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历史长河,迁客骚人不计其数,一波兴起,一波平定。名流千古的名家大家却寥寥可数。但曹氏父子三人,却能凭借本身的诗歌造诣和政治雄才而名垂千古。那么,如此浩瀚的中国文坛,为什么这三人却屹立不败,并诗篇备出,为后世所称赞呢?本文从三者各艺术风格落笔,从三曹诗歌创作的题材和风格两方面对三曹诗歌作了比较,并分别从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经历、个性特点、文学思想、前人作品的影响和同时期文人的影响五个方面归纳了其创作异同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及时行乐"作为一种文学主题,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特别是对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择选并分析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几首代表寺歌,试图说明这一主题在西方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晓宇  章羽红 《科教文汇》2008,(24):217-218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轴邻邦,两国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反映在文艺理念中也有许多共同之处。诗歌被誉为文学的瑰宝,它是文艺理念与文学技巧的高度综合,对两国诗歌的研究历来是中日古典文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唐诗与俳句是中日诗歌的代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短小见长,语句数量少但感情容量大、启示性强。本文试从注重“含蓄美”这一角度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一下两国诗歌共同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4.
自觉是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鲁迅认为应把建安时期概括为"文学的自觉时代"。上古时期是文学的非自觉期,分为所谓的"诗"和"南方"。汉代经过发展演变,范围不断扩大,诗的发展也预示着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期的到来。东汉末年,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新开拓,使五言诗逐渐受到文人注目,迅速成为一级文学并趋于成熟,魏晋南北朝开启了五言诗的全盛时代。诗歌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文学正式成熟,也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文学自觉时期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5.
张轩  葛玉竹 《今日科苑》2007,(20):196-196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小说的发展是晚于诗歌的。在唐代诗歌已经达到高度辉煌并逐渐走向衰败的时候,小说才以文言文形式的成熟显见于世。这并不是说后起的就都是好的,但是小说确实在形式、篇幅、语言等方面有胜过诗歌的地方,也因此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才能发展到今天,并且越发的形式多样,受人喜爱。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系统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演变规律:一是封闭式系统向无序演进的熵增定律;二是开放式系统向有序演进的自组织与进化机制;三是混沌系统向不确定演进的规律。通过分析这三种演变规律的作用机理和内在联系,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进一步阐明现代组织管理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艳 《金秋科苑》2010,(24):151-152
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而许渊冲先生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理论、策略与方法,这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目的论的三原则探讨许渊冲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并认为许渊冲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是由翻译目的论决定。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感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又是建安文学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建安,是东汉末献帝的年号,它始于公元196年,止于公元220年。但文学史上所称的“建安时代”实际上指的是汉末魏初的半个世纪的动乱岁月。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片灿烂的星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歌咏传唱。它是那么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理性"欣赏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精读的39首古典诗歌,以期更好地从美学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品味古典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受到了一股被称之为"荒原冲击波"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直接催生了现代诗派。卞之琳在这段时期受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艾略特的影响颇深,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呈现出追求知性、冷峻的风格倾向。但这种影响在卞之琳身上更多的表现在在诗艺层面,这就显现出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文化过滤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海霞 《科教文汇》2008,(2):156-15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受到了一股被称之为“荒原冲击波”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直接催生了现代诗派。卞之琳在这段时期受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艾略特的影响颇深,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呈现出追求知性、冷峻的风格倾向。但这种影响在卞之琳身上更多的表现在在诗艺层面,这就显现出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文化过滤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普希金以他辉煌的文学业绩,以他那不朽的诗篇,开创了俄罗斯文学的新时代。人们往往把普希金时代称作俄罗斯诗歌的“黄金时代”,而把普希金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时光跨越百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诗坛又呈现出群星璀璨的景象,勃留索夫,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新人辈出,一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人们便把这个时期叫作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阿赫玛托娃在这群璀璨的星斗中,清辉四射,光彩夺目,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原姓戈连科,出生在黑海岸边,敖德萨近郊的一个小城中,父亲是个  相似文献   

14.
孙娟 《科教文汇》2010,(22):50-51
许渊冲教授在实践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三美"论,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提高了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本文旨在用"三美论"解读许老英译李商隐《无题》的上片,再现原诗中的"意美"、"音美",看译者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指出在诗歌翻译中以"三美"论为指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刘奇  徐小可 《知识窗》2012,(7X):39-40
<正>《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去鉴赏古代诗歌:一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二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三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体,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孔子以"思无邪"概括《诗经》,显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最温柔、最敦厚的情感。我国古代诗大部分是抒情  相似文献   

16.
高佳琦  高佳英 《金秋科苑》2009,(12):177-177
中国新诗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诗,这颗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皇冠,难道就永远失去其光泽了吗?作为世界华语诗歌主体的中国诗歌出路何在?只要人类的精神之火不灭绝,只要人类的感情之水不枯涸,只要人类的感觉不麻木,诗歌就不会灭绝。作为人类精神生活形式的诗歌会与人类同存亡。  相似文献   

17.
高佳琦  高佳英 《今日科苑》2009,(12):177-177
中国新诗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诗,这颗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皇冠,难道就永远失去其光泽了吗?作为世界华语诗歌主体的中国诗歌出路何在?只要人类的精神之火不灭绝,只要人类的感情之水不枯涸,只要人类的感觉不麻木,诗歌就不会灭绝。作为人类精神生活形式的诗歌会与人类同存亡。  相似文献   

18.
曹利亚 《科教文汇》2010,(19):116-116,119
英语诗歌的教学是英美文学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在学生掌握英语诗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其韵律和节奏的美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语言和内容的学习,以诗歌丰富的意境之美促进语言的学习;以诗歌主题的美提高学生赏析的能力,完成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李佳颖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I0004-I0004
文学人类学是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的边缘交叉性科目,是指从文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着手,从文学视角来研究人类学的发展进程,以人类学来充实文学的未来体系,从而系统性地研究这两类跨学科之间的理论关系的学科。新时期以来,随着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和一批人类学著作的汉译传播,并在新一代文学人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下,文学人类学研究热潮悄然兴起。由唐启翠和叶舒宪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一书在学理上阐明了将文学研究领域与人类学发展研究相结合的原因,既关照文学的历史演变与人类文明的衍生关系,又与世界人类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从学术史脉络上论述了文学人类学的理论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炜 《知识窗》2012,(9X):36-36
<正>一、教学目标在《在山的那边》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通过诵读,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感情美和意境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②感悟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探究诗句中蕴含的深层意义;③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不止的精神。二、教学过程与步骤1.导入在授课前,笔者设计了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