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教育规划在中国已经成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具,但目前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规划研究在我国尚处于积累和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探讨教育规划的本质、内容和方法。传统的理性主义规划思路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应该从理性主义走向有限理性,应当把有限理性作为教育规划重要的认识论基础。有限理性视野中的教育规划应当注意:正视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按照“满意”原则设定教育目标;既重视教育规划制定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又重视教育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发动公众真正参与教育规划。  相似文献   

2.
《教育预测与规划》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的必考课。根据《教育预测与规划自学考试大纲》,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考生的教育预测与规划的基本理论水平培养考生教育预测与规划能力。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预测与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点理解教育预测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影响教育预测与规划的相关要素,掌握教育预测的常用方法,熟悉教育规划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雄心勃勃的数学模型,到提出"处在十字路口"的判断,世界教育规划理论与实践经历了转型的艰难。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主义的兴起,学术界拥有更多的工具将社会、经济背景和规划实施过程纳入到教育规划的制定中。由于切入角度不同,教育规划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方向上的探索,形成了多种流派。OECD教育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一定框架下的大规模制度扫描和坚实信息基础上的大规模比较;参与式教育规划通过改善教育规划的政治程序和参与人,进而提高教育规划的适用性;基于新公共行政主义理论下的教育战略规划主要包括重新定义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战略规划或情景规划确定发展方向、重构对规划的管理支持体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封立  中石 《甘肃教育》2010,(17):4-6
民者,国之基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未来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育规划与改革更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存在模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历经近两年修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钢要》)7月29日正式公布。正式文本对征求意见稿400多处的细致修改,再度让人们读出了民意的力量,改革的决心。本刊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现出的关键词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归纳解读,以期对广大读者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介于教育学与人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在国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渊源入手,回顾了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萌芽、发展,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了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协助各省、市、自治区开展人才预测和教育规划工作,进一步制定全国的中长期教育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国家教委与国家计委决定召开全国“地区教育规划座谈会”。有了前两年全国专门人才需求预测、规划以及一些地区进行人才预测和教育规划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即将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指引推动,宏观预测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引起各级政府重视,为开展这项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里,对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规划是为使教育更加有效地满足学生与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宏观管理和决策的过程。教育规划自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兴起 ,曾经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广泛实行 ,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普遍实行 ;因 70年代的经济危机 ,教育规划在多数国家一蹶不振 ;80年代后期 ,各国又在探索新的规划模式 ,试图在教育与经济和社会需求之间寻求更大平衡。我国教育规划应当在新的形势下探求新路 ,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教育规划模式 ,在教育宏观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教育规划理论和方法中,分别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和路线:即完全可预测的观点和完全不可预测的观点,经验主义路线和技术主义路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教育规划实践,证实这两种理论与方法在规划中单独运用到极致并导致失败。人们正在构建将规划与组织中的政治相结合的途径,探索把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整合到一起的方法。复杂性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在宣告确定性终结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基于教育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普通高中教育给予了更多期待,《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办学体制多元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但是,面对目前普通高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失序现象,笔者认为,在《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需要延伸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普通高中产品属性定位不清与提出的办学体制多元化问题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教育产品属性定位不清,  相似文献   

11.
制定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的种种教育现象,本文对未来的规划纲要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指出未来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应该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着力构建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主体,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发展纲领。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我国现有的社会环境与各阶层的需求出发,论证了我国迫切需要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总结了目前国家实施免费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并预测我国实施免费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当前的经济局势与未来发展需求,2013年,欧盟通过《2020创业行动计划》提出了系统的创业教育行动战略。该行动计划强调终身创业能力培育的发展走向,从欧盟与成员国两个层面制定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两个阶段的创业教育规划,提出为不同人群制定创业教育服务,为欧盟成员国未来几年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规划实践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转型和公共教育兴起的背景下,教育规划实践范式须相应转型。传统的教育规划实践范式具有制订权高度集中、公共性理解偏狭、实践过程不科学、价值取向扭曲等不足。教育规划实践范式的转型应从交往与关系两个维度反思规划实践,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建构教育规划的制度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使教育规划实践成为公共场域,将系统分析、制度分析纳入教育规划实践的全过程,将教育公平、引领社会作为教育规划实践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任务,为完善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战略指引和系统支撑。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揭示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年来对促进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政策效应,并探索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与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间的互动机理。未来应从战略管理、多元协同、培养质量等维度推进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分析、评估与论证,谋划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愿景与实施方略的活动和过程,以及呈现这一活动与过程结果的文本形式。高等院校要根据系统论和组织功能学原理,从规划制定本身与教育规划文本两个视域入手来研究和制定高等院校教育规划。高等院校教育规划的制定要经过七大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们深知预测未来是一件冒险的事,但我们仍坚持在进入未来的某个时期之前,有必要对之进行思考和预测。在课程领域,这样做的必要性尤为明显。因为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而课程是学校教育借以走向未来的基本手段。因此,课程的规划和编制必须以预测为基础。在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只有对未来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8.
教育规划,意味着预测教育领域未来中长期的变革,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以政治手段规定相关资源、方法、措施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模式:教育发展研究的一种视角和范式1.关于发展研究发展研究大体上是20世纪20、30年代以后兴起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中把经济学理论较早应用于经济发展领域。教育发展研究,大致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先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教育规划研究和世界性的教育发展研究开始的。比较著名的有地中海规划及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教育规划。到了90年代,教育发展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战略规划研究。现代化研究,也属于发展研究范畴,教育现代化研究和教育战略规划研究,共同点都是发展研究,不同之处在于现…  相似文献   

20.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创新的可能,从教学观念的发展路径看,经历过以压制、权威与功利为理念的古代教学观念的偏失,到近现代又受到理性主义教学观的影响,其间曾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等主流教学观念相对抗的探讨,走向生命化的教学观念应是未来教学观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