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知识与能力,感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丈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而广泛地的美学内容,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美的因素,发挥其审美娱乐功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蕴含丰富的美育内容;美的心灵,美的结构,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挖掘美育内容,让学生在感悟、品味中得到美的陶冶,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觉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实质是情感教育,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中的文学教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即教师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美的事物)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本文将主要探讨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赵兵 《考试周刊》2010,(20):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地理风物,表现了祖国锦绣河山的雄奇壮美.多姿多彩,新美如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笔财富,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提高学生认识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借助教材中的自然美,陶冶、锻造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相似文献   

7.
语文,天然地承担着审美的功能,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美情趣是语义教学的重要目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情上得到美的陶冶,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将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唤起学生对审美情趣,使学生获得深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汤明明 《课外阅读》2011,(10):322-3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责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美的宝库,每一篇教材中都应该可以挖掘到各种审美因素。教师要以“境中之情”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要以满腔热情启发学生的审美之情,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美,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审美情感并积极创造美,是小学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把握阅读教学的支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审美观。语文美育是美育精神灌注进语文教学中的必然结果。它以讲解语文课中存在着的美为起点。以引导、组织学生对现实中各种美的现象、美的事物进行审视、评价为中介.以口头的、书面的表达训练为学生揭示和创造美的手段,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纯沽学生的审美理想为指南。以实现塑造学生积极地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心态和培养学生自觉地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为目的。语文教师就是美育工作者,阅读教学要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美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多种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和优美文章,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中学语文教材中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都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那么,教  相似文献   

15.
吴家荣 《文教资料》2013,(22):32-33
语文教师要有一颗努力追寻语文本真的心,不懈求索,“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吟哦讽诵中培养学生对文章风格、语言句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在情操陶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中自然美的过程中求“真”,启发学生在鉴赏作品中社会美的过程中追求“善”;在驰骋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陶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唤醒学生个体的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从作品中深挖教材的审美因素,感悟文学艺术家的语言艺术和审美理想,促进学生在文学审美教育方面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欣 《成才之路》2009,(11):39-40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多媒体的运用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可见美育培养的重要性。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下述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一是在品读中欣赏语言美;二是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三是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四是巧设练习深化美;五是指导写作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龚德升 《辅导员》2014,(12):42-4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加强美育,让"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陶冶式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命题之一。所谓陶冶式教学就是指一种以立德审美为旨归,利用美的媒介,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审美体验,注重审美情感陶冶和学生心灵建构,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学。"我国语文教育素有陶冶性教学的传统,即把教学的过程作为陶冶的过程。关注生命的成长,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