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在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国家重要课题的现在,我们需要从根源上找到突破工作瓶颈的制约,这就是本文所提到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的自然情况、主要业绩、存在问题及成因,本文浅析了精神文明建设对推动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生活的反映。是受低层次的社会心理制约的,社会心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其在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理想和信仰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优化社会导向和个体心理,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状态,以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承担着创新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荣使命。校园文明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前哨阵地,它既与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现实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它又高于现实社会,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理想、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高校的文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和熏陶作用。高校要以创建文明学校为载体,深人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文化与社会精神文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出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这已不能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构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榜样示范和环境保障机制,重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碑,有助于贯彻科学发展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9.
翻译作为一种跨社会、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活动,其实质在于语际间信息的等值转换。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社会距离”所造成的诸多困惑,要求译者本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理有据,字斟句酌,以再现原文的信息功能与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通过对社会思潮复杂性的分析,阐明在新时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社会思潮,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群众的各种思想问题,克服各种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1.
美以真,善以前提,美是真和善的统一,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同时就是对真和善的追求与发展,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有知,意,情,美育活动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对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具有特殊推进作用,因此,美育可以直接美化人,间接美化社会生活,进而培养优良公民群体,促进社会精神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是在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整体协调过程中发展着的。其中,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而且还以社会思维为杠杆,即靠社会思维的历史继承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大众传播功能,不断推向新阶段的。可见,充分重视社会思维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强化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论校园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社会化对校园化的影响为视角,分析探讨社会化中影响校园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社会化对校园化的产生、发展水平、性质、功能和这种影响的特点,由此得出关于建设校园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而积极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实施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15.
大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矛盾与挑战王晓阳一、精神文明一解:社会伦理加个人主动性一般来说,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的教育等。有些人由此误以为:精神文明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事,是与物质文明相对的概念。固然,精神文明建设更多是思...  相似文献   

16.
黄盈盈 《成长》2005,(2):6-7
在某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中,“讲黄段子是不是性骚扰”这个主题以正反两立的形式被展开,今我郁闷得不行。这个问题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是非二元对立观的反映:你要么说是,不说是就等于你说否,你不能既说是叉说否,你也不能辩证地看问题。而且作为研究性社会学的,我“理所当然”地被放在了否的位置上。而策划知道了我居然还想分层次多角度地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有点傻了。  相似文献   

17.
18.
19.
对当前社会助学活动的认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民初社会时尚流变包括剪除发辫,改良服饰、装束,革除缠足恶习,改革礼节、称谓和婚丧习俗等。其特点主要是依靠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和政治力量的推动,并带有鲜明的“崇洋”倾向,彰显出一定的变异性、复杂性和艰难性。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论述,以求揭示时尚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