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性质如何,不仅应有横向的剖析,还要有纵向的梳理,才能提出接近真理的判断。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轻视科学技术阶段、积极运用科学技术阶段和自学控制科学技术阶段。与当代新兴科学技术的特点紧密相联系,以当代新兴科学技术与首先的内在联系为基石,科学技术从工具价值理性走向道德价值理性,进路的关键在于,提升科学工作的良心和道德责任感,强化企业的外部伦理约束和自我道德限制,使国家随之成为对科学发展和运用进行全局的、长期的战略规划与管理的综合性实体。  相似文献   

2.
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评价作为人类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道德认识发展的结果。这种认识过程,是反映一定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人类对自身本质反思的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并进行的价值判断。道德评价功能的发挥是通过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理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仅限于人类,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同样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予以尊重。从根本上说,人类道德评价体系与人的生命价值、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冲突与矛盾。在建立合理的道德评价标准时,必须承认所有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但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却不是绝对的。信用行为可能具有负的道德价值,非信用行为也可能具有正的道德价值。伤害了更高道德原则、伤害了公共利益和从恶的目的出发的信用行为,都不具有正的道德价值。市场交易时价格商谈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言行、出自善意的不诚信言行和无违道德原则的不得已的谎言,都不具有负的道德价值。判定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应该遵循公信原则、大义原则和经权原则。  相似文献   

5.
道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转型期间,道德评价标准失范,人们在道德评价上,由于评价标准的双重性或多重性,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同时价值取向也出现混乱,人们无所适从,甚至有些人提出了非道德主义,否认道德的调节作用。为此,我们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特别是道德建设,以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如何才能对行为做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单纯从如何处理动机与效果这一难题入手是不够的,单纯从如何处理目的与手段这一难题入手也不妥。正确的道德评价方法,应该是在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基础之上,对构成行为的所有要素,即目的、手段、动机和效果都同时给予统一的分析与考量。  相似文献   

8.
师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行为作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评价可以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荣誉感,褒奖和强化正确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评价是教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道德评价是生活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已经发生的行为和道德现象做出善恶或者正邪的道德评判,以表明其褒贬态度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活动。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在伦理学界历来存在多种分歧,因此,要想做出科学、客观和公正的道德评价必须确立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经济生活中人物和他们的资本运营以及创利的行为,进行简单的道德评价和一味的否定,已经不合时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期。学应当为经济建设服务,应当歌颂时代的新人物,对他们的经济活动和创造利润、积累资本的行为予以新的评价,建立新的价值评价标准,帮助人们确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评价是道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述道德评价的功能,分别就对行为者的道德评价和对行为以及规范的道德评价进行分析,提出以道德价值评判前者,而以评判者自己所持的伦理原则评判后两者的看法,以纠正某些流俗之见,旨在揭示评判伦理规范时的伦理自我中心困境.并对缓和这种困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灵魂。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针时性、主体性和实效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育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都在途径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研究性道德学习是奉化中学开展的一项新的德育实践活动,它时研究性学习和德育进行有机整合,这种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德育学习方式时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道德评价关注的是主体道德行为的两个端点即道德价值选择的动机和效果,忽视道德价值实现的实际过程。因而不能发现和认识道德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悖论问题。这是传统道德评价存在的一个“盲区”。这个“盲区”会直接导致道德评价简单化,使之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分析传统道德评价的“盲区”及其对于“解悖”的意义,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道德评价理论和道德悖论的“解悖”学说。  相似文献   

1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在掌握了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并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基础上,需要自觉地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践,"躬身力行",努力使之转化为道德行为。但实际上,这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如何科学地评价、检验教师的道德行为并依此作出行为选择的  相似文献   

15.
叶其全 《天津教育》2006,(10):15-16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二律背反问题日趋严重。封闭时代的结束,促使传统的一元道德观念瓦解;开放时代的到来,使得学校德育置于多元道德观念并存且互相冲突的社会环境之中。青少年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在新旧道德观念并存的大背景下,评价善恶的标准不清,社会评价与道德评价分离,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客观上造成了他们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守法,是法律的主体化和对象化,是个体化的主体价值与法律化的社会价值的磨合与融合。其程度取决于对这两方面价值的评价、选择和建构。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的本质是自主自觉行为对人对已的利害性;目前通行的道德定义没有摆脱使道德完全主观化的倾向,未能准确阐明地揭示道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现状分析与评价,从多层次多方位吸取现阶段道德领域中的积极因素,并就建构新型的道德体系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构成:道德规范是形式,道德价值是内容。道德价值亦即所谓行为应该如何,它是行为事实如何对于道德目的(亦即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社会的道德需要、社会的道德要求)的效用,因而又由道德目的与行为事实两因素构成:行为事实是道德价值实体;道德目的是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0.
道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特殊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转型期间,道德评价标准失范,人们在道德评价上,由于评价标准的双重性或多重性,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同时价值取向也出现混乱,人们无所适从,甚至有些人提出了非道德主义,否认道德的调节作用。为此,我们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特别是道德建设,以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