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兴起的手语和汉语双语双文化教育,对我国传统的聋儿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要想做好双语双文化教育,就要把聋儿的需要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充分考虑聋儿的差异并尊重聋儿的选择。一、医学模式决定了聋人教育的不公平性和缺乏民主的精神要了解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的精髓,应先正确认识聋人群体,承认聋人文化的存在。之前,一直通过医学模式来认识聋人群体,这种模式也称为病理学模式或临床模式。这来源于非聋人观念,由此观念制定出标准或规范,并不断研究和实施特殊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聋儿双语双文化项目" 中期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至201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聋儿双语双文化项目"进入第二周期,为了推动"聋儿双语双文化项目"的发展,对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采用现场录像、数据统计和资料整理等方法,对聋儿双语课堂教学、手语和书面语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项目的各项教学活动是积极的、有效的,有助于聋童较为熟练地掌握手语,同时,促进了聋童汉语书面语的发展和口语的学习,提高了聋童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双语聋教育使聋童获得真正平等的教育机会.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得到及时发展,将促进聋童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尤指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双语聋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意义上确立手语的语言学地位,解决聋人师资问题及提高家长手语培训水平.在借鉴挪威、丹麦等国家双语聋教育经验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现实条件,探索我国本土化双语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4.
重视发展聋人的母语——聋人手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聋人手语是聋人的母语。有些国家已逐步采用“双语教学” ,从语言学的角度和从生存环境对聋儿语言能力的影响看 ,聋人手语对聋儿学习第二语言 (本国语言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值得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采用隐蔽语义联想启动范式,考察熟练聋人手语-汉语双语者的手语和汉语的语义表征,探讨两种语言的联系模式.结果表明:(1)手语-汉语共享语义表征;(2)手语-汉语的语言联系模式符合修正的层级模型,手语-汉语双语者的语言联系模式与健听的双语者相似,但聋人对手语的依赖程度强于健听人对第一语言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中国手语的概念及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 ,口语教学原则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语的发展 ,也直接影响了聋教的发展。即使在倡导聋校语言多元化、“双语教育”愈来愈被推崇的今天 ,在中国手语的研究中仍然存在概念模糊和称呼混乱现象。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角度论述中国手语、汉语手指语的概念和内涵 ,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中国手语称呼的唯一性 ,以利于基础理论建设和对中国手语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对聋儿及时进行聋人语言(手语)和主流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书面语和口语)的教学,让聋儿能根据其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成为"平衡的双语使用者".双语教学于80年代在丹麦、瑞典、挪威、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欧美国家的一些聋校逐步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8.
离群聋儿自创手势与中国手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名农村离群聋儿自创手势的调查分析,得出聋儿自创手势的表达特点:(1)模仿事物的基本外形特征;(2)模仿事物的典型动作和神态;(3)表达事物的用途或功能;(4)直观模拟动作行为;(5)指代现场的事物。本文通过比较离群聋儿自创手势与中国手语后得出:聋儿具有发展手语的先天的生物学基础,具有获得手语的潜能,离群聋儿的自创手势是对生活经验的符号化,但他们的自创手势有局限性,抽象程度不高,是一种前手语(Pre-Sign language),中国手语的构成不完全是任意性的。  相似文献   

9.
聋教育中手语和汉语问题的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聋教育中既作为习得目的语言又作为教学媒介语言的中同手语和汉语,试图澄清一些双语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双语聋教育从聋生实际出发,尊重聋生主要依靠视觉学习的特点,视聋人自然手语为聋童的第一语言,主张聋教育以聋人自然手语为教学语言,在发展聋童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聋童的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我校在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中所获得的一点经验及认识,给国内聋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1.
部分聋人具有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研究对聋人大学生汉语教学有较大启示.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关系、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理念、教学方法及其对聋人大学生汉语教学的启发.总结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口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基于不同的观点提出了提升聋校学生语言能力的不同途径。口语教学强调语音意识的培养,双语教学强调手语在习得汉语言中的重要性。口语教学在实现聋生语音构音上面临挑战,双语教学对手势汉语的手指语依赖性及手势汉语在聋生汉语言习得中的使用上也并未给予详尽说明,同时,缺乏本土化研究作为理据。聋校汉语言教学应将口语和手语均纳入聋校课程和课堂中,结合理论和实践构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聋人学习书面语的困难,研究使用资料检索和语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材料的对应研究,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概念的研究,对“过渡语”、“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概念的分析,发现手语和书面语在语言的载体、词汇语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聋人书面语的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语言迁移上存在比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的困难;聋人在书面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过渡语;结论是要宽待聋人学习书面语中出现的偏误,要加强从语法的角度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跟他们的父母习得手语就如同健听儿跟他们的健听父母习得口语一样自然而轻松。那么作为一种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视觉手势而非听说形式来表现的语言,自然手语的习得与有声语言的习得又有何异同呢?文章以英语和美国手语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手语习得研究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应该重视选择汉语语法研究中有特色的问题进行某一少数民族汉语语法习得的全面研究;重视选择汉语语法之外的有关汉语四项语言基本能力习得问题,就某一民族进行全面研究;重视少数民族聋人双语、三语教育问题研究;重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双语和谐关系的细节研究。  相似文献   

17.
聋校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主要通过语文课的教学获得。然而 ,经过多年语文课的学习 ,很多聋校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仍然很低下 ,成为提高文化知识的一大障碍。其根本原因在于 ,聋校的语文课基本上是参照普通中小学的语文课经过一定调整而来 ,但普通中小学学生是在已经获得了基本的口语能力之后开始语文课的学习。由于聋生缺乏相应的口语基础 ,现行语文课的教学并不能保证根本改变聋生书面语言水平低下的状况。发展聋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应该通过语言课。在开始语文课的教学之前先开设语言课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语言课与语文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任务。语言课应选择适合自身任务的教学内容 ,并遵循适合聋校学生语言发展规律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运用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对聋生习得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的偏误进行了描写与分析,发现聋生在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使用上存在范畴缺失和误用两大误区,偏误的成因主要发生在形态句法层面。聋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应该获得统一的解释,应该注重从实际语言现象中寻找规律,这就需要理论语言学家的参与。目前聋生汉语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积累语言事实建立相关语料库、提高聋校教师语言学素养和系统地对自然手语和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手语是一门视觉语言,是中国聋人使用的语言。手语工具书系统汇辑手语方面的资料,并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阅。本研究意在描述中国手语工具书编纂概况,梳理编纂的特征,并提出中国手语工具书编纂的建议,进而推动中国手语的基础研究,完善中国手语工具书的编纂,最终促进中国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提高文化素质,满足聋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There has been limited research into the intersection of language and arithmet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 al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any of these students are delayed in both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rithmetic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the performance on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of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students in the South-East Queensland region of Australia; they also examined thes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It was found that performance on word problems was similar for 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 but that deaf students experienced delays in achieving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n word problems relative to their hearing peer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findings of other studies showing that students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 experience delaye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ich affects their capacity to solve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The study conclusions stress the need for greater use of direct teaching of analytic and strategic approaches to arithmetic word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