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中虽多思疾而语豪的歌行体长诗,但小诗也是别具情韵,极富空灵蕴藉之美,《玉阶怨》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丽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23-123,129
视觉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是诗人对所见之景象的语言描述,是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的一种有机联系,逼真地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主题。文章从视觉意象出发,对英诗The Jewel Stair's Gricvance(《玉阶之怨》)进行美学解读,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欣赏诗歌,领会作品主题,增强诗歌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描述带有浓郁的人文主体直观意向特征,这使得其天然地与艺术有着亲和关系,并成为后者从创作到欣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视觉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意象,是诗人对所见之景象的语言描述,是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的一种有机联系,逼真地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主题。文章从视觉意象出发,对英诗TheJewelStair’sGrievance(《玉阶之怨》)进行美学解读,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欣赏诗歌,领会作品主题,增强诗歌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庞德作为意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华夏集>发动了英美诗歌史上声势浩大的意象派诗歌运动.本文主要对庞德创造性翻译进行分析,以及对比研究<玉阶怨>的两个译本,探讨庞德刨造性翻译的精妙所在.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在高中教学中的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学生读不懂诗,继而做题无处着手,导致高考诗歌鉴赏的得分率一直处于偏低状态。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鉴别阅读法应该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山水诗不自李白创始,而自李白达到出神入化的高峰。在仕途失意,遭贬而投荒之年,李白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将情感倾注于山水,追求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追求乐天适性,写下了大量“我与景浑”、“神与物游”的山水诗。在诗人的笔下,山水是恬静的化身,是悲情的象征,是激情的载体,是诗人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李白三教兼容的思想的复杂性、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特征及游历、求仕、归隐的典型文人生涯,通过对月这一原型意象的审美创造,使笔下的月亮呈现出鲜明的人格精神美、意象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9.
顾散原 《考试周刊》2009,(12):25-26
在李白所有的咏月诗歌中。月亮的意象极为丰富。在李白的咏月诗中,月亮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月亮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是诗人乡思的寄托,是纯洁友谊的体现。是离愁别恨的情丝,是诗人怀古伤今的感叹,也是诗人失意孤寂时的伴侣。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诗人与月融合同构.创造了一个迷离浪漫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郭茂倩《乐府诗集》由于以音乐为分类的标准,故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将古诗、律绝作乐府诗等。文章以《乐府诗集》所收李白有关乐府诗为例,并结合各种版本的李白集所栽,对其进行了首次考察与甄别,其或有助于对《乐府诗集》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怀念狼》的主题、恐怖性美感、泛灵论元气变化说思想、以实写虚、对比体的尝度中,突显出贾平凹审美意蕴和技法上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漱玉词》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宋词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本文从《漱玉词》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入手探析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不如意,对此可能大多数人会怨天尤人,怨声载道。《论语》就从施怨、受怨、施受同辞不同角度对怨有详尽的阐述,并提出和指导人们如何释怨止怨。分析《论语》释怨的理论对人们正确对待人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九歌》历来被认为是楚辞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华之作,它的艺术价值也成为研究者不断探究的领域。本文从修辞角度探讨《九歌》中用鲜花香草、自然景物、玉等喻体的比喻修辞手法对其高洁的人格、忠贞的信念、执着的追求等抒志之情的表达,并以此来探讨《九歌》中比喻修辞所体现的述志性、坚志性和文化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陈慧 《华章》2011,(20)
黎英海先生改编创作的钢琴曲《阳关三叠》,运用现代西方钢琴化的音乐语汇表现出了中国古琴曲代表作所特有的气质与神韵,并赋予作品新的内涵,使民族音调和现代钢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本文试从原作韵味、新曲结构及演奏特色等方面对作品的审美意蕴进行探析,从观赏者与演奏者的不同角度深刻把握古曲新作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浪漫主义杰作《红字》有浓郁的诗化审美意蕴,它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人性的多维透视,理想人格的标举,以及对于人的自我存在的深度之思,还有精彩的心理描写,都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都是经过精心选定的、融古今中外文学精华于一炉的优秀作品。每篇文章,都蕴含着无穷的审美价值,值得仔细咀嚼和品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所选的苏轼的千古名篇赫壁赋》就是这样的一篇至情至性的美文。  相似文献   

18.
钟嵘的《诗品》反复以"怨"论诗,发掘五言诗"雅怨"、"凄怨"、"典怨"、"孤怨"、"清怨"的美学特色,进而以"愀怆"、"凄戾"等强化"怨"的深度。探究钟嵘以怨为美的诗学审美标准,不难发现其独特的文化历史成因。《诗品》上承"诗可以怨"、"发愤"论形成的诗学标准,下启"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诗学理论,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初次阅读《花未眠》不禁为文中精美与凝练的语言、精粹而灵活的结构、坦诚与多维的情感及作者深刻而隽永的感悟所折服。在作者不紧不慢的、看似闲散的语言中,处处进射着思想的火花.闪烁着作者的睿智,充溢着审美的情思。首次执教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我先阅读了有关此文的分析与解说,再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与教学实际,决定尝试着将本文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文本,引导学生自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突破口,从美学的角度指导他们进人文本,解读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对美、对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