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心一刻     
《中学生数理化》2010,(4):35-35
猜谜 老师说:“一个长来一个短,一个快来一个慢,短的生来懒得动,长的忙得团团转,猜这是什么?” 学生答:“爸爸和妈妈”.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启示我们,“长”与“短”既是相互对立,也是相互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实施扬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辩证地看待并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能量的激素”。对一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的智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作品的知识点,理解作品的重难点,欣赏作品的“风景点”,进而有不断阅读的欲望,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而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分析文章,乃是激发兴趣的途径之一。但“教无定法”,分析文章也一样,方法因篇而异,不一而足。本文就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体会,以作引玉之砖,就教于方家。一、长文章读短与短文章读长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篇幅的长短,运用不同的技巧读“长”为“短”或读“短”为“长…  相似文献   

4.
倡导写短而好的文章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刹“长”风宜从学生抓起。 我近年来指导学生写短而好的文章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写作思维活动的开合调控──谈“作文字数规定”与点拨教学陈军写文章,从来就提倡当长则长,当短则短,没有什么明确的字数规定。写作教学中、一直也以言少意丰为高标准。所谓的“字数规定”只是近十年来在考场作文中提出来的,至于平时,师生都不大注意这一条。现在看来...  相似文献   

6.
“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老话题了。特别是进入中年段,长课文一下子多了起来,不光学生感到茫然,老师也常常犯难——既要巩固字词教学,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意。如果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引导、分析、感悟,不仅课时不允许,学生也会觉得乏味无趣,文章的精髓更不能被学生所吸收。因此,长文短教就成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选择。那么,  相似文献   

7.
长句之“短”与短句之“长”──作文表达点滴芜湖县保丰乡小学陶良伟句子的长短有着不同的表达功能和效果.为优化作文教学、循序渐进地提高表达能力,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我认为宜提倡多写短句,少写长句。一、长句之“短”与短句之“长”出于表达需要,运用长句有时...  相似文献   

8.
教完《两小儿辩日》,我对“学生”与“教师”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与两小儿之间的故事,故事虽只有百来字,但我却以为它言短而意长。  相似文献   

9.
付瑞丑  董琨 《山东教育》2005,(31):23-23
前一些时候.我们有幸欣赏到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所执教的作文训练课“一件____的事”的课堂实录.探深地被他的“作文训练游戏”吸引住了。上课伊始,贾老师就亲切地对学生们说:“作文。就是用嘴说话。作文也是一种游戏。如果你能把长的变短的,短的变长的,那你就取得了作文的自由。”这个看似平常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学生和作文的距离.奠定了全堂课的快乐基调。下面我们就来赏析这场作文训练游戏的运作特色吧。  相似文献   

10.
一、扬“长”避“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热情,对学生的发言采取扬“长”避“短”的评论态度,是可取的。由于学生存在着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的差异,由于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不同,因此,学生回答时,常常很难臻于完美。这样,教者若不  相似文献   

11.
王强善 《江苏教育》2023,(27):38-40
长期以来,人们从效率角度出发,更多关注小学长课文的“短教”。就学习效果而言,长课文既要关注课内“短教”,更应关注课后“长学”,让学生有更广时空去“反刍”和消化课上所学,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培育核心素养。教师要厘清二者关系,优化“短教”与“长学”的策略,实现课内外、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往往出现或长或短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可能走出“低谷”后冲上“浪尖”,也可能坠入“深谷”而无奈,有的考生因此失去信心,有的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对此现象如果置之不理或处理不好,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高考的失败。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来突破复习备考的“高原地带”,具体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评点法”是从传统的古诗文评点借鉴来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抓住关键设“点”,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字生步步深入地探求。在此基础上,围“点”作评,就关键处做灵活而简明的评说,点拨,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小说教学普遍感到“难”教。难点之一因为它“长”。篇幅长,课时有限,仅读一遍就需要二三十分钟,确实不好处理。“评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它突出重点,长文“短”教,把教学目标定在关键处,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不搞面面俱到。难点之二因为它“易”。学生读得懂,教师在课堂上“抖”出来的,若都落在学生的“意料圈”内,学生自  相似文献   

14.
孙根 《中国德育》2004,(1):36-36,42
一个由十几名、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班级,正如一只由若干块有长有短的木板组成的木桶一样,各个学生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优秀班级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与“短板”,然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把“短板”变成“长板”,从  相似文献   

15.
太阳怕热     
老师问学生(xuésheng)“‘夏天日长(cháng),冬天日短’是什么道理(dàoli)?”强强站起来答道“夏天太阳怕热(rè),慢慢地走;冬天太阳怕冷(lěng),快快地赶。所以夏天日子长,冬天日子短。”太阳怕热@丘天  相似文献   

16.
上网过暑假     
Kitty 《学子》2003,(5):42-42
一个多月的暑假说短不短,可说长也不长。对于热爱网络世界的学子们,这可以我们一展身手的“好时机”,你会怎么来享受假期呢?  相似文献   

17.
“比长短”是在学生了解了“同样多”和比“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知道长短是比出来的。难点是学生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教材编写上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体验长、短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教学时可安排以下三个环节:(1)感知物体有长、有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从而引出长、短的概念。观察时,学生…  相似文献   

18.
重要通知     
思考一:欣赏个体的同时。要注重群体的感受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一个班级,往往由几十名学生组成,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本营     
长痛不如短痛学生食堂饭菜质量一向不佳。一日午饭时间,正男来到饭厅,见小新大口大口吞虎咽,便说:“吃得这么痛快,看来今天饭菜特好吧?”小新长叹一声:“长痛不如短痛呀!”妙答有一次考试,老师问小新:“你愿意回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简单的题。小新说:“答一道难题吧。”“那么鸡怎么来的?”“蛋孵的。”“那蛋怎么来的?”“这已是第二个问题了,老师。”★余露重庆市万盛区职中慢性子一天急性的小新和慢性子的阿呆要过河,走到河边,看见一条船,小新急忙跳上去,并叫阿呆也上来。阿呆慢吞吞地说:“有件事我早就看见了,不知该不该说,不说对不起你…  相似文献   

20.
猴子尾巴长不长江苏张卫东近日,笔者在江苏省南通市某小学观摩了《比尾巴》一课的教学。课上,学生齐读:“猴子的尾巴长。”一位学生质疑:“我曾和爸爸在上海动物园见到过短尾巴的猴子。”教师凭其“教学机智”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短尾巴的是猩猩,(作者注:其实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