势,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尤其要促进德育隐性课程显性化。艺术院校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其德育隐性课程显性化也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4.
何斌 《高教论坛》2014,(3):11-13
高校隐性德育课程中的隐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需要我们重视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状态不同于其它任何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处在不成熟时期,是思想、品德、政治观念的形成时期,做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就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特点,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期高校的德育教育的任务,从中研究掌握高校德育教育的规律。本文就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规律性的探讨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陈梦瑶 《教师》2012,(14):13-13
隐性课程是高校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关于德育隐性课程的现有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应该扩展至对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探索、对学生德育发展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研究和对隐性课程德育效果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德育隐性课程的建设包括德育隐性课程的载体构建和隐性课程德育功能实现的评价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高校大学生生员结构的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德育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及其发展,德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把德育工作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来常抓不懈。高校德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高校德育建设中,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研究高校德育建设中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导向,探讨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的心理引导作用,做…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只有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改革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对德育教育的新要求,开拓网络德育的新途径,才能创造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顾莹  黄建龙 《考试周刊》2009,(25):44-45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健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美育的本质和德育功能角度揭示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助于为高校德育教育探寻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李海燕  张成 《江苏高教》2007,(6):117-119
加强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高校德育科学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思想、环境心理学和隐性课程论等理论是构建高校德育环境的理论依据.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则形成了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